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
第3节

作者: 晴雯撕扇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倒是有几个肯出战的,但开出了新的条件:老郑,钱是赏给士兵的,我这官位得先说好,提几级?
  碰到这群货色,郑祗德只能忍气吞声,到处求神拜佛、好言相劝,总算凑了点人马,给起义军来一个“三路合围”。
  郑祗德第二次围剿的结果是“三溪大捷”,不过不是官军大捷,而是裘甫的起义军大捷。援军被揍得差不多全军覆没,纷纷痛骂老郑“害人不浅”。起义军乘胜扩张,发展到三万多人,声震中原。
  日期:2013-08-02 11:54:46
  浙东打成这个样子,李漼想不关注也不行了。
  咸通元年(860年)三月,李漼将屡战屡败的郑祗德就地免职,召回长安,贬为太子宾客。接着,任命原安南经略使王式为浙东观察使。
  经太监同意(这个前提很重要!),李漼调忠武、义成、淮南等地官军数万人,由王式统一指挥,开赴浙东“剿匪”。

  什么情况?调兵还需要太监同意?
  你没看错,晚唐就是这样的政治格局。此时的太监需要做很多工作,文的方面有照料皇家财产(宫殿、内库)、“掌枢密”(相当于中央政府办公厅),武的方面有担任监军使、统领禁军(左、右神策军)。
  除此之外,太监还负责皇帝的废立事宜,这个比较给力!欧阳修编撰《新唐书》的时候数过,“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官所立者七君”,这在封建王朝中绝无仅有。
  总之,晚唐的太监非常重要!

  王式在李漼面前死缠烂打,终于得到太监的首肯,各路官军调来了。但是,官军都是一群什么货色,阅历丰富的王式比郑祗德拎得清。——靠这些人“剿贼”?还不如回家抱孙子呢!
  官军就是这副熊样,但王式敢接这个烫手山芋,必然是心中有谱的。他确实看不上几万官军,但看中了江淮地区的一群流放犯。
  这可不是一般的流放犯,而是唐朝跟回鹘、吐蕃打仗缴获的战俘。这些人别的本事没有,就会打仗,特别善于骑兵作战。
  朝廷欣然应允王式的请示,只要能尽快“剿贼”,别说流放犯了,你把死人刨出来打仗都没问题,能赢就行!
  王式果然不负厚望,以当地数千民间武装为先导、回鹘与吐蕃数千骑兵为前锋、数万官军为后盾,对裘甫起义军发起大规模围剿攻势。
  郑祗德的“剿匪经验”证明,兵多未必管用,而王式显然要聪明得多。郑祗德只会被动“剿匪”,王式却知道这些“匪”是怎么来的。
  有问题不可怕,首先得找到方法,两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值得注意:

  ——搞清楚问题产生的机理,等于解决了一半;
  ——问题分解到不可分之时,问题便迎刃而解。
  根据这两条规律,我们替王式分析一下,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跟政府作对?
  问题产生的机理,前面说了,导火索是对私盐贩子的“定点清除”。也就是说,如果废除“定点清除”的政策,对手势必会面临瓦解。但是,私盐贩子毕竟是非法的,纵容非法,普天下就会依葫芦画瓢,因此这个口子不能开。
  问题如何分解呢?裘甫的起义军有几万人,并不都是私盐贩子及其马仔。大多数人响应裘甫起义,症结在于三个字:饭憋慌。——饿得前胸贴后背,看到别人闹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起个哄,混口饱饭吃。
  因此,要想瓦解裘甫的起义军,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开仓放粮!既然有饭吃,谁还冒险拼命?
  王式的策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起义军开始有些摇摇欲坠了。裘甫相当着急,就召集几名将领商议。
  在这次议题严肃、气氛活跃的“饮谈会”(边喝边谈)上,两名将领提出了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将起义军分为两拨,一路北上长江下游、一路南下福建,占据整个东南地区,切断朝廷的财赋来源。
  第二个方案与之相反,采取全面收缩的方式,将兵力集中在海岸线附近,依托海岛坚持长期斗争。
  一个主张“大踏步前进”,一个主张“大踏步后退”,让拍板的裘甫犯了难。前进吧,纯属痴人说梦;后退吧,实在于心不甘。
  最终,裘甫还是拍了板——再议!(醉矣,明日议之)
  电影《三毛从军记》有一段经典旁白:再议,就是再议论议论,再研究研究,再商量商量,再权衡权衡,再比较比较,再考虑考虑,再观察观察,再看看,再想想,再等等……
  对于裘甫起义军而言,再议的含义并不复杂,就是GAME OVER!咸通元年(860年)六月,处于明显劣势的起义军陷入重围,裘甫等将领在突围中被俘,两个月后在长安被处死。

  日期:2013-08-03 11:51:00
  ※ 难缠的对手
  裘甫领导的起义声势浩大,是否对山东的“同行”黄巢有所触动呢?
  种种迹象来看,没有!从裘甫起义,到遭到镇压,黄巢都忙于贩卖私盐、复习考试,浙江出了什么事,跟他无关。
  李漼不可能像黄巢那样置身事外,毕竟江南是财赋重地,朝廷想有饭吃,就不能坐视不管。半年时间,王式便成功镇压裘甫,登基伊始的李漼乐了:原来“剿贼”如此易如反掌!
  李漼乐了半年,就被一记闷棍打得眼冒金星。十二月,安南交趾城(今越南河内)传来紧急军情——南诏犯境!
  浙东,不过是一群有勇无谋的“刁民”。南诏,才是真正难缠的对手!

  南诏的地盘包括今天的云南全境、贵州西部、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越南、缅甸的部分地区。这个地方原来有六个诏(“诏”是蛮语“王”的意思,代指王国),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建立了南诏国,这是西南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西南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没有之一。
  南诏的西面是吐蕃,北面是大唐的西川(今四川中西部),东面是大唐的安南(直接领土,不是属国)。
  建国初期,南诏曾配合唐朝收拾吐蕃。随着大唐国运衰颓,南诏也改变国策,公开与大唐为敌,成为继吐蕃之后,唐朝西南边境的又一大患。
  南诏首先劫掠的是西川地区,而且掠上了瘾,常年不绝。蜀人流传着一种说法:“西戎尚可,南蛮残我”。也就是说,南诏比吐蕃还野蛮。到了唐文宗时期,李德裕担任剑南节度使,勤政爱民、整备边境,南诏基本上无机可乘。
  西川巩固了,安南却出了纰漏。唐宣宗时候,担任安南经略使的是李琢。这个人,既贪婪又严酷,想方设法地盘剥百姓,甚至用一斗盐换一头牛,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南诏拓东节度使伺机暗中勾结安南当地部落,不断在边境地区寻衅滋事。

  就在唐宣宗病亡的那一年,南诏的老国王也死了,嗜好杀戮的儿子酋龙继位,南部边境风云突变。
  酋龙虽然年轻气盛,但想法是很鲜明、也是很执着的。——大唐有“大唐梦”(征服四夷),南诏也有“南诏梦”(分庭抗礼),梦想无国界,有梦大家一起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