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从史料细节探究历史真相》
第56节作者:
zlzxs 董卓为了断绝反董联军的念想,果断授意弘农王府的郎中令(郎中令:郡王可设六卿,郎中令为其一,职务内容同朝廷九卿之一光禄勋。)李儒去毒杀刘辨。
正月十二日,董卓将刘辨请到高楼之上,让李儒进献一壶毒酒给刘辨饮用。李儒说:“服用此药酒,可以祛除瘟病。”刘辨已经成年,又不是心智缺失之人,立刻明白这是政治谋杀!于是大声疾呼:“我没病!这是想要我的命吧!”拒绝服用。李儒就上前强迫刘辨喝下毒酒,刘辨不得已,请求临死前与妻子唐姬及妃嫔吃顿饭(也可能是为了拖延时间,希望能有奇迹出现),李儒同意。
在酒席上,刘辨刘辨悲痛地与唐姬话别,并嘱咐她不要再嫁人,以免受到侮辱,末了服下毒酒,一命呜呼。
二月,朝廷(董卓)给刘辨定谥号为“怀”(即:弘农怀王),葬于故中常侍赵忠生前修的墓穴之中(事见范书《皇后纪下》)。
至此,反董联军的政治诉求就成了无本之木。因为灵帝刘宏就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刘辨,一个刘协;刘辨已死,反董联军就必须承认刘协的合法性了。
后来,反董联军盟主袁绍不肯认输,为了寻求反董的合理政治诉求,约在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和韩馥还策划拥护幽州牧刘虞称帝,这是后话(见《乱世卷·群雄篇》)。
日期:2015-06-11 21:35:06
刘辨遇害之后,广陵郡功曹臧洪(汉末名将臧旻之子)向太守张超(张邈之弟)建议起兵反董。臧洪说:“明府(下级对郡守级别官员的尊称)你的家族几代人都享受朝廷恩德,你们兄弟二人现在都担任大郡的太守,如今王室将有危难,贼臣董卓还没死,这就是天下英雄报效朝廷的时机啊!如今广陵郡辖区安定,官民殷富,如果征兵,可得两万人,以此为本去诛灭国贼(董卓),为天下人表率,这就是‘义之大者’啊!【陈志《臧洪传》:(臧)洪说(张)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暛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张超赞同,于是和臧洪一同前往酸枣县联络张邈,三人一拍即合(其实曹操、卫兹等人已经在张邈辖地陈留郡起兵)。
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也与臧洪亲善,臧洪同时联络这两位加入同盟。初平元年(190年)正月,由臧洪联络倡导的反董同盟军陆续集结在酸枣县。
众所周知,反董联军的盟主是袁绍【陈志《袁绍传》:(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主盟。】,《三国演义》(第五回)还说袁绍登坛誓师,这个“十八路诸侯反董卓”的故事深入人心。那么在史书上,袁绍有没有到酸枣县与盟友会师呢?
实际上,按照范书和陈志《臧洪传》的记载,在祭坛摆好之时,在场的各位刺史、太守互相推辞谦让,最后共同推举臧洪登坛誓师【陈志《臧洪传》: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臧)洪。】。
臧洪在祭坛上誓师,声讨董卓,“辞气慷慨,涕泣横下”,在场的人没有不被感动得痛哭流涕的。
日期:2015-06-11 22:06:50
我们来看看,这次誓师大会上有哪些人在场。
按照陈志及范书《臧洪传》所记载的誓词中均只提到: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郡太守张超这五个人。
原文之后还有“等”字,说明还有其他人(裴松之在陈志《臧洪传》中注:于时此盟止有刘岱等五人而已。只能说明裴松之没注意到“等”字。)。综合其他史料看来,其他人有:济北相鲍信、鲍韬(鲍信之弟)、曹操、卫兹、袁遗(袁绍从兄)、许玚(许靖从兄)等人。
按这些人所辖地区划分一下,可以得知:酸枣联军的构成是以兖州为主,豫州、徐州各有参与,归类如下。
兖州:(刺史)刘岱,(陈留郡)张邈,(陈留郡己吾县)曹操,(陈留郡襄邑县)卫兹,(东郡)桥瑁,(济北国)鲍信,鲍韬,(山阳郡)袁遗。
豫州:(刺史)孔伷,(陈国)许玚。
徐州:(广陵郡)张超。(注:刺史陶谦中立)
另外陈志《武帝纪》、《袁纪·卷26》及范书《袁绍传》均提到“孔伷屯兵颍川”。综合来看,应该是孔伷参加完誓师大会后,就领兵返回颍川郡了。
日期:2015-06-11 22:10:20
而袁绍在何处呢?范书《袁绍传》载:(袁)绍与王匡屯河内,(孔)伷屯颍川,(韩)馥屯邺,余军咸屯酸枣,约盟,遥推绍为盟主。——原来,冀州牧韩馥是留在邺城(冀州州治),负责后勤供应;而袁绍和王匡是屯兵在司隶河内郡(王匡时任河内郡太守),袁绍并未抵达酸枣县,他这个盟主是被大家“遥推”的。袁绍还自称车骑将军,也“遥”给酸枣县的曹操、鲍信等人封将(曹操拜奋武将军,鲍信拜破虏将军,鲍韬拜裨将军。)。
时间至少在迁都之后,在邺城,袁绍与冀州十个郡的太守或国相一起登坛盟誓,然后再率军前往河内郡增援王匡【范书《袁绍传》:故遂引会英雄,兴师百万,饮马孟津,歃血漳河(漳水流经邺城)。】【范书《袁绍传》李贤引《献帝春秋》:(袁)绍合冀州十郡守相,众数十万,登坛歃血。】。
袁绍抵达河内郡后,在并州上党郡作乱的张杨及在司隶河东郡作乱的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也相继归附【陈志《张杨传》:山东兵起,欲诛(董)卓。袁绍至河内,(张)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漳水。】,还有并州的西河郡太守崔钧也应是此时加入【范书《崔烈传》:献帝初,(崔)钧与袁绍俱起兵山东。】。
综合一下,第二路人马为来自冀州、并州、司隶三地,屯兵于河内郡附近:(盟主)袁绍,(河内郡)王匡,(并州)张杨,(并州河西郡)崔钧,(南匈奴单于)于夫罗,(冀州刺史)韩馥。
青州刺史焦和也起兵参加反董,渡河欲前往河内郡与袁绍会师,但由于青州黄巾趁机闹事,焦和又回军讨伐黄巾,并未直接参战。(详见《乱世卷·刘备篇》)
第三路人马,就是荆州南阳郡的袁术,长沙郡太守孙坚屯兵鲁阳县。他们也应该没有去酸枣县。(详见《乱世卷·孙氏篇》)
日期:2015-06-12 07:55:26
4.1.2 迁都之议
除了前文提到云集雒阳周边的反董联军之外,河东郡的白波黄巾也成了摆在董卓面前的难题(详见后文《乱世卷·群雄篇》“白波黄巾年考”)。
综合看来,董卓认为雒阳处于战争压力前沿,为稳妥起见,他希望刘协迁都长安。于是董卓又大会群臣,提出这个战略规划。董卓的理由是:“刘邦定都长安传位十一世,刘秀定都洛阳至今也传位十一世,按照《石包室谶》(当时流传的一本预言书)的内容,如今应该迁都长安,以顺应上天和百姓的意愿。”【范书《杨彪传》:高祖(刘邦)都关中(长安)十有一世,光武(刘秀)宫雒阳,于今亦十世矣(陈志《董卓传》作“十一世”,从刘秀至刘宏,当为十一世。《袁纪·卷26》作“十二世”,亦误。)。案《石包(室)谶》,宜徙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