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从史料细节探究历史真相》
第2节作者:
zlzxs ——沈钦韩所谓“为三公者方称公”根本是扯淡。
2.本传桥公二女为攻皖时所得,据《寰宇记》,桥公为舒州怀宁人,即汉之庐江郡皖人,范《书?桥玄传》玄为梁国睢阳人,两不相涉。果为玄女,则阿瞒方受知于玄,铜雀春深,早已如愿相偿,伯符、公瑾不得专此国色矣。范《书》、陈《志》绝无一字及之,沈说之误无疑矣。
——桥公和桥玄的籍贯不同,可见不是同一人。
3.《三国疑年录》云:周瑜破皖城,纳桥太尉小女,在建安三年,时瑜年二十四岁。桥太尉薨于灵帝光和六年,年七十五。纵使二桥为太尉七十外所生,其嫁之年亦在二十以外矣。建安十三年,周瑜赤壁之战时,小桥年约已三十矣。
——桥公和桥玄的年龄不搭,又证不是同一人。
4.曹公最感桥太尉知己之恩,岂有锁其二女之心?即使平吴,断无此事,牧之(杜牧)之诗,是为失言。
——曹操与桥玄关系好,是不会锁他的女儿的,杜牧的诗说的过了。
第二个话题告诉我们:一旦治史的思维被演义、野史混淆僵化,从而写出混蛋见解来,也是意料之中。甚至还用奇葩逻辑来维护谬论,沈钦韩算一个。
日期:2015-05-27 19:36:26
第三个话题,是关于范书《傅燮传》的一段注文。
《傅燮传》载,傅燮生前并未封侯,为国捐躯后,朝廷封其为“壮节侯”。
清代史家周寿昌(1814-1884),作《后汉书注补正》时提及此事,注:(傅)燮未封侯,岂死后赠爵邪?范史不叙,明少疏。
此后,王先谦(1842-1917)作《后汉书集解》,也是照搬周寿昌的意见。
其实说穿了,周寿昌是承认“追爵”,而不敢相信灵帝会“追侯”,王先谦继承,此事做两解,倒也无妨。
但到了黄山(王先谦之弟子),为《后汉书集解》做校补时,又补充道:范氏史法本密,不至一传之中前后文亦不相应如此,其为上脱燮封侯事明矣。
并在前文注道:此处当脱仍奏请封燮某侯,并燮转某官,否则下文似不接,且议郎亦不得即拜太守也。
在这里,黄山为了将老师(王先谦)及周前辈的见解发扬光大,进而认定《傅燮传》有脱文——少了傅燮封侯的内容。
于此,黄山搬出了一个最奇葩的理由:【议郎亦不得即拜太守。】
哦?这规矩出自哪里,我不清楚,但是我能搬出同时期的史料来。
范书《陆康传》:复征(陆康)拜【议郎】。会庐江贼黄穰等与江夏蛮连结十余万人,攻没四县,拜(陆)康【庐江太守】。
陈志《孙坚传》:拜(孙)坚【议郎】。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余人,攻围城邑,乃以(孙)坚为【长沙太守】。
陆康和孙坚都是傅燮的同时期人物,他们在朝廷(灵帝)的任命下,都是以议郎拜太守的,我就不知道黄山怎么会冒出“议郎亦不得即拜太守”这样的神依据来!
二十一世纪,国学网请史学专家来给廿四史作注,注到《傅燮传》,他们也是照抄黄山等人意见,就没人能看出荒谬来!
这三个话题说完,大家就应该明白:只要多认真看书,每个人都能读懂史书。专家?算不了什么,不要被权威吓到。
当然大家也不要被我吓倒,我也是如此。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若在本文写了错误的事,大家尽管指出,我热烈欢迎!因为,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三国史的真相。
日期:2015-05-27 19:52:02
本文标注格式略谈(针对史学新人):
①文中所有日期均为农历。
②年号后注以公元纪年,并省“公元”二字。
③史料引文为蓝色字体,本人添加的注文为红色字体。
④引文史料简称:陈寿《三国志》→陈志;范晔《后汉书》→范书;袁宏《后汉纪》→袁纪;裴松之注引→裴注引;《续汉书》志书部分→续汉志,直接以志书名称呼。
写给煮酒网友的话。
①本文第一卷《汉末卷》约20万字,只介绍汉灵帝(刘宏)、何进、董卓三人,以此三人的传记展开,填补大量不为人熟知的故事来还原汉末历史原貌。至于第二卷《乱世卷》,尚在草创。
②本人欢迎喜欢三国史的朋友和史学高手来拍砖、挑错。而那些只会打口水战的低端喷子、脑残粉、会发读书卡的复读机之流,我就不奉陪了。
③原文带目录,本帖就免了,省的占地方。直接按顺序贴正文。
日期:2015-05-27 20:00:03
灵帝篇
前言
话说后世论史,谈及汉末皇权崩溃、诸侯分立时,大都持此观点:皇帝昏庸无道,宦官祸国殃民。若刘备“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前出师表》)。《三国演义》中更是将汉灵帝刘宏塑造成无可救药的一代昏君。然而,按李贤在《后汉书》中作注云:谥法曰:“乱而不损曰灵。”东汉末年的“乱”,我们是一目了然的,而 “不损”又是指什么呢?这个谥号能够准确评价刘宏的生平吗?欢迎大家阅读此文,我将为大家展示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刘宏。
PS:灵帝是各类三国史书开篇第一个被黑的历史人物。如果拿史料来批灵帝,有理有据,无可厚非(毕竟灵帝确实有执政错误),但是有人拿各类野史+脑补来黑灵帝,这就说不过去了。所以本篇有部分章节是请易中天和袁腾飞来躺枪的,谁让他们连书都读不好呢。
啊~若有粉丝护主心切,莫急,等后面我贴出原文,看看我批的如何便是。
日期:2015-05-27 20:01:10
第一章 少年天子
1.1 刘宏登基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皇帝刘志驾崩,年仅36岁,谥号“孝桓皇帝”。因刘志后继无人,次日,皇后窦妙改称皇太后,临朝问政。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掌控朝政的窦氏家族必然要选择一位刘氏子孙继承大统。
城门校尉窦武(窦妙之父)召见河间国人侍御史刘儵(音shū,同“倏”),询问河间国内的刘氏亲王子孙中是否有合适人选(刘儵与桓帝刘志同为河间国孝王刘开谱系),刘儵则推荐年仅12岁的解渎亭侯刘宏。窦武再去长乐宫(太后所居宫殿)与窦妙商议并达成一致意见,于是窦妙下诏派刘儵以光禄大夫的身份,及奉车都尉曹节(原职为中常侍,奉车都尉可能为临时设置),共持节,率中黄门、虎贲军、左右羽林军前往河间国迎接刘宏进京。
次年正月初三日,窦武任大将军,居住在禁宫之中,以防不测。
正月二十日,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雒阳城夏门外万寿亭,大将军窦武持节率群臣出城迎驾【范书《灵帝纪》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到夏门外万寿亭,群臣谒见。】,刘宏乘坐王青盖车(皇太子座驾)进入雒阳皇宫【范书《灵帝纪》:(正月)己亥(20日),帝(刘宏)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入殿中。】。
正月二十一日,刘宏正式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建宁。朝廷任命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司徒胡广三人共同参录尚书事【范书《灵帝纪》:(正月)庚子(21日),(刘宏)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以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窦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