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繁荣首先是地理优势,隋朝开通的京杭大运河,扬州正处于长江与运河的交界处,上游有广大的长江沿岸腹地,下游是出海口,具备运河潜运、江运和海运之利。当时上海、太仓等长江口还没有形成港口,扬州理所当然成为了长江口唯一的通商口岸。其次是扬州本身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腹地,腹地货物通过水陆运输网汇集到扬州城,外加扬州附近的矿产、农副产品丰富、手工业产品精良,这些都为扬州开展航海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
唐末经历了动乱,扬州民不聊生更不可能发展港市了,直到宋朝还是没有太大起色。扬州外港航道变化,以及长江下游青龙镇、华亭、太仓、上海相继兴起,扬州港在宋朝之后便没落。
3.4.6 登州
登州所辖范围,即先秦时期的黄、睡两地。唐武德四年(621年),登州治所设在文登县,下辖文登和观阳两县,始有登州之名。神龙三年(707年),治所迁到蓬莱,其港口称登州港。登州频临渤海,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东接黄海。登州港是唐朝对辽东航线以及日朝航线的主要港口也是一个重要的军港。由于远离中原地区所以中唐以及唐末的动乱对登州影响不大。
登州管辖范围内盛产黄金同时也是全国丝麻织品的中心产地之一,登州是当时北方的最大城市。这些都是登州开展航海贸易的物质基础,登州航线有以下四条:一条是渡渤海北通高丽和渤海国;一条是渡渤海经高丽通到日本;第三条是横渡黄海经济州岛通到日本;第四条是沿海南下通到扬州、明州各港。前三条航线,是唐宋时期去日本和高丽的海上必经之路。
到北宋后期,金兵入侵,登州成为抗金的海防重地,由于海军船只长期驻扎登州,严禁商船挂靠;到到熙宁七年,宋朝廷下令封闭了登州港。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金兵攻陷登州,沿海一带连年遭受金兵南侵的骚扰,登州从此没落。
3.4.7 密州板桥镇
密州板桥镇即今天山东胶县,唐代在此设立港口但不作为贸易用途而是黄海的海防要地。登州被封港后,才将贸易地转移到密州板桥镇,开港后“商贾所聚,东则二广、福建、淮浙之;西则东京、河北、河东三路之众,络绎往来”都是以板桥镇为集散港。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宋朝廷在板桥设置了榷易务,专管航海贸易。北宋时期,板桥镇不仅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也是把东南沿海税赋输入京城开封的中转站。登州封港后,日本朝鲜贸易转移到了明州,但密州仍作为北方开发日朝贸易的港口。
日期:2012-05-14 20:47:57
3.5 市舶司
市舶司是唐宋专门管理航海贸易的机构,主管官称为提市舶司使。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市舶司的职责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货”。《宋会要辑要》上说;“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物资,航舶而至者”。所谓“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即把现代所称的船舶登记,港务监督、海关税收和外侨管理这些工作,统归于市舶司掌管。唐宋时期还没具体的管理条例,只能是遇上问题再做规定,直到元丰三年(1080年)才修定出一项《广州市舶条(法)》(元丰法),各个市舶司之后也开始沿用此法。之后随着贸易的不断变化,朝廷不断“续降”条法,与原先的法条冲突不断,始终没有完善法规。到了南宋沿用北宋的法规,张阐管理了市舶司两年,上奏建议统一市舶司条例,全国采用统一标准,虽然朝廷接受了建议但直到南宋灭亡仍没有出台。
根据已有的资料,整理市舶司职责如下:
3.5.1进出口船舶管理
各个市舶司掌管本港进出船舶,船舶在出港前要向市舶司申报船上船员姓名、所载货物、目的港名称;在取得市舶司颁给的公凭(出港许可证)后才可以远洋。元丰法曾规定:没有取得广州市舶司公凭的船只不得到东南亚以及大食一代贸易;没有取得明州市舶司公凭的船只不得到朝鲜日本进行贸易,违者处以“徒二年,五百里编管”,为了鼓励大家踊跃检举,规定告发者的奖赏值为该船货值的一半。
船舶回程时必须返回公凭的签发港当地市舶司对货物进行“抽解博买”,鉴于当时船舶行驶必须依靠季风朝廷规定如果船舶回程时风向风力的原因致使船舶没能回到原发港可免责。但这又造成了大量的异地违规抽解,引起了不小的损失,于是规定非本港驶离船舶挂靠,当地市舶司必须负责押送回原港,交由原港市舶司进行抽解。在船舶回港后,市舶司派专人看管,再由市舶司官员前来验货“阅实”,然后进行抽解和博买。
3.5.2对进口货物的禁榷、抽分、博买
在唐朝就对进口的货物施行“抽分和博买”,所谓抽分,是指从全部舶货中抽取十分之若干,实际这是官府征收的一种实物市舶进口税。抽取的舶货解送到京城上缴国库,就叫作抽解,抽解是封建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政收收。海舶到港以后,先行抽分,然后便是博买。博买也称作官市,就是宋政府限定一个价格收购商舶的一部分货物。博买和抽分是市舶条例的重要部分,抽分是实物税收,博买是带有强制性限价收购的一种变相市舶税。抽分和博买的货物按一定的数量体积打包,每若干包为一单元成为“纲”,一部分送到京城,其余的在本地进行销售。
北宋开始。对海船进口的舶货开始施行禁榷。所谓禁榷,就是进口舶货由政府专买专卖,不准民间私自交易,违者论罪。后来有所改进,除少数珍贵货物和香料仍行禁榷外,其余物品在“官市之余,听市于民”。
3.5.3蕃商管理
在唐宋期间,由于航海和贸易分离,出现了大批的番商定居中国。市舶司就负责管理这些常年定居中国的番商,并形成套相关条例。比如划定番商居住区,选任蕃长,对侨商纠纷的处理等。
日期:2012-05-16 16:08:45
3.6 唐宋瓷器海外市场
唐宋时的第二个畅销海外的商品是瓷器,唐代烧制瓷器的窑口遍及越州、鼎州、婆州、岳州、寿州、洪洲邢州各地。随着瓷器逐渐代替了漆器、铜器、金银等高价制品,瓷器的出口量也大大增加,成为丝绸外最受外国欢迎的商品。根据海外考古挖掘出的唐宋瓷器,我们由近到远分为了以下几个市场。
3.6.1 东南亚
(1)菲律宾
菲律宾的马尼拉东南方卑拿姑巴亚南县(Piong layeman)有一个比拉村(Pila),在这个村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青瓷、白瓷,主要是9世纪以来的浙江龙泉窑的产品,而以刻花瓷碗占多数。另外还有福建窑烧制的白瓷。
(2)婆罗洲、印尼、马来半岛
在北婆罗洲沙捞越河口的尼雅洞窑遗址中,出土了许多中国瓷器。印度尼西亚群岛和马来半岛也出土了很多中国瓷器,分别收藏在雅加达国立博物馆和新加坡博物馆内。在东南亚各岛上所发现的中国瓷器。并不是御窑名瓷,都是唐宋以来的民窑烧制日用器皿,它证明唐宋以来中国航海贸易与这一地区的密切关系。
3.6.2 南亚
(1)印度
印度东部科罗曼德海岸的马德拉斯以南,有一个本地治里城,城的附近有一个阿里卡美都村(Arikamedu),这里在1945年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完整的南宋浙江龙泉窑产的青瓷碗。在本地治里城西北10公里的可里麦都(Korimedu)遗址上,散落着许多宋、元时期的瓷片。其中有南宋浙江、福建烧制的珠光青瓷,还有广东青花瓷。中国瓷器通过这个地区港口向内陆运送。
(2)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自古以来就是中西航运在印度洋上的重要中转地。从科伦坡进去高原,有个德地卡玛村(Dadigama),在村民返修一座佛塔时发现了南宋龙泉窑青白瓷罐和四足瓷香炉,还有福建、广东窑口烧制的黄釉四耳罐。可能是宋代海商向佛塔奉献的供品。在斯里兰卡北部的重要城市阿努拉达普拉(Anuradhapura)以南8公里的雅帕护瓦(Yapahura),1949年进行过两次考古调查,发掘到南宋龙泉窑的青瓷婉,青白瓷碗,橄榄色的青瓷小狮子,还有福建窑口烧制的白瓷和宋三彩的满绿釉长罐。
(3)巴基斯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