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真相全解---你所没读懂的刘邦》
第12节

作者: color_wolf
收藏本书TXT下载
  【注11】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12】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13】在长达三年左右的时间里,胡亥却没有生育子女,也可以作为他确实是十二岁小孩登基的一个佐证。
  【注14】任敖者,故沛狱吏。高祖尝辟吏,吏系吕后,遇之不谨。任敖素善高祖,怒,击伤主吕后吏。(《史记?张丞相列传》)
  【注15】(高祖)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史记?高祖本纪》)
  这里边当然有吹牛皮和蛊惑人心的成分,但也反映了吕后曾数次上山找过刘邦。
  【注16】)(始皇)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7】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史记?项羽本纪》)
  【注18】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注19】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史记?项羽本纪》)
  日期:2012-10-08 22:55:50
  第二篇 革命风暴
  第二目 揭竿而起
  2.2.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一支九百人左右的队伍行进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一带)卫戍的路上。队伍行军到了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遇到大雨,就暂时扎营下来。

  这支队伍指挥官是两名将尉(相当于营长),还有十八或十九个屯长(相当于排长)。戍卒都是“闾左”【注1】人,翻译成白话就是住在社区左侧的人,更准确的说就是外地人。他们都是在家乡失地的农民,流亡到外地为人“佣耕”,相当于现在的外出打工人员,打工的地点应该在大泽乡以南的某地【注2】,由于不是本地人,他们宿舍区在社区的左侧。秦政府对这类“盲流”是非常痛恨的【注3】,经常把他们谪发去戍边【注4】。

  谪发戍边类同劳改,“闾左们”内心的愤懑是非常强烈的。营长显然没有理会队伍中不稳定的情绪,然而队伍中一位名叫吴广的排长却当众扬言要逃走,这激怒了营长,酒醉的营长鞭打了这位深受戍卒们爱戴的排长,使得戍卒们的情绪更加失控。营长拔出剑来,想要强力镇压戍卒的不满,不提防被吴广排长抢过去,反被直接杀死。另一位营长大吃一惊,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一位叫陈胜的排长拉扯住,也被杀了。

  杀掉两位营长后,这两位英勇的排长站出来号召大家:“我们碰到了大雨,延误了行期,按照法令会被处斩的【注5】。即使没有处斩,戍边也是十死六七的事情。我们不能这样死,要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王侯将相的富贵命难道是天生下来就注定的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注6】
  戍卒又想到几天前发生的怪事,买回来的鱼肚子里找到一块布帛,上边红笔写着“陈胜王”【注7】。还有路边祠堂中夜间篝火狐鸣喊道:“大楚兴,陈胜王”【注8】。
  于是,戍卒们说:“我们听您的。”
  一场轰隆隆的起义爆发了。起义军打着秦公子扶苏、楚将项燕的旗号(两个没文化的人搞出了这么怪异的组合。囧rz)。陈胜自立为将军(应该算是名号,不属于官职),吴广做都尉(军长或师长,应是前敌指挥的意思)。
  起义军攻打大泽乡后又打下蕲县(今安徽宿州)。陈胜命令符离(今安徽宿州北)人葛婴指挥军队东征,主力则向西连续攻克铚(今安徽省宿州西南)、酂(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鹿邑)、柘(今河南柘城西北)、谯(今安徽亳县)等县。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今河南淮阳)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驻扎陈县的陈郡郡守(郡委书记兼郡长)和陈县县令(县委书记兼县长)都逃走了,只有县丞(县委县政府秘书长)进行了抵抗,很快被杀,军队攻占了陈郡的郡治陈县。

  占领陈县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三老、豪桀(白、黑两道比较有影响力的人)来议事。三老、豪桀们都说:“将军你披坚执锐,讨伐无道、残暴的秦国,重建楚国的社稷,功勋巨大应该称王。”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战事的顺利出乎意料,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奴隶到国王的转变。不知道陈胜进入陈县后是不是头脑一阵阵眩晕呢?这当然得益于秦政府的暴政,数不清的人争先恐后的加入队伍中,队伍像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多。其次秦国领土的逐渐扩张后国防重点向南、北方向转移,内部防备薄弱也是一个原因。
  日期:2012-10-08 22:59:54
  2.2.2为什么是陈胜?
  陈胜、吴广以区区九百人的队伍首义,反抗暴政,震惊华夏。但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必然。因为陈胜、吴广这九百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

  “无恒产无恒心”,这些人无牵无挂,什么事情都敢做,每次革命暴动一定是这种无产阶级打头阵。对刘邦这类有小产业、小家庭的人来说,他们的选择是逃亡,而不是暴动。因而注定了反秦起义的烟花一定是由陈胜、吴广们来点燃的。秦政府没有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危险性,居然傻傻地聚集了近千人的无产者,能不出事吗?
  顺带提一下历史学大师钱宾四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汉代中央军队有两支:一称南军,一称北军。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首都的卫戍部队。当时南北军全部军队合共不到七万人,各地方壮丁轮流到中央作卫兵一年。当卫兵是极优待的,来回旅费由中央供给,初到和期满退役,皇帝备酒席款宴,平时穿的吃的,也不要卫兵们自己花钱。
  当戍兵就不同了。一切费用,都要自己担负。论到戍兵的期限,却只有三天。这又是沿袭封建时代(指周代,笔者注)的旧习惯。封建时代国家规模小,方百里便算大国了。如是则由中央到边疆,最远也不过五十里。要到边疆戍守,只要半天路程。若在边三天,前后共不过五天就回来了。这在封建时代,戍边不是件苦事,随身带着五天干粮便够。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似乎没注意到这问题,还叫老百姓戍边三天。由会稽,到渔阳,在政府说来,还只要你服役三天,这是从来的旧传统。可是路途往返,就得半年以上,衣装粮食要自己带,多麻烦呢?天下一统了,国家体制变了,而秦始皇帝的戍边制度却没有改,或许政府事情忙,而且兵力统一了六国,得意忘形,没有注意到这些小节上,然而因此就引起社会大骚动。陈胜吴广的革命,便由此而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