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从史料细节探究历史真相》
第8节

作者: zlzxs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再有豫州颍川名士陈寔,时任大将军(窦武)府掾属。同郡宦官张让的父亲去世,本地士人除了陈寔,其他的人均拒绝吊唁,此事让张让非常感动。后来(168年)九月政变时,张让保护了陈寔的生命安全,仅仅是免职回乡。(184年)党锢解除后,陈寔仍然拒绝参政。
  综上所述:在封建时代,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不能追求至德至圣,真正的政治智慧应该具备包容性。
  日期:2015-05-28 21:14:27
  3.1.3 灵帝时期士宦之争统计
  桓帝时期的事我不算太熟悉,所以采用柏杨《中国人史纲》中的汇总;灵帝时期的事,我相对熟悉一些,所以看出柏杨的统计内容并不完整。故在此,我重新做一次统计。
  ①建宁元年(168年)九月,九月政变爆发。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其同党被诛杀,以中常侍曹节、长乐食监王甫等人为首的宦官取得政变胜利。
  ②建宁二年(169年)九月,中常侍侯览指使山阳郡人朱并弹劾本地督邮张俭结党营私;十月,中常侍曹节提出全国性的党锢政策。第二次党锢爆发,虞放、杜密、李膺等百余人被捕入狱诛杀、张俭逃亡塞外。全国牵连者达六七百人(如孔融的哥哥孔褒)。
  ③熹平元年(172年)五月,中常侍侯览被弹劾免官,自杀。
  ④熹平元年(172年)六月,窦太后(窦妙)逝世;七月,有人在朱雀阙上写“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言者。”司隶校尉刘猛因同情党人,办案月余未结案,被免为谏议大夫。御史中丞段颎接任,逮捕太学生,牵连者达千余人。
  ⑤熹平五年(176年)闰五月,益州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刘宏不从,反而将曹鸾逮捕诛杀,并下诏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均禁锢终身。
  ⑥光和元年(178年)七月,因皇宫内多发怪异,刘宏下诏请议郎蔡邕及光禄大夫杨赐等人至金商门议事。蔡邕在奏章里弹劾亲宦官的官员,后被泄密,于是中常侍程璜联合阳球、刘郃等人弹劾蔡邕、卫尉蔡质;蔡质被杀、蔡邕被判流放、杨赐免职。

  ⑦光和二年(179年),上禄县长和海上书,认为按照礼法从祖兄弟已经算分家,而党锢政策牵连涉及五族,这是不合礼法的。刘宏听从,宣布放宽党锢限制。
  ⑧光和五年(182年)十月,前司徒陈耽与议郎曹操上书弹劾亲宦官官员(太尉许戫等人),刘宏采纳,罢免相关官员(许戫、张济等人)。
  ⑨中平元年(184年)二月,黄巾之乱。北地太守皇甫嵩上书要求解除党锢,刘宏问计于中常侍吕强后准奏,持续十四年的第二次党锢结束。
  184年后“士宦之争”事件将在第四章中介绍,详见“4.2.3平黄巾时的士宦之争”,“4.3.4宦官得势”。
  日期:2015-05-28 21:45:35

  3.2 敛财卖官
  本文可能看起来是在“吹”灵帝刘宏,实际上我并不避讳刘宏的黑材料,有一说一,力求公平公正。
  刘宏“亲信宦官”、“敛财卖官”、“任人唯亲”这三条乱政的劣迹是跑不掉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些话题。
  3.2.1 宦官敛财
  上一节讨论的是士宦之争,宦官干政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第一,世家会培养子弟、还有故吏、门生;而宦官也是如此。例如曹腾,但看陈志《诸夏侯曹传》,曹氏家族就出了不少太守级别的高官;
  再者中常侍唐衡、王甫、侯览也都有亲属为官的记载【范书《宦者列传》:(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残,为人蠹害。】;

  再有很多人(包括士人)向宦官示好,以换取官职,例如孟佗(孟达之父。陈志《明帝纪》裴注引《三辅决录注》及《太平御览?卷972》引《续汉书》记为“孟他”;范书《宦者列传》及《西域传》及李贤注引《三辅决录注》为“孟佗”。)向中常侍张让进献葡萄酒,换来凉州刺史的职位【范书《宦者列传》李贤注引《三辅决录注》曰:(孟佗)以蒲陶酒一斗遗(张)让,让即拜佗为凉州刺史。】;

  其他靠着巴结宦官而当上高官的人比比皆是【范书《许劭传》:(许)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
  日期:2015-05-28 21:47:16
  第二,宦官们就是喜欢捞钱,而且都有修建豪宅,置办家业的习惯。
  建宁二年(169年),张俭弹劾侯览的奏章,内容就是说侯览在本地(山阳郡)侵占老百姓的房屋和农田,修筑豪宅【范书《宦者列传》:督邮张俭因举奏览贪侈奢纵,前后请夺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顷。起立第宅十有六区,皆有高楼池苑,堂阁相望,饰以绮画丹漆之属,制度重深,僭类宫省。又豫作寿冢,石椁双阙,高庑百尺,破人居室,发掘坟墓。虏夺良人,妻略妇子,及诸罪衅,请诛之。】(此事另见前文“3.1.1党锢之祸”);

  中平元年(184年),皇甫嵩率军讨伐张角,路过邺城,就发现中常侍赵忠的私宅规模踰制【范书《皇甫嵩传》:(皇甫)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踰制。】。赵忠籍贯是冀州安平国,却在魏郡邺县(冀州州治)购置房产,他在雒阳还有房产【范书《献帝纪》:(建安元年)秋七月甲子,车驾至雒阳,幸故中常侍赵忠宅。】、寿冢【范书《皇后纪下》:葬弘农王(刘辩)于故中常侍赵忠成圹中】。

  其他宦官们在雒阳的私宅也修建的非常豪华,(约185年)有一次,灵帝刘宏想登高观看雒阳城的全貌,宦官们就着急了,怕刘宏看到自家的高楼,追问起来,不好解释。于是就让另外一个老宦官尚但去劝刘宏,说:“天子不能登高,登高则百姓离散【《春秋潛潭巴》:天子无高台榭,高台榭,则下畔之。】。”刘宏信以为真,就作罢。可见刘宏是非常相信宦官的话。
  刘宏的小时候家里穷【范书《宦者列传》:帝(刘宏)本侯家,宿贫。】,这和宦官们的出身家境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富人愿意送自家孩子送入皇宫做宦官。包括刘宏的母亲董太后,同样对钱财有种无法自控的贪欲。
  董太后可能是以前穷怕了,其爱财的表现更显病态:她喜欢把黄金堆在厅堂之上来欣赏【《五行志一》:其母永乐太后好聚金以为堂也。】,甚至还嫌黄金不足,让人舂黄粱(一种粟米,煮熟后呈黄色。)煮给她吃【《五行志一》:言永乐虽积金钱,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黄粱而食之也。】。刘宏就是在母亲和身边宦官们的影响下,也爱上了“敛财置业”【范书《皇后纪》:(董太后)使帝(刘宏)卖官求货,自纳金钱,盈满堂室。】。

  刘宏独辟蹊径,在皇宫之中设立西园,把天下奇珍异宝都转移到这里,用于自己享乐。还派人回老家买地修房【范书《宦者列传》:(刘宏)又还河间买田宅,起第观。】,并以此嘲讽桓帝刘志不懂得治家。更令人惊奇的是:刘宏还把私藏的钱财分别寄存在许多宦官家中【范书《宦者列传》:(刘宏)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为私臧,复寄小黄门常侍钱各数千万。】,可见刘宏对宦官是何等倚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