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只有不到一百年元朝就结束了他的统治,蒙古民族回到了草原上,贞洁伦理,三纲五常迅速在中国复苏,明朝,中国女性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一落千丈,回归到宋朝的水平并进一步滑向谷底。从文化上来说这是农耕这种比游牧更先进的文化的胜利,可是女性地位的下降竟然是这种胜利的的一个标志,说来却让人有一些辛酸。
日期:2015-06-15 21:09:33
四、也给明朝正个名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这是我国朝代歌中的最后一句,我们现在在说的是元王朝,可是说元王朝似乎就不能不提一提宋明这以前以后的两个王朝。宋和明的差别太大了,如果不告诉你这是两个几乎相邻的王朝,你一定想不到这两个王朝之间只隔了不到一百年。差别到底有多大呢?本节我们就举一个例子说说,就是对待大臣的态度。
先看看宋朝怎么对待大臣,宋朝皇帝的祖训中就有一句话,不得刑戮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仁宗说我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朝的文臣们要是得罪了皇帝会怎么样呢?看几个人就知道了,苏轼不赞成王安石改革,于是去了被罚去杭州,对的,你没看错,是被罚去杭州当个类似与市长的官吧,结果苏轼在杭州犯案了,乌台诗案,就是苏轼写诗对当权者不满了,怎么样呢?去湖北当个科长吧,于是苏轼就在湖北写文章喝酒,与朋友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了。反正就是当了个没权利的小科级干部,倒是还是很悠闲的。后来又怎么样了呢?总之苏轼似乎又得罪了当权者,好了,你去海南岛上去吧,也是给你个职务的,去管理海南岛上的居民,事实上当时的海南岛上还真没有多少居民,但是东坡先生心态还是挺好的,就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苏轼在宋朝的大臣里是挺惨的,有才得不到重用,还老是牵扯进各种案件中,所以就是职务越来越低,任职的地方越来越偏僻。这就是宋朝对待大臣的态度,反正老祖宗说了,不能打、不能杀。那你要是让皇帝不开心了,皇帝就把你打发到能多远就多远,越远越好。另外我们再来看看宋朝的薪资水平,什么水平呢,宋朝有位大清官,叫做司马光,对,就是砸缸的那个,也是写资治通鉴那个,他可是个大清官,从不贪污,有一次他用他的工资盖了一个花园别墅,由于花园设计的很好,于是参观的人很多,想参观就要买门票啊,于是大家纷纷给看门的老大爷一些钱,老大爷就放他们进去参观花园。很多天以后,司马光自己来他的花园里玩,突然发现多了一个凉亭,司马光有些疑惑的问老大爷,凉亭哪里来的,老大爷说,用参观的门票钱盖得,反正老爷是个清官,不贪别人的钱,我在你这看门,工资很高了,这个门票钱我留着也没用,干脆就用来扩充整修旅游景点吧。这件事不难看出一个问题,一,司马光可以盖得起花园别墅,而且规模不小,所以大家才来参观。二,老大爷很有现在的商业头脑,以门票养景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说的可是个清官哦。这就是宋朝的官员的待遇,不用靠灰色收入,也可以住得上花园洋房,当然司马光这时候是正二品的官员。
好了,我们现在来对比一下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也有祖训,什么呢?士大夫有敢言立丞相者,斩!宋太祖说的是当官的是不能杀的,明太祖说的可是什么样的该杀。再看看明朝的大臣要是得罪了皇帝,不用说,脱了裤子打屁股,这叫做廷杖,而且经常发生打死人的事件。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明朝有个大臣叫杨继盛,看不惯奸相严嵩,写了一个批评他的奏章,被严嵩知道了,打了一百廷杖,扔进牢房,本以为一百廷杖估计就把人打死了,没想到杨继盛没有死,自己在狱中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给自己做了个外科手术,把腐烂的肉用打碎的碗割下来这样避免了感染,没有死。严嵩一看杨继盛没有死,就在一个知道皇帝看了一定会生气的奏章上写了杨继盛的名字,嘉靖皇帝一怒之下,将杨继盛在西市斩首。对比宋朝的大臣不招皇帝喜欢,皇帝就把他赶走的政策,明朝这种又打又杀明显血腥恐怖了不少。再看看明朝的官员待遇是怎么样的呢,明朝也有一位清官叫海瑞,家喻户小,海瑞也是只拿薪水,绝不拿一分钱的灰色收入的人,结果就是海瑞家基本一年到头吃素,赶上个国家法定节日或者海瑞母亲的收入,海瑞才去买点肉吃。同样是二品的清官,司马光有花园别墅住,海瑞却连肉也吃不上几顿。
看了这个对比,大部分人都会得出一个结论,明朝对士大夫真是太不好了。进而有人得出一个结论明朝太不好了。另外有人说,明朝对士大夫如此恶劣就是因为朱元璋这个人以及以后的明朝皇帝的素质太不好了。这节有必要为明朝的一些问题正个名。首先,不用说明朝确实、绝对、毋庸置疑的对士大夫不好。可是这就能说明明朝不好么?士大夫只是国家的一个部分,这个国家还有其他部分,不如宋代虽然对士大夫好,可是对武将就很敌视,狄青都被刺字,岳飞都会惨死。宋代为了养活士大夫,百姓的税负是很重的。反观明朝,像戚继光这样的武将也没有遭受很多不公正待遇,百姓负担在前期没有很重,后期加重也不是为了养活文官。所以仅仅以明朝对士大夫不好就全盘否定明朝,不合理。其次呢,就是这个重要问题了,明朝对士大夫态度的集聚转变是因为朱元璋等一批朱家皇帝素质不高导致的么?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这个根子在元朝。
朱元璋当皇帝是推翻了元朝,究竟怎么对待大臣,从元朝身上学习比较容易,学习一百年前的宋朝比较困难,于是朱元璋大部分的继承了元朝对待士大夫的态度。第二,士大夫原来可是非常高贵的,哪经得起你这么侮辱和虐待,可是元朝以更残酷的方式虐待了他们一百年,现在朱元璋虽然没有恢复到宋朝的水平,可是总之比元朝好了很多吧?所以这些士大夫也就妥协接受了。
既然这么说,元朝对士大夫很坏么?我们可以看看一个问题,明朝对士大夫不好吧,可是有明一代一共产生了八十多位首辅大臣,被皇帝杀掉的只有一个周延儒,是皇帝让他自尽的。首辅的死是几乎八十分之一,死法自尽。元朝,单说忽必烈称帝建朝以后,平章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一级的高官就死了四个,王文统、阿合马、卢世绾、桑哥。一个朝就是明朝二百年总和的四倍,而且死法是斩首、开棺戮尸等等。可见随便杀大臣确实是元朝开始的。打大臣呢?更是元朝的首创,廷杖制度是元朝的制度,明朝照搬,还真不是朱元璋的创举。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宋朝如此优待士大夫到明朝对士大夫态度的一落千丈的原因是,中间有个元朝。元朝为什么这么对士大夫呢?有两点原因,第一,中原的汉地王朝是个个重文轻武的王朝,这种趋势到了宋朝已经到达了顶峰,士大夫备受尊敬,而武人比较受到轻视,而蒙古民族正好不是这样,文人在蒙古民族心中与工匠、歌舞伎等等是一样的,就是干些技术工作,提供消遣娱乐的方式,而真正值得崇拜的是那些能在战场上斩杀敌人的巴特尔(英雄)。这种民族变成了中原的统治阶级自然不会多么尊重士大夫。第二,蒙古民族在建立这个王朝的时候还是在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过度中的,奴隶制在蒙古人的心目中还占有很高的地位,而在汉人心中已经记忆模糊了。关于君臣关系,汉人给的总结是“君待臣以礼,臣侍君以忠”,“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注意一个货字用得好,就是交换、买卖。既然是买卖,今天的市场经济知识告诉我们,买卖双方基本是平等的,虽然有垄断这种东西存在,但是垄断的后果是价格高一些,绝不是可以抢。现在就说说,在汉人士大夫心中,我们有才能,君主有权力、待遇,你用权力、待遇来换我的才能。春秋战国的时候,君主也多,人才也多,这是个完全竞争市场,所以人才的价格高一些。到了唐宋,国家统一了,君主就一个,人才还是很多,进入了垄断市场,人才价格低了一些,但是起码还是个市场,低一些也是交换。用什么交换呢?皇帝给人才职位、尊重、待遇。人才给皇帝忠心、才能。好了,这就是我们前面所看到的宋朝的样子。但是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可还是奴隶思想根深蒂固的,他们根本不认为人才是换来的,而是认为是抢来的,抢来的人才是什么呢?是奴隶,跟抢来的工匠、抢来的女人一样,就要服从。你要交换?你有什么条件?你都是被打败的!忽必烈自己就对打大臣这件事有解释,什么解释呢?就是主子打奴隶很正常啊,皇帝打大臣,很正常啊!所以你看,忽必烈压根就不觉的他跟士大夫是在做买卖,而是在使用奴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蒙元统治者对高级大臣也是想打就打,想杀就杀了。忽必烈是蒙古的君主里汉化的比较好的,但是纵使如此依然如此思维,就不用想后面的君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