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符四年(877年)正月,酋龙病亡,儿子法继立,外交上采取“亲唐政策”(当然主要是打不赢),两国走上了睦邻友好的道路。
话说回来,高骈将南诏收拾得很过瘾,但唐朝付出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广明元年(880年),宰相卢携总结说:对南诏用兵十五年,打得朝廷府库空虚、中原烽烟四起!
打仗就是打银子,这容易理解。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南诏怎么会跟八竿子打不着的中原扯到一起呢?这好比自家的房梁断了,却赖在挖院墙的邻居身上。邻居没把挖倒院墙,还摊上房梁的账,哪儿说理去?
南诏“蒙冤”还在其次,我们或许更关心一个问题:中原到底出了什么事?
日期:2013-08-07 13:20:57
※ 回家引发的暴乱
卢携说南诏边患导致中原战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前线大量“烧钱”,以致横征暴敛,激起民变。
这个理解没有错,但此次中原动乱,与南诏边患有更为直接的关系。前面说过,康承训“临危受命”之时,先打了一个请示——从徐泗地区选募两千兵丁,赴邕州协防。
这是一个最愚蠢的想法,更愚蠢的是,李漼居然同意了!
“徐泗地区”,也就是徐州、泗州(今江苏盱眙北)一带,这可不是一般的地方,主要有两个特点:
其一,自然灾害频发。最近的三次,分别是大中十二年(858年)秋天的洪灾,咸通三年(862年)夏天的旱灾、蝗灾,次年的黄河大水。
其二,民风彪悍,甲士精壮。这里原属武宁节度使管辖,分别在大中三年(849年)、大中十三年(859年)和咸通三年(862年)发生了三次兵变。
为了对付兵变,朝廷采取了看似最省事的办法:罢节、裁军。咸通三年七月,朝廷撤销了军政一体的武宁节度使,实行军政分开,地方事务由徐泗观察使负责,军队方面改为级别较低的团练使。次年,又调镇压裘甫起义的悍将王式驻守彭城(原武宁节度使驻地),通过严酷手段解除当地驻军武装,实现“非军事化”。
康承训请示从徐泗地区募兵的时候,朝廷正为该地区的“裁军”事宜发愁。如此一举两得的办法,李漼当然欣然应允。
李漼、康承训都没有预料到,他们为大唐安放了一颗威力十足的定时炸弹。
咸通三年(862年),两千徐、泗兵丁跋山涉水,开赴邕州。他们得到的许诺是:为期三年。
三年以后的咸通六年(865年),正值高骈准备收复安南,驻防期限又延长三年。徐泗兵虽然强悍,但并非不讲道理。前方战事吃紧,谁都看得出来,因此咬咬牙也就同意再守三年。
转眼又是三年,到了咸通九年(868年),此时的南诏已经被高骈打趴下了,南方战事得以平息,徐泗兵终于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但是,一名叫尹戡的军官向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徐泗兵依然归原籍地方官员辖制)提出,将徐泗兵再留守一年,因为没钱“遣返”。崔彦曾原本就是个“雁过拔毛”的货,能多拔一年的毛,何乐而不为,也就同意了。
领导同意了,但彪悍的徐泗兵不干!特别是驻守桂林的八百兵丁,开始相互串联动员,发出质问:“朝廷言而无信,两及瓜代,不得还家,汝等无母妻儿女子乎?”
家在天边,坑深道远。心向往之,阻我者死!——我爱我家,管得着吗你!
咸通九年(868年)七月,桂林驻军都虞侯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等人经过密谋,趁桂管观察使李丛调至湖南、新使尚未到任之际,杀掉都将王仲甫,推举颇有人望的粮料判官庞勋为将,率领八百兵丁踏上了回家的征程,史称“庞勋兵变”。
朝廷得知消息后,李漼的想法是以抚为主(主要是国库里没钱)。于是,朝廷对想回家的兵丁们开了绿灯:一、戍卒妄杀主官、擅离职守之罪,一律赦免;二、准许徐泗籍士兵返乡;三、徐泗兵在湖南放下武器,沿路不得剽掠。
——不就是想家了吗?政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他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庞勋带着八百号人,打算从桂林沿灵渠、湘江抵洞庭湖,再顺长江而下,经淮南回到徐泗。
结果,徐泗兵刚走到湖南,麻烦就来了。朝廷希望息事宁人,但地方长官的利益和素质参差不齐。负责宣谕的内侍省官员张敬思有自己的想法,公然违抗敕令,暗中串通山南东道节度使崔铉,官军严阵以待、暗设埋伏,准备在湖南将庞勋一伙强行缴械。
庞勋识破了张敬思“遣散而捕之”的诡计,趁官军尚未完成集结,借助雨季涨水,迅速穿过湖南,一溜烟跑到淮南地区。
真是“祸从天降”,淮南节度使令狐绹相当捉急。令狐绹可不是一般人,宣宗时期担任过宰相。李漼即位后,开始“遣散”前朝旧臣,令狐同志就被打发到了淮南。
令狐绹觉得,这些兵丁只是路过而已,好吃好喝伺候几天,打发走了完事儿,但部将李湘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朝廷虽然没有下达镇压的敕令,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老人家好歹是宣宗朝的宰相,怎么一点大局观念都没有?放这伙强人北上,中原非乱套不可!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令狐绹还没听完就怒了:见过挨打的,没见过主动找打的,徐州乱不乱关我屁事,我沾这晦气干嘛?(彼在淮南不为暴,听其自过,余非吾事也。)
其实,令狐绹心里还有另外一本帐:李漼这个小王八蛋,一上台就把我“下放”,正好把这伙人放过去捣捣乱,解我当年“罢相”之恨!
在令狐绹的“帮助”下,散落的徐泗兵丁在淮南完成集结,加上一路收罗的“饭憋慌”百姓,规模达到千余人。
张敬思将招抚办砸了锅,导致朝廷跟庞勋撕破了脸皮。庞勋也不含糊,于九月二十七日渡过淮河,进抵泗州。
李湘的担忧,即将成为现实!对于风雨飘摇的大唐王朝而言,这个现实相当残酷!
日期:2013-08-12 18:38:32
朝廷认为一千来人翻不起什么大浪,让徐泗观察使崔彦曾自己搞定。崔彦曾也是志在必得,命都虞侯元密率三千人前去围剿。
面对三千官军,庞勋的起义军确实对得起“凶悍”的评价。短短二十天,三千官军全军覆没,元密阵亡,宿州、徐州相继失守,起义军发展到万余人。
对于行伍出身的起义军而言,收拾崔彦曾的三千“乌合之众”,跟玩儿似的!
真正的较量发生在江淮粮道的咽喉重镇——泗州。庞勋曾经出其不意地占领过泗州,但兵力不足又急于北上,没有派兵驻守。等庞勋占领徐州再扩张的时候,发现攻占泗州已经没这么容易了。
率先进攻泗州的,是庞勋的部将李园,有两千人马。泗州刺史杜慆“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李园,并表示愿意举城而降,然后将李园派来先行接洽、查封府库的一百精兵包了饺子。
李园上了杜慆的当,当然咽不下这口气,第二天便举兵攻城。杜慆手下有一名将领叫李雅,最擅长守城,加之泗州城墙坚固,武器匮乏、战术低劣的起义军只能望城兴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