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55节作者:
皇帝不称朕
在靖难之役中,有一种传说,说建文帝害怕蒙上杀叔之名,严令不许伤害燕王,只许活捉,结果拘束了官军的手脚,反被狡猾的燕王利用。此说应出于臆造,其实建文帝已毙其一叔,再多一个,有何不可?
这样,被后世称为“仁弱”的建文帝,在即位一年的时间里,大刀阔斧,连扳5王,其他在藩诸王,无不悚惧,胆战心惊,不知下一个将轮到谁。对于这些皇叔亲王,建文帝不论其罪之大小,毫不客气,一概加以削除,可见建文帝对他祖父倾30年心力建立的分封制度,有多么厌恶,他急不可耐地要剿除他们,我们从中看不到任何的亲情和怜悯。
周、代、齐、岷、湘,这五位藩王成为第一批被削夺者,朝廷是如何选中他们的呢?一种为人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他们都是与燕王同恶相济,或者说是燕王的“手足羽翼”,朝廷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真正的目标其实是属份最尊、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
此说其实是可以存疑的。比如说与燕王关系亲密者:周王,《明史》借黄子澄之口,说他是燕王同母弟。然此说涉及到燕王身世,未为定论。但燕、周一个老四,一个老五,年龄相仿,朱棣即位后,对周王百般关照,他们关系亲密,应属无疑。
再说代王,这位皇十三子与四皇兄同娶徐达之女,既是兄弟,又是连襟,但两王关系亲密的证据不足,也不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利益。不可以说,他们“亲上加亲”,关系就一定厚,代王一定是燕王之党。现成的一个反例是,徐达长子徐辉祖,是朝廷的坚定支持者,而次子徐增寿却暗通燕王,都是朱棣的小舅子,他们的政治立场却截然相反。
至于劣迹斑斑的皇七子齐王,本为一狂徒,他在洪武朝屡遭父皇训斥,侄子建文帝登基后拿他祭刀;他与四哥算是同病相怜,可四哥即位不数年,照样不客气,仍把他连同3个儿子都废为庶人,长期监禁,老七这一房子孙从此成了没有自由的庶民。这等人物,依我看,应是他自己不聪明,撞上了建文帝的枪口,不见得是朝廷处心积虑加害的结果。
日期:2013-08-12 15:05:51
从一些迹象来看,朝廷选择打击目标,似乎是毫无章法的,甚至有些颟顸,缺乏规划和次第。以岷王朱梗为例,岷王是皇十八子,母亲为名不见经传的周妃,他年纪小,建文元年时才21岁,比燕王小了近20岁,当他出生时,四哥已经到封地北平去了,与这位小兄弟很难谈得上有亲密的交谊。
朱梗初封岷州,因此以“岷”为王号,但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以云南新附,宜用亲王镇抚,将他改封云南。岷王赴云南3年有余,但宫室未建,护卫军力薄弱;且封地在天日之南,又非强藩,不可能对远在东北数千里之外的燕王有所呼应。朝廷处置他,且处置极严(根据祖制,不许杀害亲王,则废黜监禁已是最重的处罚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对这样一只小鸡下手,徒然增加诸王的恐惧。
值得注意的是,明朝收复云南,是在洪武十五年春,到二十八年时,已经13年了,似乎不可再言“新附”。云南入大明版图后,一直由朱元璋的义子西平侯沐英镇守,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卒于镇。沐英死后,由其子沐春嗣爵,仍镇守云南。沐春在镇7年卒,没有子嗣,乃由其弟沐晟嗣爵来镇。朱元璋从未寄予任何一个异姓臣子这样的信任,让其父子相继,镇守一方。由此世人多猜测沐英实为朱元璋与外妇所生之子,是朱家的亲骨血,而不是名义上的养儿义子。当然此说只是野语,不可辄信。但朱元璋对沐氏的信任超乎寻常,却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突然派第十八子来镇云南,这使得沐家世镇云南的希望顿时泡了汤。沐晟是建文元年嗣爵,来到云南的,他到任伊始,即力讦岷王之过。而朝廷轻易地就听信了,将岷王废为庶人,移置漳州软禁起来。沐晟此举甚是高明,既迎合朝廷削藩的政策,主动提供炮弹,去除了一位藩王,同时除掉了沐家世镇云南的最大障碍。可以说,朝廷此举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朝廷,而是沐家,从此沐家永远以黔国公、总兵官的身份镇守西南一隅,与明朝相始终。
幼稚的建文帝和他空疏迂阔、志大才疏的辅臣们,被利用了而不知,还以为那20块大石头,又搬除一块,可以弹冠相庆了。
接下来,他们转移炮口,对准了最大的心腹之患燕王朱棣。
日期:2013-08-13 10:19:47
第二章 骨肉之变
三 北边起风尘
44
自朝廷出其不意对周王动手,各雄镇大藩的王爷们,个个风声鹤唳,神经过敏。要说诸王过去骄纵,或许可信,然而自此之后,谁还敢骄纵,定然是找死了。其实“骄纵”与否只是口实,朝廷削藩的决心不可动摇。
燕王朱棣作为皇帝年纪最长的叔父,理应对侄皇帝不顾祖制及“亲亲之义”,连续削夺藩封的行为表达态度。不知朝廷有没有这样的期待,或许方孝孺、黄子澄等一般儒臣私下里都希望燕王能够识趣,主动赞附朝廷的行动,自献护卫兵力,从此安心做一无权无势、衣食无忧的逍遥王。然而,他们发现,燕王对弟弟们一个个遭难,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称病不出,这令他们失望之余,开始着手采取军事措施,以迫使他那么做了。
金鼓锵锵,一步步直逼燕王府前。
燕王护卫军力人数虽然不多,但屡从燕王出塞,精于骑射,战斗力较强。朝廷首先以加强边备为由,将燕府护卫官军陆续抽调,分散到宣府、大同等地,令其离开“巢穴”。朝廷的措置可谓严密,除了架空燕王,剪除其爪牙,还强化军事压力:命都督宋忠、徐凯、耿瓛等帅兵分屯开平、临清、山海关等地,又调兵于彰德、顺德等地布防,从而对北平形成铁臂合围、瓮中捉鳖之势。燕王纵然不满,他敢不乖乖就范吗?
安排已定,就等待点燃炸药包的引信了。
建文元年六月,燕山护卫(燕府三护卫之一)百户倪谅从北平逃到南京“上变”,告发燕王谋反。当朝廷希望某王“谋反”时,从来不会缺乏证人。倪百户就是这样一位出卖主子的急先锋,他眼见朝廷将向燕王开刀了,燕王必不可免,为掇一份奇富贵,他抢先出首告发,立下头功。不出所料,朝廷一接到他的密报,毫不迟疑,立即采取行动,首先逮捕了燕府在京公差人员。燕府旗校于谅在锦衣卫狱里被活活打死,成为靖难之役前的第一批罹难者。显然,为了拿到燕王谋反的“证据”,朝廷动用了严刑。在掌握所谓“铁证”后,建文帝立刻下诏,公开谴责燕王,命北平守臣入王府逮捕王府官僚。
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燕王朱棣就是一头待宰之猪了。王府高墙之外即为敌国之垒,他还能反抗吗?
朱棣仍在养病。政客的病,往往是招手即来,挥手即去。朱棣也不例外,生病只是他外示韬晦的一种手段,但我相信他此时一定是急火攻心,浑身起火泡,惶惶然不可终日。到底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还是主动出击,为改变命运而抗争?他犹豫不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