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9-11 20:11:48
第四章 天下逐鹿谁英雄
英雄人物在叱咤风云、建功立业之前,往往很难辨认。在成功之前,作秀者与英雄往往极其相似。如果辨认不清,国家将大权委以作秀者,人民追随作秀者,往往将遭受重大灾难,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作秀者,应该就是夸夸其谈的赵括了。然世界上龙蛇混杂、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之辈何其多也,往往在事情尘埃落定之后,假英雄的面目才得以揭露,但是此时已经大势已去,山河破碎,真英雄也再无用武之地,足令后人扼腕长叹。
那么该如何识别英雄人物呢?
三国中对人物是否是英雄的评价十分多,比如,曹操就收到三份当时人才评论界举足轻重的大腕的评价。
第一份评价来自于何颙:“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第二份评价来自于桥玄:“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第三份评价来自于许邵,这句话想必大家耳熟能详:“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而刘备是否是英雄呢?我们也看看当时人对刘备的评价。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最有名的当然是曹操对刘备所说的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其他关于刘备的评价也就不再列举了。
笔者之所以在这里不厌其烦地把这些评价列举出来,是因为这些话被引用得太多了,以至于成为了证明曹操与刘备是否是英雄的证据了。
笔者在序言中提到,绝不采用对人的评价,所以笔者绝对不会这些评价来作为英雄评价的标准。
对于那些对曹操的评论,笔者只有个小小疑问,既然这些预言家对曹操的评价如此之高,对于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又该如何评论呢?史无名载。要知道,预言这种事,其实是高技术含量的活,把人说低了徒惹怨恨,把人说高了又难以维持信用,关键是把握度。
但是,实际上,对于何颙、桥玄和许邵来说,却不是十分困难。
日期:2013-09-12 17:35:07
首先,来找他们的,一般都是世家子弟。换句话说,这些人都不愁没有官做,区别只在于做到多大。这个圈子总体上来说不大,尚未做官的年轻俊杰,想必他们早已耳闻。
其次,世家子弟中,大多声色犬马,气质与那些爱读书的人截然不同。热爱读书的世家子弟,人群中便已经鹤立鸡群,这些人既有家庭背景,又肯上进,以后成为高官并非难事。
第三,和他聊聊,看他是否具有权变的能力,还是读死书。读死书的人,可以成为正直的大臣,具有权变的人,则有可能把持朝政。
第四,在待人接物上有一个原则,叫做“见人减岁,见物增值。”这句话用两个例子解释。比如,我们见到一个长辈,一见面就寒暄:“阿姨,好久不见了,你看起来才跟30岁一样,和我一样大。”阿姨一脸笑容:“哪里,哪里,我都50了。”这叫做“见人减岁”。比如,我们看到她买新沙发,我们说:“这沙发怎么好,得1万吧。”阿姨很高兴地说,“其实才1千。”我们往往还说:“不会吧?你这1千的沙发比我看到的1万的沙发还要好。”
所以,我们基本可以想象,他们只需要把对人的预测说得模糊些,拔高些,听的人就会很高兴。以后这些人成功了,就会把这些预言家的话说出来一再宣言;如果以后这些人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人知道这些预言家对这些人的评价了。
我们看何颙和桥玄的评价,曹操是“安天下者”,但是,这句话可以认为应验了,因为曹操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也可以说,这句话没有应验,因为曹操只是掌管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还有两个国家没法收拾呢。
日期:2013-09-12 19:58:25
至于许邵的说法,笔者认为这对任何人都适用。哪个级别可以算“治世之能臣”呢?一个王朝几百名大臣,官做到哪个级别就可以算呢“能臣”呢?三公九卿还是刺史郡守呢?完全没有标准嘛。至于“乱世之奸雄”,如果天下大乱,只要不是愚忠的人,那些有实权的人,都会占地自立,成为军阀。这句话是许邵挨了曹操一拳才说的,估计已经是看出了曹操不老实了。
笔者猜测,这三个人对袁绍、袁术的评价肯定不低。而且袁绍、袁术一定不辜负他们的评价——袁绍做了大将军,袁术还做了皇帝,任何高度评价都是可以接受的。
以何颙为例,何颙对曹操的评价是“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但是,他所追随的人,不是曹操,却是袁绍。证据在《后汉书?何颙传》:“颙常私入洛阳,从绍计议”。
至于对刘备的评价,笔者认为隐藏着一个从未被人披露的极其重大事件,此事后文再说(笔者并没有什么特殊史料,所用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资料,但是于琐碎的事情中去发现背后的真相)。
如果要评论谁是英雄,光看这种虚无缥缈的评论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有干货。
易中天先生认为刘备是英雄,有四个证据,刘备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义。黎东方老先生在《细说三国》中,说早期的刘备,还不是个英雄,只是想做个好官而已。
笔者认为易中天说的这四个证据,都是水分极重的,不足以作为证据。笔者认同黎老先生的结论,但是这不是干货。黎老先生没有给出刘备是否是英雄的有力证据。
当时刘备在做官的时候,确实是个好官。这是很正常的。官场竞争激烈,刘备靠在刀口舔血的生活征讨黄巾军,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的官职,结果朝廷要罢官,派督邮来挑刺,刘备先想去走门路,督邮根本不理他,气得刘备(不是张飞)狠狠打了督邮一顿,弃官跑了。刘备没有背景,如果还敢贪污乱来的话,那岂不是找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做贪官,刘备没有门路,就算是送礼,都没有人要。
既然是对英雄的评论,一定要有标准,一定要有干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