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从史料细节探究历史真相》
第53节

作者: zlzxs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08 20:09:07
  3.4 董卓新政
  九月十二日,在董卓+袁隗的运作下,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上公之位),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领前将军,封郿侯【范书《董卓传》:(董)卓迁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更封郿侯。】。
  十三日,太中大夫杨彪任司空。
  二十一日,豫州牧黄琬被征入朝任司徒(推测黄琬当与杨彪同为十三日下任命诏书,二十一日方至雒阳)。
  自此,东汉政府最高权力机构有两个上公:太傅袁隗+大司马刘虞;三公齐备:司徒黄琬,司空杨彪,太尉董卓。明眼人也能看出,其实就是袁隗+董卓二人的天下,刘虞远在幽州,杨彪和黄琬是后辈,名望还不够格。
  日期:2015-06-08 22:37:01

  3.4.1 安抚士人
  众所周知,董卓在洛阳没有政治基础,没有死党故吏,没有政治联盟,而董卓知道这点不足,于是灵活运用“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先进攀亲理论证明自己是刘宏的母亲——前董太皇太后的族人。如此,董卓成了“外戚”,顺便将董承(董太皇太后之侄)纳为部下,以示亲近。
  约在九月底,朝廷三公齐备。此时,董卓又自导自演了一场政治秀,当然这场秀圆满了士人集团近二十年的期盼。
  董卓联合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建宁元年(168年)九月政变时被诬陷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169年)在“第二次党锢”中被捕遇害的党人平反。刘协(袁隗)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范书《董卓传》:(董)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于是悉复蕃等爵位,擢用子孙。】。

  ——以黄琬9月21日到任司徒,此事可推为9月22-30日间。
  陈蕃之子陈逸,提拔为官,后任鲁国相。
  窦武之孙窦辅,至本年满二十二岁,与当年拯救他的胡腾居住在荆州零陵郡,并认胡腾为义父,大概在本年,被桂阳郡举为孝廉。
  日期:2015-06-08 23:30:56

  z兄提出的“袁隗帮助董卓夺兵权”,却完全没有记载的。为了满足袁隗帮助董卓,又必须硬生生推论出袁绍和袁隗反目、董卓糊里糊涂杀了袁隗。事实上,袁绍和袁隗反目也是没证据的,而董卓这种聪明人,他如果和袁隗合作,也不至于乱杀袁隗。
  ——@汉之战虎
  我把这个话题还是转到本帖里来吧。
  1.我承认“袁隗帮董卓夺兵权”是脑补的,但你所谓“各路军队怕董卓才投董卓”,这也是后人(估计还是近代作品)脑补的,没有一份史料是说各路军队(二何、吕布)有“怕(畏)董卓”。不信,你去找找,看看是谁第一个告诉你,他们是“怕”董卓才投董卓的,相信绝对不是陈寿、裴袁宏、范晔。
  2.袁绍和袁隗反目。我直接上史料好吧。
  范书《袁绍传》:(袁)紹詭對曰:“此國之大事,請出與太傅(袁隗)議之。”
  袁纪卷25:(董)卓以廢帝議示太傅袁隗,(袁)隗報如議。
  又:太傅袁隗解帝(劉辨)璽綬,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
  ——在废立之事上,叔侄二人的政见完全相悖,我提出的“反目”又如何不成立?
  多年后,袁绍上奏章给献帝,说自己当初“不惮一室之祸,苟惟宁国之义,故遂解节出奔,创谋河外。”
  ——这是什么意思?袁绍为了“宁国之义”(为了国家安宁),不畏“一室之祸”(不怕给家族带来灾祸),原来袁绍是为了国家,而与家族相背,就是袁绍本意嘛!当然,你要以此认为这根本是袁绍薄情寡义的表现,那么袁术为何也跟着跑路,难道你印象中这兄弟俩人已经强制设定为“冷血动物”么?
  3.袁隗之死,所有史书上都是说是董卓怨恨二袁兴兵作乱,报复所致。我的作品可从没表达出“董卓糊里糊涂杀了袁隗”这样的观点。
  我这里没更到“袁隗之死”,但可以先说说。189.11董卓为相国之后,从权势上已经超越太傅袁隗,不管袁隗与董卓之前是联盟还是对手,到这时候,袁隗必然有所反抗,这应是人之常情。
  桥瑁的矫“三公”诏的真伪可以不谈,但有个历史的细节已经暴露出袁隗与酸枣联军这一支有所关联(吹一下,这绝对是我第一个发现的。)卖个关子,后面会更的(贴吧和三国论坛都没更)。
  董卓报复关东联军的成员,手段不一,史书有很多记载,将崔烈入狱,绑架韩浩的舅舅杜阳,许靖也因为家族有人参与反董而吓得弃官逃亡。袁隗作为二袁的亲属,二袁又分别是两路人马的首领,袁氏家族被灭族是最惨的了。
  还是那句话,不论董卓与袁隗之前是同盟,还是对手,董卓杀袁隗,“故吏杀旧主”是坐定了的。
  日期:2015-06-09 07:58:39
  这场政治秀结束后,约在十月初,朝廷开始给其他积极参与政变及废立的人加官进爵。
  史书说此时的任命官员,大都是周珌、伍琼、郑泰、何颙等人“共说”董卓,说的好像董卓掌了尚书台,能全权任命官员似的。董卓在先后担任司空、太尉之时,也只得到“鈇钺、虎贲”等额外赏赐,并未有明确说“董卓录尚书事”的记载。
  再者,董卓任司空,下辖尚书台,或能解释的过去,而在九月十二日,董卓改任太尉,则无法染指尚书台,何况袁隗以太傅上公之位,董卓仍难造次,以此推测,袁隗掌控尚书台的权力还在。
  我们来看蔡邕在十月份写的《表相国章》中提到的六名官员:太傅(袁)隗,以旧典入录机密事;尚书令(马)日磾,先辈旧齿,德更上公;(尚书)仆射(王)允、故司隶校尉、河南尹,尚书张熹,已历九列;鲁旭侍中,牧守宣藩。剖符数郡。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董卓即将登上相国之时,至少袁隗在名义上还是排在群臣之首,并有“录机密事”的权力,也就是掌控尚书台的权力。而此时尚书令为马日磾,王允为尚书仆射。
  ——王允后来成为董卓心腹,马日磾则肯定不是董卓的人。
  范书《王允传》:献帝即位,(王允)拜太仆,再迁守尚书令。由这个“再”字可知王允“守尚书令”是在“拜太仆”之后。十月时,王允尚为尚书仆射,且尚书令为马日磾,则王允“守尚书令”定在十一月之后。
  范书《献帝纪》载初平元年(190年)二月,“太仆王允为司徒”,则又说明王允“守尚书令”时,又复职太仆。
  综合看来,在九月至十月这个时间段,所有朝廷官职的任命应是袁隗+董卓二人决定的。

  至少在十月初,董卓还未达到越权、专政的程度;“董卓权力反超袁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后面会做详细分析。
  日期:2015-06-09 12:31:35
  3.4.2 士人封官
  我们来看这段时期官员任命名单:
  官职+?:表示官职不确定,为推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