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从史料细节探究历史真相》
第3节作者:
zlzxs 刘宏的祖父刘淑,祖母夏氏及生父刘苌,均在刘宏登基前已逝世;仅生母董氏健在。四月十七日,朝廷追尊刘淑为孝元皇,夏氏为孝元皇后,刘苌为孝仁皇。因为此时是皇太后窦妙执政,刘宏的生母董氏不可能入宫为皇太后或者称后,只能封为慎园贵人(慎陵为刘苌陵墓),仍居住在河间国乐成县【范书《灵帝纪》李贤注:慎园在今瀛州乐寿县东南,俗呼为“二皇陵”。】(汉乐成县在唐乐寿县东南),为刘苌守墓【范书《灵帝纪》:闰(三)月甲午(三月无甲午日,当从袁纪为“四月甲午”,即17日),追尊皇祖(刘淑)为孝元皇,夫人夏氏为孝元皇后,考(刘苌)为孝仁皇,夫人董氏为慎园贵人。】。
日期:2015-05-27 20:02:01
六月十七日,窦氏家族以策立有功获得封赏:大将军窦武封为闻喜侯;其子窦机封渭阳侯,拜侍中;其兄子窦绍封鄠侯,迁步兵校尉;窦绍之弟窦靖封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三个县侯,一个乡侯)【范书《窦武传》:帝(刘宏)既立,论定策功,更封(窦)武为闻喜侯;子机渭阳侯拜侍中;兄子绍鄠侯,迁步兵校尉;绍弟靖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其他如刘儵、曹节等人各有封赏,只有太傅陈蕃坚决推辞。
窦氏家族一门四侯的事,在士人集团中引起强烈反响。首先,窦武名列“三君”,在士人集团中拥有崇高的声望,可是自从他策立刘宏之后,就显露出对权势、财富的肆无忌惮的贪婪之态引来非议。当时还是布衣的涿郡名士卢植,就上书规劝窦武,内容大概是说:策立皇帝算不得天大的功劳,一门四侯已经很过分了,顺便劝他低调做人做事(向陈蕃学习)。而窦武不以为然。
话说,窦氏家族选择刘宏继位的原因很简单:
①刘宏与刘志血缘亲近,且为晚辈,这样窦妙可以太后的身份继续参政;
②刘宏年纪小,且在雒阳无任何政治基础,窦氏家族可以轻松地控制刘宏,以达到长期掌秉朝政的目的。范晔在《后汉书?皇后纪上》中说得明白:【贪孩童以久其政。】
至于刘志的两个亲弟弟勃海王刘悝和平原王刘硕,他们的人品差也是有目共睹:刘硕嗜酒成性,多有过失【范书《章帝八王传》:(刘)硕嗜酒,多过失。】,而刘悝还曾被弹劾谋反!刘志念在兄弟之情,没有对其斩尽杀绝,仅废其封国为县侯。直到刘志临死前才下诏恢复刘悝的勃海国。何况他们还是刘志平辈,他们若是登基,窦氏家族就必须靠边站了,所以窦氏家族绝对不可能选这两兄弟继位。
就在窦氏家族选择刘宏继承皇帝的消息传出后,民间就有谣传:刘悝愤恨自己不能继承帝位,于是组织了人马准备去抢夺诏书。当然这是谣传,刘悝当时一直在致力于恢复原来的封国,等哥哥刘志驾崩之后,刘悝如愿以偿重获封国,其眼光如此,哪敢奢望当皇帝啊!但是这件谣传案给刘悝之死埋下了伏笔(见后文”2.3.1宋皇后之死”)。
日期:2015-05-28 07:24:53
1.2 九月政变
刘宏原本是冀州河间国的一个小小亭侯,一夜之间被朝廷高官们迎接到雒阳当上了皇帝。他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向皇太后窦妙跪拜,尊其为母后,而自己的亲生母亲董氏反而称为“贵人”。这一点对刘宏来说,他肯定不适应,但这也由不得他。
当然事情是有转机的。众所周知,桓帝刘志是依赖宦官干掉了“跋扈将军”梁冀,此后以宦官为心腹,从而宦官集团获得权势利益。党人是士人集团中的“激进分子”,他们见不得宦官干政,这是由自身的优越感所产生的政治洁癖所致。在延熹九年(166年)十二月,双方的激烈冲突最终爆发;至次年永康元年(167年)六月,又以窦武促成的大赦而宣告暂时和解(历时半年),史称“第一次党锢”。
建宁元年(168年),刘宏登基后,太傅陈蕃和大将军窦武二人已然可以全盘操控朝政,于是旧事重提,两人密谋诛杀宦官。
本年九月六日晚,窦武把次日用来弹劾宦官的奏章留在宫中而自己回家睡觉去了,不料宦官朱瑀偷看到奏章,于是计划泄露【范书《窦武传》:时(窦)武出宿归府,典中书者先以告长乐五官史朱瑀,瑀盗发武奏。】。得知消息的王甫、曹节等宦官决定先发制人,控制住皇帝刘宏和尚书台(任免官员的诏令由此发出),当晚就派人去抓捕陈蕃、窦武。窦武负隅顽抗,从大将军府逃至北军军营,鼓动士兵反攻皇宫,可是宦官们早就集结了更强大的军事力量。
两军僵持到第二天中午,窦武的军队发生哗变,转投王甫、张奂阵营之中【范书《窦武传》: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于是宦官便取得全盘胜利,窦武、陈蕃等人被灭族。这就是九月政变。
政变的结果是:刘宏的老师(太傅)陈蕃死了,权臣(大将军)窦武死了,窦太后被赶到南宫去了——刘宏的桎梏一下子全没了。
日期:2015-05-28 07:31:07
话说,九月政变(168年)和第二次党锢(169年)都是发生在刘宏元服(171年)之前;168年九月政变后,辅佐刘宏的太傅陈蕃被诛杀,其后朝廷任命胡广为太傅。而胡广又逝世于172年,此后因为刘宏已经元服,能够上朝秉政,所以不再设太傅的职位。
很多三国写手把九月政变当成第二次党锢的事件经过,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次政变的结果并未出台禁锢党人的政策,而处理的仅仅是和窦武、陈蕃相关的人。第二次党锢是中常侍侯览与山阳郡督邮张俭两人的恩怨为导火索的。
更有甚者,还把这两件重大历史政治事件的责任推到刘宏身上,这更是不可取。刘宏虽然是皇帝,但是年纪尚幼,且没有真正秉政,所有朝廷大事都是太傅胡广以及朝廷官员一起商议的结果,刘宏只能负责在圣旨上盖章。并且中常侍王甫、曹节在此时的影响力也很大,例如在党锢政策出台之前,刘宏还问身边的曹节:“什么是党人?”而宦官们自然对党人恨之入骨【《资治通鉴?卷56》:是时上(刘宏)年十四,问(曹)节等曰:“何以为钩党?”对曰:“钩党者,即党人也。”上曰:“党人何用为恶而欲诛之邪?”对曰:“皆相举群辈,欲为不轨。”上曰:“不轨欲如何?”对曰:“欲图社稷。”上及可其奏。】。
胡三省对此事批注道:而诸阉以此罪加之君子,帝(刘宏)不之悟,视元帝(刘奭:音shì,西汉皇帝)之不省召致廷尉为下狱者(萧望之),暗又甚焉!悲夫!
此语中“元帝之不省召致廷尉为下狱者”的事是:刘奭的师傅(原任太子太傅)萧望之得罪了宦官弘恭、石显,他们便向刘奭进谗言陷害萧望之,刘奭听信并命廷尉查办此案,以为仅为查证而非入狱。话说刘奭七岁就被封为太子,在宫内生活几十年,当了两年皇帝竟然还不知道“廷尉办案是先将人犯逮捕入狱”的事【《汉书?萧望之传》:时上(刘奭)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