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9-07 19:13:43
想必肯定会有人会反驳笔者,曹操就有多次遇险经历。是的,曹操有多次遇险经历,但是主动用险计只有两次。一次称不上冒险,另外一次称不上成功。
称不上冒险的一次是奇袭乌巢。笔者将在后文以数万字将官渡之战的内含的重重计谋向读者透露,奇袭乌巢曹操早就成竹在胸,谋划已定,而且有许攸这个带路人,熟悉袁绍军中一切事物,才能够通过重重关卡,放火烧粮。奇袭乌巢,主要是计,而不是“险”。官渡之战气魄之宏大,计划之精密,只怕古代任何一次战争都难以企及。
称不上成功的一次是曹操打乌丸时直取柳城。这个计划是郭嘉提供的。郭嘉的建议主要依据是:乌丸虽然很远,但正因为离得远,他们必定就不会准备。如果曹操出其不意,千里奔袭,就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但是,郭嘉的这个计划一点都不成功。首先,曹操的行动被对方侦查到了,“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踏顿等率数万骑兵袭击,这个时候,曹操军队是“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幸而,曹操是军事天才,发现了对方军队的弱点,对方首领踏顿练兵无方,军队不齐整,才将踏顿击败。但是这次战争的成功的依据是曹操随机应变的军事天才,而非计划本身——因为计划很快就被对方知道了。其次,没有设计退路。攻取柳城后,曹操按原路返回,结果,二百里路之内没有水,又缺少粮食,杀马几千匹来充饥,掘地三十余丈才看到水。所以,曹操认为自己这次成功,完全是上天保佑,回去后,对所有反对他这次出征的人都加以奖赏。
想必还会有人会以邓艾奇袭蜀国的例子反驳笔者。首先,邓艾算不上是大人物,其次,邓艾差点几乎全军覆没,其三,邓艾之所以成功,他的险计只是成功的表面,其实另外有原因,后文再论述。
想必还有读者不服,只需回答一个问题即可:抛去偶然性因素,假设敌人还是不知,执行该计划的人会重复这个计划吗?通过后面对官渡之战的分析,我们将知道,乌巢奇袭计划百分之百会进行;对于曹操奇袭柳城的计划,看到“二百里路之内没有水”这些字,我相信任何一个聪明人绝对不会再进行。至于邓艾,我不知道他是否还有勇气以65岁的年纪再从山上滚下去(他以三万人出发,只有2000人到达目的地,而且在从山上滚下去之前,军士抱头痛哭,就算他愿意,他的士兵也不愿意再来一次)。
日期:2013-09-08 15:13:01
所以,大人物从主观意愿上,绝不轻易弄险。尽管曹操在诸侯面前义正言辞,但是他又何尝不是如同诸侯一样呢?曹操起兵反董,靠的是大商人卫兹资助,难道曹操没钱吗?曹操的祖父、父亲在朝廷上收刮多年,非常富有。汉灵帝时流行卖官,曹操的父亲曹嵩为了买官,本来标价二千万的官,出价一亿。后来曹嵩被杀之前,他的财富装有一百车,难怪会引起别人嫉恨。曹操起兵却舍不得用自己家的钱,和诸侯不愿意用自己的兵,难道不是一个道理吗?
本书立意从所有层面破解权谋,并不会因为袁绍诸人这种为了私利而置国家百姓立意而不顾的卑鄙行为,而否定其行为的合理性。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袁绍的问题,这其实也是第一章何进所遇到的问题。
很多董事长或者老板(注意,不是经理人)会经常遇到下属的提议:某某生意非常好做,我们投资吧。老板对于这样的建议非常难办:一,如果去做,一般来说,要委托这个下属去负责,因为是他提议的,而且因为是他提议,所以他比别人更懂一些,派他更合适;但是老板不懂这一块,业务可能被下属所掌控。二、如果不做,下属又会闹情绪,因为公司一般都会鼓励下属提意见,总不采纳会打击下属积极性。有位老板就很聪明:“你的建议很好。有钱大家赚,这样吧,公司出资60%,你出资40%。”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位下属往往从此再不提此事。
日期:2013-09-08 17:02:38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总会有人怂恿你去做某事,尤其是大人物,遇到得最多。遇到这种情况,先不要想利益,而是要先想危害。如果何进能够想到招军入京的危害,他绝对不会做此事。
永远会有人怂恿你去做很多事情:比如炒股,不如炒期货,比如炒黄金,比如炒外汇,比如赌博,比如投资……根据统计,大多数人都会血本无归。只要是你不了解的事情,如果去做,基本上只有惨败。
在曾经的台湾和几年前的大陆,很多靠近城市的农村因为城市扩张而拆迁,很多村民因此一夜暴富。这些暴发户不知道该如何花钱,结果销售商都向他们推荐各种各种豪车、奢侈品,所谓的“开着奥迪去扫大街”,不是传说。根据台湾的统计,80%以上村民在十年之后,重新陷入贫困,而且基本上三代之内无法翻身——上一代已经老了,年轻一代已经游手好闲,年幼一代从小过惯了奢侈生活。大陆的村民暴发户还不到十年,但是新闻已经有报道,有人已经在一两年之内就已经从富豪变成赤贫。
在这个故事中,卫兹还不算是足够倒霉的,他虽然在随着曹操追击董卓的过程中被杀了,但是随着曹操的成功,他的后代得到了非常好的回报。而曾经资助刘备起兵的两位商人张世平、苏双,后来则不知去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