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犯项梁此时正带着侄儿项羽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躲避仇家。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燕曾统帅楚军大败李信指挥的秦军,秦军死伤惨重,七名都尉阵亡(都尉是高级军官,相当于师长或军长,如果不是伤亡殆尽,一般不至于阵亡),算是战国末期六国同秦军会战中少有的亮点【注16】。
项氏一族在楚地民间的影响力巨大,吴中一带的名人贤士几乎都和项梁往来。项梁的能力也不错,每次县里有大的徭役和丧事,经常请项梁来主持操办。项梁借着这些机会秘密的对这些人员进行鉴定,密谋未来造反的策划和人选。【注17】
项梁的招摇过市说明项梁在吴中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这恐怕是地方政府刻意的包庇。地方政府之所以刻意包庇是有原因的,有两件事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一下:
事件一,项羽的叔叔项梁在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被捕入狱,请蕲县(今安徽宿州)的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就搞定了。【注18】可见,号称“法治”的秦朝,“人情”还是讲的。
事件二,陈胜吴广起义后,会稽(郡)守殷通就告诉项梁他也想“干一票”,希望项梁做他的军官【注19】。显然殷郡守完全知道项梁是楚国亡国遗孽,而作为政治犯的项梁居然可以在大街上招摇行事,这不能不让人怀疑秦政府以严格著称的“法治”体系。
秦政府因其惊人的效率,一直给人严格的法治印象,但从这些情况来看,秦政府恐怕也非一台严丝合缝的精密机器,秦政府内部其实是暗潮涌动。笔者很怀疑秦政府其实是“绩效”政府,以“实用主义”为操手。如果这么理解就好办多了。
项梁、刘邦都是黑恶势力,不同的是项梁是反政府级别的黑恶势力,刘邦仅仅是治安级别的黑恶势力。项、刘都不具备和秦政府全面对抗的能力,但足以给地方政府找麻烦。地方行政首脑为了将地方治理好,躲避苛刻、粗暴的政府绩效考评,既然压服不了当地黑恶势力,就反过来采取了包庇的态度,换取双方的合作。
这样做当然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时间上,当地的治安会有很大程度的改观。以项梁为旗帜的民族独立运动力量和地方政府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民族独立运动分子在项梁的约束下暂时中止了暴力抗争活动,带来了治安状况的急剧好转,而地方政府则尽力包庇民族独立运动分子,为其通风报信,对其活动听之任之。形成了民族独立运动分子和地方政府“双赢”的模式。
民族独立运动分子和地方政府都“赢”了,但是中央政府却输了。在地方政府的包庇和纵容下,原本遭到重创的民族独立运动分子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存活了下来并悄悄的壮大起来,终于酿造出了秦末贵族复国运动的风起云涌。
日期:2012-10-07 20:35:11
第二篇第一目 注释:
【注1】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2】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
【注3】按《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有人将泽中翻译成湖泊,是有点道理的,但《汉书?高帝纪》提供了另一条线索“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注4】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史记?高祖本纪》)
【注5】(二世)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6】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也,而昏乱主之所禁也。臣请言之,不敢避斧钺之诛,愿陛下少留意焉。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且蒙恬已死,蒙毅将兵居外,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且陛下安得为此乐乎?”二世曰:“为之奈何?”赵高曰:“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史记?李斯列传》)
【注7】(赵高)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史记?蒙恬列传》)
【注8】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史记?蒙恬列传》)
【注9】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史记?李斯列传》)
目前发掘了秦始皇陵的十七座甲字形陪葬墓中的八个,墓主5男2女,还有一个埋的是把宝剑(怀疑是扶苏的衣冠冢),死者除了1名女性外全部遭到酷刑肢解,看来这事确实是实情。(参看李开元教授的《复活的历史》)
【注10】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书上,胡亥大说,…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史记?李斯列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