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华夏的兴起——说说老祖宗的故事》
第27节

作者: 如是予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9-07 18:49:54
  《征服:华夏的兴起》-103
  尽管王亥死于非命,他仍然被视为商部落兴起的关键人物,从他名字前冠以“王”号,就可知其人志不在小。后来商王朝取代夏王朝,王亥还被尊为“高祖”,肯定了他对商部落崛起的重大贡献。
  我有点怀疑王亥之死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这里面会不会有夏帝势力的介入呢?王亥显然已经无视中央(天子)的权威,甚至颇有分庭抗礼的味道。对于王亥之死,夏帝就算没有参予其事,恐怕也要拍手称快了。
  王亥之死,并没有阻止商部落的继续强大。
  继任商部落首领的人是王亥的儿子上甲微,上台伊始,他就矢志为父报仇。然而,商部落的军事力量仍然弱小,战争打了四年,也未能打胜。四年以后(夏帝泄十六年),上甲微与河伯冯夷结盟,在中国古代,“伯”就是一方诸侯之长,有“霸”的意思,比如说“春秋五霸”,有时也称为“春秋五伯”。河伯冯夷就是一位诸侯霸主,他曾经与另一位霸主洛伯发生冲突,关于这两位霸主之间的争斗,史书上没有详细纪录。我估计在这场二霸相斗中,商部落是坚定站在河伯冯夷一方。

  为了彻底打败有易氏部落,上甲微向河伯冯夷借兵。有河伯兵团的参战下,有易氏部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上甲微大获全胜,杀死有易氏部落首领绵臣,为父亲报了血海深仇。这也是少康中兴之后,中原大地上爆发的一场重要战事。
  据说商部落的兴盛与商业贸易紧密相关。
  有些学者认为,“商业”、“商品”、“商人”等词汇的来源,都与商部落有关联。
  为什么商部落会在贸易上领先于其他部落呢?
  这大概与商部落多次迁徒有关。
  据说从殷商第一代祖契开始,至第十三代孙汤止,至少有过八次迁居。频繁的迁居,每换个地方,势必有许多物品不能自给,必须从其他部落购买,因此职业商人就出现了。

  日期:2013-09-10 09:04:14
  《征服:华夏的兴起》-104
  由是可见,商部落最初的兴盛,并非军事上的兴盛,而是商业上的兴盛。王亥被杀事件,证明了一件事:光有财富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武力。此时商部落的军事能力低下是毫无疑问的,上甲微兴兵为父报仇,还得向河伯借兵。讨伐有易氏的成功,是商部落迈向强藩的第一步。
  大约又过了四十年,有一个名为皮氏的诸侯出现了内乱。

  据一些史料的说法,皮氏政权的问题是:“信不行,义不立,則哲士凌君政,禁而生乱。”君主的权力被架空,整个国家陷于内乱之中。这种事情,本来作为天子的夏帝要出来解决,可事实上夏帝所能掌控的区域,只有帝国首都以及少数几个诸侯罢了,根本没有能力解决皮氏的内乱。对商部落来说,这可是良机,既然帝国政府不管,自己正好可以打着“讨伐不义”的旗号,拿下皮氏。商的军队攻入皮氏,皮氏灭亡。此时的商部落已经拥有不可低估的武力,与四十年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升。

  历史的列车穿梭于毫无风景的时间隧道,几个夏帝的影子匆匆而来又匆匆而过,转眼之间,夏王朝的终点站已隐约可见。
  我们先来说说夏帝孔甲,他是夏帝国倒数第四位王。
  司马迁的《史记》给孔甲的评价是相当低、相当负面的:“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但是这些评价,基本上都找不到证据支持。惟一与“好方鬼神”说法略为沾边的,是一个关于养龙的故事。
  据说在夏帝孔甲时,发现了两条龙。你想想,这龙本来就是人想象出来的东西,到底什么样子,谁知道呢?恰好发现有两只跟传说中的龙有点类似的动物,就以为是真龙了,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有两只恐龙顽强地生存到了孔甲时代。总之,发现了这两条龙后,夏帝孔甲很高兴。可是紧接一个问题来了,要怎么饲养呢?

  有一个叫刘累的人高举双手说:“我会养。”他自称曾经向豢龙氏学习过养龙之术。可是刘累不过是个会吹牛的家伙罢了,他把一条龙给养死了,这是一条雌龙。这下子怎么办,他总不能把龙的尸体扛出去,他得瞒着才行。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把龙肉煮了后,献给夏帝孔甲吃。
  孔甲一尝,咦,这肉羹的味道十分别致,很喜欢吃。不久后,夏帝孔甲派人来找刘累,想要再品尝品尝美食。这下子孔甲害怕了,心想这事迟早要泄露,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他脚底一滑,溜了,逃到鲁阳去了。夏帝孔甲也没有追究,刘累一族后来还人丁兴盛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