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真相:孔子及其弟子们以及很多中国成语的内幕》
第51节

作者: gongqi200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0-12 17:39:07

  【8.21】
  原文: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译文:
  孔子说:“禹,我无可挑剔。饮食菲薄,却对鬼神尽孝;衣服恶劣,却让礼服礼帽华美;宫殿低矮,却尽力于沟渠。禹,我无可挑剔。”
  【真相】
  本章孔老师夸禹。孔老师的夸法是说他挑不出禹的毛病。从哪儿挑不出毛病呢?衣食住行。
  先说食。孔老师说禹“菲饮食”。这不是说禹的饮食都是菲律宾进口的,而是说菲薄,就是说吃的很差很节省。为什么节省呢?不是为了减肥,是为了省出好吃的来孝敬鬼神。为什么孝敬鬼神呢?因为禹很迷信,觉得孝敬鬼神就可以让他和他们家获得鬼神的帮忙。
  再说穿。孔老师说禹“恶衣服”,意思是穿得差。为什么穿得差呢?省出布来做华美的礼服礼帽。礼服礼帽给谁穿呢?还是禹自己。看到这儿你是不是糊涂了——禹到底是穿得好还是不好呢?答案是有时好有时不好,具体来说就是祭祀鬼神时好别的时候不好。这么有时好有时不好的说明什么呢?说明禹穿衣服不图好看,图的是鬼神帮忙。
  最后说住。孔老师说禹“卑宫室”,意思是宫殿很矮。现在我们谈住房一般说建筑面积,但是孔老师没说禹的宫殿的建筑面积和容积率,所以我们也猜不出禹到底在住房方面有多省,总之省就是了。省出钱来干什么呢?修水渠。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治水是要有经费的。禹住矮房子来给他们家修水渠,

  说明他不是一个攀比豪宅的人,而是一个过日子会算计的人。
  孔老师没有说行。因为禹那时候还没有奔驰也没有奥迪,所以也省不出什么太大油水来。
  衣食住挑不出毛病就没毛病了吗?其实,禹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开创了家天下的传统。和这个大毛病相比,禹在衣食住方面的节省根本不值一提,因为他不是给别人省而是给自己家省,这样的守财奴多了去了,葛朗台好像在法国不算圣人吧?
日期:2012-10-13 08:44:54

  【9.1】

  原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利和命和仁。
  【真相】
  本章虽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共8个字,但历来有争议。大致来说2种解读,一是说孔老师很少谈利和命和仁;二是把“与”解为赞同,在“利”后面加个逗号,是说孔老师很少谈利,但是赞同命和仁。为什么有争议呢?因为利、命、仁这3样东西,在《论语》里出现的次数相差很大,孔老师对它们的态度相差也很大,现在简单地放在一句话里,再加上古代语的简练多义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每个人的解读难免不同,争议是必须的。

  先看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利”6次,“命”7次,“仁”59次。显然“利”和“命”可以说“罕言”,“仁”则差了近10倍,不能也说是“罕言”了。但是我们知道《论语》是孔老师的语录集,并不是全集,记录孔老师每天从早上到晚上说的所有话也不太可能。比如孔老师每次见到人打招呼问“你吃了吗”,就算每天只见3个人,1年也是1千次,孔老师活了70多年,按50年算,也有5万次;而“仁”在圣人思想体系中极其重要,所以可能说一次计一次。这样算下来“仁”也仍然算是少的。所以按出现次数来说,有道理,但也不一定就是真相。

  再看孔老师对它们的态度。孔老师收学生的干肉,可见他对“利”心里并不反对,但表面上总是有些轻视,因此少谈“利”是正常的。孔老师也很少谈命,倒不是他不信命,而是算命这东西比较难,圣人晚年才开始学,“五十知天命”嘛。而且圣人不像算命先生,就是知道了也不天天给人算命,所以很少谈“命”。“仁”是孔大的最高文凭,孔老师对它的态度就不用说了。但是正因为“仁”的地位太高,所以孔老师并一定就要经常讲。总之,从孔老师的态度还是不能判断争议的对错。

  不过,从上面的分析中,我倒是有了一个新想法,就是存在着3个孔老师:一个是真实生活中的孔老师,一个是《论语》中的孔老师,一个是后人解读的孔老师。后人的解读,有各自的立场,或者被不同人洗脑,所以各有不同。《论语》中的孔老师,因为有《论语》在,虽然解读上有些分歧和难度,但是大致还是可以确定的。真实的孔老师,就只能根据《论语》去猜了。《论语》的记录必然误记漏记的地方,那么真实的孔老师就是比较没谱的。有多没谱呢?要看记录的误差率和遗漏率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