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30节作者:
皇帝不称朕 碽妃是什么人,什么来历?谁都说不清楚,在史料上更是毫无蛛丝马迹可寻。很喜欢下断语的吴晗先生,这回也为难了,只好摇头说:“碽妃则行历不详,只好阙疑。”他虽然主张明成祖生母为碽妃,却只能承认,实在搞不清楚碽妃是什么来头。
碽妃本是无从考证之人,然而但凡论成祖生母的文章,几乎毫无二致地把碽妃当作一位“达妃”。这看起来合乎情理:“碽”不似一个汉姓,更像一个音译字,自然容易让人联想到碽妃是一位外籍女子。而就元末明初的时势来看,她可能是蒙古人(达达),还有可能是色目人,或高丽人,而绝对不会是红衣大炮国的人或印第安人,因为那时的中国根本就没这一号人嘛。
为什么说只有达达人、色目人和高丽人才有可能呢?
蒙古人自不必说,他们是刚刚过气的统治民族,现在虽然逃回朔漠去了,但在长城以内留下了大量族裔,他们被通称为达达人。达达人在明朝做官(尤其是武官),与汉人通婚,是非常普遍的。
在元朝兴盛的时期,大量来自西域、中东等地区的色目人,进入中原。他们在元朝的种姓排行榜上,仅次于蒙古人,而高于人口数量庞大的汉人与南人(汉人大致等于北人,即中国北方地区的民众,南人则包括了生活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各个民族,以宋、金疆界为线)。
高丽是元朝的属国,高丽国王还兼着元朝的征东行省丞相。高丽男人在中国的不多,女人和“半男人”却不少,他们主要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后宫,是服侍皇帝的妃嫔、宫人与阉宦。高丽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才为李成桂建立的李朝所取代,并由朱元璋赐国名为朝鲜。
在以上三个种族中,傅斯年先生首先否定了色目人的可能性,他的理由是:来自西域的色目人深目长眉,不符合内地人士的审美习惯,与朱元璋吃不到一个碗里;他又说蒙古人面如大饼,憨厚朴实,缺少风情,与高丽人相比,差之太远,故他将碽妃定为高丽人,至少碽妃是高丽人的可能性最大。可傅先生差矣!如果碽妃是您傅先生的妃子,此理还站得住脚,可那是朱元璋选妃,他好吃哪一口,您替他如此分析,实在让人莞尔不禁。
总之,众人在成祖之母是异族女子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但对其具体的种族,却各有高见,这就造成传说在流传过程中,各随传播者的雅号,而发生分流,有说她是“达妃”的,有说是“高丽妃”的,有的干脆说她就是元顺帝的妃子。
这种选择所体现的个人取向,在口碑流传中尤为明显,比如现在网上讨论碽妃到底是达妃还是高丽妃,有人就浑说:我宁愿她是一位蒙古人,也不相信她是一个“棒子”。过去的著书家,不也都有各自的喜好和倾向吗?
再举个例子:南京南郊的大报恩寺,是朱棣为纪念其父母所建,文献里明明记着:被纪念者,就是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自碽妃出来后,人们再提到大报恩寺,就津津乐道地说,那是为成祖为纪念生母碽妃而建了。可传说毕竟与文献矛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新的解说很快就出来了,称大报恩寺明着是纪念朱元璋和马皇后,暗地里则是纪念碽妃,这就是兵法里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但你凭什么这么说呢?很快又出现了实物“证据”,这就是所谓的大报恩寺地宫之谜和一个所谓的“碽妃殿”。民国时人陈作霖,小时候到大报恩寺游览,见寺院正门内有一座大殿,始终封闭,谢绝参观。有“金陵故老”告诉他:“大殿里供的是明成祖生母碽妃,故名碽妃殿。”这不是很好笑吗?明朝亡国都300年了,大报恩寺数遭兵火,连清朝人的辫子都剪了,还有谁尽忠职守,替隔了一个朝代的明成祖朱棣看守他妈的(呵呵,不是骂人)“碽妃殿”?
我觉得不大可能是那位“金陵故老”故意炫耀自己的所知甚博,随口编个故事,拿少年陈作霖耍子玩笑(别说陈作霖,就是张作霖,还不是照样被人耍)。我觉得很可能是大报恩寺的和尚们,同看守孝陵的太监一样,念完经,抛开书,直撞入红尘,开始动起尘凡的念头,他们利用碽妃这张知名的标签,将一间普通的佛堂包装成碽妃殿,利用游客的好奇心,来发展本院的旅游事业,增加门票收入,贴补三界外的用度。结果不单陈作霖上当了,好些历史学者也上当了,把陈作霖所记当作宝贵史料来用,以为是确有碽妃的力证。难道我们随便走到某座山里,见到一个甚么“妃子洞”,听当地导游说,当年黄帝的正妃曾在这里歇脚,您就可以听信她吗?
写到这里,我手敲键盘叹息(本应是抚书或抚琴而叹,可惜手下并未压着这两样东西):有时候我们真不知道,我们读的,到底是历史呢,还是旅游景点的解说词?
日期:2013-07-24 19:08:14
重建于永乐十年,建成于宣德三年的大报恩寺,早在清末,就已成废墟一片
这个澡堂子建成于明初,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据称是中国最古老的澡堂,就在大报恩寺遗址附近。据说当年官员们到大报恩寺举行仪式,都在这个澡堂沐浴斋戒。有趣的是,这个澡堂又名“瓮堂”。而被指认为明成祖之母的碽妃,又被称作“瓮(甕)氏”。如果我不是知道瓮堂的得名,乃因这个澡堂形似一覆瓮,几乎要发飘飘之想,以为它与成祖的妈妈有什么关系呢!
日期:2013-07-25 10:12:49
三 诸王身世之谜
27
在明代晚期,社会上已普遍传言,道成祖朱棣是“达妃”之子。但这位“达妃”姓甚名谁,说法不一,有说洪吉喇氏的,有说甕(瓮)氏的,也有说碽氏的,这些字样都不寻常,皆非汉人姓氏用字,而碽、洪、甕三字音近韵同,很可能是流传中的错讹与变异。
成祖之母为“达妃”,除了鼎鼎大名的碽妃,还有一个弘吉喇氏,此人被确指为元顺帝之妃。如果说碽妃说太过讳密,那么此说就过于神奇了。
话要从朱元璋称帝后北伐说起。经过10余年的战乱,元帝国早被掏空,只剩下一副空架子了,所以明军进军神速,不消数月,已打到大都(今北京)的郊外。元朝末帝妥欢帖睦儿一听到明军前锋已至通州的消息,马上放弃都城逃跑了。
朱元璋因为他没有抵抗,就说他是“顺天应命”,在他死后,追谥他为顺帝——这就是元顺帝的由来。而妥欢帖睦儿的子孙给他上的庙号是惠宗。其实惠宗不是个美号,如我们即将讲到的建文帝朱允炆,天下没守住,把皇位弄丢了,他在宗庙里便没了排号儿的资格,直到明朝看看要亡国了,弘光帝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才给这位先祖补上庙、谥,称之为“惠宗让皇帝”(惠宗是庙号,即在皇家宗庙里的名号,“让”是谥号)。
我不耐烦去查对谥法书里是怎样解释“惠”这个字的,凭印象来说,好像凡皇位坐之不稳,或坐不长久,带着过渡性质的人物,常被加上这个字。网上有人编新中国的朝代谱系,也在其中安排了一位惠帝呢!至于其他什么太祖、太宗、文景武帝,真是活灵活现,精辟的很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