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巡游海上是在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至碣石(在今河南昌黎海中,一说在今河北乐亭西南,一说在今山东无棣),刻石立碑。为追求长生不老又使燕人方士卢生入海求羡门、高誓等古仙人,不得而还。第二年,命将军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收复黄河以南河套地区(今内蒙河套及伊克昭盟地区)。设44县。为防匈奴侵扰,秦始皇又征发大量民工将燕、赵、秦旧时长城连接修成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辽阳北)。为解决北方粮饷,乃开辟北方航路起于黄腄、琅邪,入渤海,转道今天津附近古黄河,经水运转输。
为向岭南进军,解决运粮运兵困难,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在湘水、漓水分水岭上凿灵渠(在今广西兴安,以工程灵巧,故名)。这一水闸式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大发明。西方最早的船闸于1375年在荷兰建成。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其基本设计原理也与灵渠相同。灵渠于公元前214年建成,比西方早1000多年。灵渠建成后,始皇征发逃亡者、赘婿、贾人为兵卒攻取南越(今岭南地区)设桂林(郡治在今广西桂平西南)、南海(郡治在今广东广州)、象郡(郡治在今广西崇左)迁罪犯50万人戍五岭,与越人杂居,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四次巡游海上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始皇东巡,南至九疑(一作嶷山,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相传虞舜葬此),祀虞舜,浮长江而下,经丹阳(今安徽当涂东)、钱塘(今浙江杭州),渡过浙江,登会稽山,祭大禹,望于南海(今东海),立石颂德。北归时,路过吴地,从江乘(今江苏镇江北)渡江,乘海船北上琅邪,至成山、芝罘。到平原津(今山东德州南)时,病。七月(十月为岁首)死于沙丘宫(今河北广宗西北)。
日期:2012-03-13 20:22:42
2.2、徐福东渡的谜团
徐福琅琊人(当时在琅琊有一批的方士)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能文能武,重要的是还会修仙。曾任职秦始皇的御医,徐福修仙的级别不低,于是就被派往仙岛求仙丹去了。
话说秦始皇征服了六国,达到了权力的巅峰,要什么有什么,这个时候他只希望能多活一阵子(从秦始皇的种种行为来看,他并不乞求能长生不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在泰山封禅刻石,又来到渤海边登上芝罘岛,一眼望去,海上有岛屿若隐若现,秦始皇很是兴趣,这本是海市蜃楼景象,但徐福就看到了机会便乘机给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长生仙药。眼见为实,在虚幻的岛屿的诱惑下,秦始皇心动了,于是派数千童男、童女数千人随他出海求取仙药。
徐福也上演了蓬莱版的“三顾茅庐”,第一次回来报告:看到神仙了可是我们的礼数不够,诚意不足以打动神仙,特地回来准备礼品。秦始皇思考也对,各地来进贡寡人的都是上好的礼品,我们也该给神仙送豪礼。再次出行,这回回来报告海上有大鱼挡住去路,秦始皇马上派弓箭手将拦路鱼击沉。这回万事俱备,可是徐福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了。
关于徐福的去向大部分学者相信徐福去了日本,在这里也不做过多表述,还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徐福去了美洲,回为徐福东渡的时间与美洲玛雅文明的兴起相吻合,而日本与中国大陆相距甚近,根本不需要耗费巨资,数年才能抵达。
无论是去日本还是美洲,徐福在中国的航海历史上留下了属于他的篇章。
日期:2012-03-15 11:01:37
2.3、西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秦末起义及战争让中原大地饱经战火吹残,汉朝建立后面对此局面,制定了民生政策,大力发展经济;经过文帝、景帝的整治汉朝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期;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那样,汉武帝登基初年汉朝既没有天灾也没有人祸,仓廪充实,府库藏钱因为贯穿铜钱的绳子腐烂而无法计算,谷物也多有腐烂以至于无法食用.以这样的富裕为背景,汉武帝把商路开拓到了海外。
当汉朝成为统一大国的同时,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也建立起来;之前通过中亚陆路商道(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制品已经声名远扬。当罗马建立后丝绸制品的需求进一步剧增,但作为丝织品的供应商中国和需求方罗马帝国始终无法直接的对接,这是因为此时大月氏和安息横插在商路上成为两大帝国的贸易屏障。中国的丝绸商将产品卖给了大夏和粟特商人,由他们再转手给安息商人最终由其转卖给罗马人,丝绸转了几手后价格翻了好几倍,这当中安息人最得利。
这条陆上丝绸之路也有诸多不稳定因素,为了疏通渠道,汉朝派张骞出使西域,并派军驻守要道,效果甚微。一旦中亚各国发生一些事端,这条贸易路线就会被彻底切断。张骞提出了“蜀身毒道”的建议,即通过四川经云南到缅甸最后抵达印度的,路线。由于所经路线经过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地势复杂多变,张骞生前并没能看到这条路线的开辟。
真正让汉武帝将视线转移到海上是我们的茅台酒。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唐蒙:唐蒙,汉朝人,汉武帝时任番阳令,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封唐蒙为郎中将,率一千汉军,带一万民夫,出使南越,沿泸州、赤水、习水进入夜郎(今贵州西北部、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地区),见到夜郎侯多同,赐多同财物,以匡大汉“威德”。
唐蒙途中在番禺(今广州)饮“枸酱”(即后来的茅台),感觉酒味绝美,回到长安后,向蜀商咨询,蜀商说“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夜郎。”于是唐蒙将枸酱献于汉武帝,汉武帝以“甘美之”来赞叹,视为珍奇,当时即为贡品。正是这个经历促使唐蒙做了调查,发现可以取道从四川到夜郎,从西江顺流而下到达广州.然后自广州出海可航印度。在唐蒙的建议下,汉武帝派十万大军扫平南越,辟了从广州徐闻、合浦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远洋航线。
日期:2012-03-16 11:05:59
2.2.1 汉朝开辟丝绸之路的物质基础:
首先、海上运输相比于陆上运输在当时的背景下来得更稳定,海上唯一的影响因素就是天气。其次海运的运输量是骆驼商队无可比拟的,因而运输成本低;汉代丝绸之路输出品的货源来看,蚕丝和丝绸产地都在沿海的江南吴、越和山东齐、鲁一带,这些地方自古以来便是盛产蚕丝和造船的基地;沿海从南到北,自合浦、番禺、闽越(福州)、永嘉(温州)、会稽、到琅邪、东莱(山东掖县至福山)渤海〔河北沧县)均是秦汉时期著名的造船基地。这些地方既能对外输出提供货源,又能提供航海外输的运载工具。这些因素是促使汉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物质基础。
2.2.2、汉武帝七次海巡
第一次巡海: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春正月,汉武帝首次东巡海上。至东莱(今山东掖县),齐人趁机上言海上故事者不下万人。他派出了与徐福东渡规模相等的数千人的大船队探寻通日本之路。甚至要亲自率船队出海赴蓬莱求仙人。经群臣苦谏才罢。随后他便沿渤海巡行到碣石,向东巡行到辽西,后于五月回都城长安。
第二次巡海: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春正月,仅距第一次巡海六个月,武帝再巡东莱留居数月,求神仙无所见。四月回长安。秋,派左将军荀彘[Zhì治]从辽西出兵,楼船将军杨仆率将水军5万从山东渡渤海水陆夹攻朝鲜。这次两路进军路线与武帝第一次巡行东莱和赴辽西路线相同。可知这次巡海仍为开通对日航线。次年,由于朝鲜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卫氏朝鲜亡。武帝在卫氏朝鲜统治区设真番(今朝鲜开城一带)、临屯(今朝鲜咸镜南道南部)、乐浪(今朝鲜平壤南)、玄菟[tù兔](今辽宁清源附近)四郡,以开拓海外航路。此后,中日航线的中间障碍(朝鲜)被打通,汉人大量迁徙到朝鲜、日本,倭人也能经朝鲜来中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