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密码——中国人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中国历史)》
第47节

作者: 冰原极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旱灾过后,往往引起蝗灾。离旱灾极远的地方都会遭到波及,粮食都被蝗虫掠食一空。1637至1641年北方发生大范围蝗灾,全国六分之一的县发生3、4年的饥馑。灾害发生导致流民四起,叛乱丛生。特别是崇祯时期的张献忠和李自成之乱。在平定内乱的过程中,明军一直取得胜利。“留在陕西的各部几乎都接受过明廷的招安”。但军事胜利后需要钱粮安抚叛乱者。没有饥饿谁也不会去造反。结果明朝没有钱来安置这些叛乱队伍,胜利也就化为乌有。饥饿的流民为了活下去又重新叛乱。当时的三边总督杨鹤说:“诸贼穷饿之极,无处生活,兵至则稽首归降,兵去则抢掠如故。此必然之势。”。

  为了支撑在辽东的战事,镇压关内农民起义,明朝从万历末年开始,连续数次增加农业税。每次增税的名称分别叫做辽饷、剿饷和练饷,并称为“三饷”。“三饷”并未能改变明朝的命运,却把负担都压在农民身上。对政府的仇恨思想在民间兴起。到了1644年,明朝财政彻底破产,皇帝根本没有钱给士兵发饷,士兵们饿着肚子在打仗。在一片混乱中,当时的鼠疫开始流行,明朝军队减员严重,无力抵抗李自成的军队。第16任明朝皇帝崇祯,绝望地“自挂东南枝”。只有一个太监陪他赴死,东林党的清官和忠臣们早跑没影了。汉族的最后一个皇朝,明,灭亡。

  日期:2013-09-08 15:07:24
  清朝是第11个,也是最后一个帝制王朝。谈论清朝社会不可能绕开康乾盛世和闭关锁国两个关键词。
  清朝会产生康乾盛世的根本原因,就是欧洲人把很多美洲作物传入中国。包括玉米、花生、土豆、地瓜、辣椒、南瓜、西红柿、向日葵等等,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来源。有了这些新作物,清朝的粮食产量大增。让几千年来一直受食物短缺困扰的中国社会,第一次不再为吃饭发愁。而清朝统治者还特别重视发展农业,把各地粮食产量定为对地方官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清朝的人口迅猛增加,到乾隆时期总人口达到4亿人,占世界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还要多。大量人口所带来的经济活动,让清朝GDP占同期世界GDP的30%以上。

  另外,清代政府的工作效率特别高。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政府效率最高的5个时期之一。(其余为秦代、隋代、唐初、明初)。这种高效来自满清的危机感。在他们的入关的时候,曾经遭到中原人的激烈抵抗,而他们也给予残酷的镇压。特别是剃发易服政策,让中原人感到屈辱。满族人知道,一旦自己在中原经营失败,后果将是什么。所以,满族的皇帝特别勤政爱民,对官员的效能和廉洁要求特别严格。

  清朝的禁海政策,在当时来说规避了外来的风险。实际上排除了世界环境的影响,使中国重回农业,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闭关锁国造就了康乾盛世。但闭关锁国的害处远大于益处。让中国和世界隔绝,从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开始掉队。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同样实行严格的海禁,正是因为明朝政府的腐败和低效,反而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也正是因为清朝政府的效率特别高,才妨碍了中国与国外交流。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清朝前期,统治者对民族问题特别敏感。在入关之初,就发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令,要求所有汉族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满族的习惯,剃发梳辫子,穿满族的长袍马褂。严禁再穿明朝服装。对拒不履行者发出死亡威胁。平心而论,强加给汉族的新发型和新款服装都非常不好看。康熙、乾隆等皇帝还大兴文字狱,对所有涉及民族问题的诗文和言论给予严厉打压,在士人中形成一片恐慌气氛。

  同一时期,西方正在发生激烈的变革。通过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西欧各国逐渐迈入现代化国家行列。英国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固步自封。那是龙和狮子对望的世界。拿破仑曾称中国是一头睡着的雄狮。双方发生冲突已不可避免。最终,英国人试图打破僵局,英王在1798派遣特使马嘎尔尼前往中国拜见乾隆皇帝,商讨两国通商事宜。尽管英国正在建立那个占有世界四分之一土地,亘古未有的日不落大帝国,但在乾陵和他身边的那些人眼中,英国只是一个“番邦外夷”,是仰慕“上国”的风采,而不辞万里迢迢到中国来“进贡”的。结果因为双方在礼仪上发生争议,和珅要求英国人在见皇帝的时候,必须双膝跪地。但在英国没有这种礼节,英国人不干。最后乾隆虽然勉强会见了马嘎尔尼,通商谈判却驴唇不对马嘴。满清的傲慢与荒唐让英国人明白,只有用武力才能让中国人清醒,看清事实。

  后面的事,我们都知道。两次鸦片战争,皇帝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西方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开放了近20个通商口岸,还割占了香港岛。但这仍然没有让清朝的政治家清醒。直到1894年,清朝与日本在争夺朝鲜宗主权的战争中,被中国曾经的学生打败,“现代化”才开始被清朝上层所重视。但掌权的慈禧坚持保守路线。甚至试图用民间邪术——义和拳来抗衡西方。最终酿成了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的耻辱。

  1900年以后,慈禧彻底屈服于现代文明,清政府政策开始发生转变,不再那样保守,但已经太晚了。在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并准备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正是这次改革,要了清政府的命。
  学习西方国家的地方议会制度,清政府在全国各省都设咨议局,咨议局由各地的绅商组成,可以参政议政。这就把全国汉族的富有阶层都组织了起来。从这以后,绅商们就成了决定国家人心向背的主要力量。而清政府在军事上,开始编练新军。结果新军完全掌握在其缔造者袁世凯手中。这样,汉族渐渐掌握了国家的军权和地方权力,满族慢慢被架空。实际上,从镇压太平天国开始,汉族官僚就已经是清朝的支柱了。

  甲午战争以后,赴日留学生竟有6000人之多。清政府组织的詹天佑等人赴美的“幼童留学”,也对后世影响很大。这些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在海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令人惊奇的现代化世界。让他们的眼睛睁得像牛一样大。中外的巨大差距,让他们悟出,中国的优越感不过是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而已。他们急切地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革命党就在年轻的海外留学生中产生。他们采用激进的起义和暗杀手段,但对于清朝末年的政局影响有限。

  1911年,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让各地大举投资铁路的绅商们损失惨重,极其不满。而1911年实行的君主立宪,内阁的13名阁员,竟有7名为皇族,这更让各省绅商们愤怒。清政府失去了社会上最强有力的那一群人的支持。当武昌发生起义的时候,各省咨议局的绅商全都支持武昌,要求本省独立,走联邦共和的道路。清政府发现事情不可收拾,于是之后把国家大权都交给袁世凯,请他收拾残局。而心怀野心的袁世凯要求淸帝退位。就这样,1911年,满清被迫退位,国家权力重新回到汉族手中。而新的政权,实行共和是众望所归。由秦始皇建立的,实行了2000多年的帝制王朝,终于在1912年2月12日结束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