《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
第6节

作者: 明朗之阳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句话,源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其原文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认为做学问的关键在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上面,强调心境要淡泊,心绪要宁静,去除各种物欲来修养自己的德行,这样才能明确坚定自己的志向,在宁静的心灵中,志向才能达到深远广阔的境界。
  日期:2012-09-06 09:08:34

  一个人要成才就要做学问,而要做好学问就需要把心沉静下来学习。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为知识渊博的天才的,也没有不静下心来就能做好学问的。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即使在闹市之中也能读书,如果心情浮躁,就算在深山宁静之地也是读不好书的。所以关键在于排除各种物欲的干扰。
  把那些傲慢、浮躁,希望走捷径的心理统统丢掉,彻底静下心来,才能达到“精益求精”的境地。否则就会时间一天天过去,今年过了又待来年,年纪渐渐大了,老了,雄心壮志也随之被消磨殆尽,那时即使后悔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从头来了。只能怀着一种悲哀的心情,凄凉的坐守在破败的房屋中,在那里整天后悔啊,我当时怎么就不知道努力一点呢,要是当年努力一点,恐怕现在已经干出一番事业来了,但已经没有法子,一辈子就这样白白地过了。

  “淡泊”、“宁静”是一种有别于常人的思维方式,透出源自于心灵的灵感与妙思,能将一个人的能力与智慧提升至极致。
  因为内心淡泊,无求于世,也就不为得失荣辱所迷惑,根据自己心灵的洞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行动,而获得符合客观规律的结果。这是一种大智慧。
  “淡泊”与“宁静”,又是一种生活心态,一种心灵闲适、逍遥自在的心态。诸葛亮和王阳明等智者,正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心无所求的境界中,不为名利富贵而活,而能尽享生命的乐趣。可以说,那些似乎洞察一切的智慧和灵感,就是在这种自由的心境中激发出来的。
  其实这种“淡泊”与“宁静”,更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大境界,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是其基础,其中体现了人所存在的最高价值。那些甘于淡泊的人,正是把大自然与人的关系参悟透了,达到了心之化境——“视万物为一体”,因此才能进入得失不计、宠辱如一的境界。
  这种“淡泊”、“宁静”的心境,是衡定和充实的。因为这样的心灵,处于“中和”的状态,也就是对外物不偏不倚,独立而存在,获得一种心与天合的人生快乐。

  日期:2012-09-06 15:42:00
  【王阳明作为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虽然公务繁忙,却不忘修身养性,且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他是怎样在繁琐的事务与修身养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我们又能从中领悟到一种什么样的、能使自己工作效率大增的做事方式?】
  让能力在磨练中快速成长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才会有收益。如果只喜欢宁静安逸的境界,而没有经过各种复杂环境的磨练,遇事就会忙乱,终究不会有长进。
  在人生的旅途中,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过人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虽然对出类拔萃的能力和高品质的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但他们却不愿在艰苦的生活中磨练自己。
  殊不知,许多优秀的素质和能力,在书本上无法获得,都是在实际的诸多琐事中磨练才能获得的。陆游有一首诗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须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从实际磨练中得到的经验,一个人才会记忆深刻。如果没有经过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体验,人的潜意识是不会将这些东西记住,并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的。
  正如一位作家所认为的那样,现代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但却比以前出现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在他看来,很多的年轻人就是因为没有吃过生活中的苦,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青少年。就这个角度看来,古人所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实在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一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一定要积极投入到现实环境的磨练中去,只有多吃点苦,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将那些诸如渴望走捷径、是非不分等浮躁、不健康心态磨掉,从而培养出受用一生的良好心态模式。
  虞舜是古代的贤明帝王,《史记》中记载,虞舜小时候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中,虽然他的祖先是颛顼帝,但到了后面这几代已经衰落了,地位低微,都是平民。他的父亲是个瞎子,人称瞽叟。舜的生母死后,瞽叟给舜找了个脾气很坏的后母,并生下了与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象这个人从小娇生惯养,桀骜不驯,对舜很不友好,常常在父母面前说舜的坏话。他的母亲自然也把舜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瞽叟很宠爱象,在象和他母亲的影响下,虽然舜是一个乖巧孝顺的孩子,但他也越来越憎恨舜,居然经常想把舜杀掉,但因为舜很机灵,每次都好象很巧合地躲过去了。
  由于父亲和后母都不喜欢自己,舜每天都得干很多重活,一旦出了一点小小的差错,就要受到父亲的重罚。虽然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生活在这样困苦的环境中,舜还是很孝敬地对待父亲和后母,而且一天比一天忠诚恭谨,毫无一点懈怠之意。
  就这样,舜从小就做过很多事,他在历山耕过田,种过庄稼,在雷泽那个地方打过鱼,也做过陶器及各种家用器具来卖,还在各地做过生意,可谓农、渔、工、商的行业他全部都经历过了。繁重的劳动和事务也锻炼了他的才能,用今天的话来说,舜算得上是个阅历丰富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无论在今天还是在古代,都是很难得的。

  日期:2012-09-06 15:49:52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父母而闻名天下,大家都知道脾气暴躁的瞽叟有一个很能干、很孝顺的儿子叫虞舜。舜三十岁时,当时的天子尧帝年纪大了,想找一个接班人,当尧帝问手下的大臣们谁可以治理天下时,手下的的大臣们都不约而同地推荐虞舜。
  经过仔细而周密的德行观察和能力考察后,尧帝确认舜具备治理天下的才能,终于把天子之位郑重地传给了舜。
  可以说,正是由于舜从小就得以在各种事上磨练自己,才能比别人更快更有效地增进本身的智慧、素质和能力,进而拥有一个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生命历程。
  当然,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并不需要以频繁的工作“跳槽”来进行这种磨练,只要你有心,在任何一件事上都是可以磨练自己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工作似乎是一件不得已的苦差事,他们抱怨着,发着牢骚,希望有朝一日能摆脱这令人烦恼的生活。
  然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日常生活和工作正是锻炼心灵的最佳机会。当你忙着赶一份重要的计划时,碰巧又有人找你有事,这时你会不会急怒攻心,方寸大乱,在心中抱怨生活是如此艰难?但假如你用另一种方式来应对这件事,也许会让你的感觉和工作效率截然不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