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博弈华尔街 -- 写给不甘贫穷的男人和女人们》
第34节作者:
税尚楠 日期:2013-09-16 15:29:18
坐在我身旁的“牛弟”说话难听:真是孤注一掷的豪赌。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交易的希望和合理性。
期权(Option),本质上是一种有成本的选择权,是在支付一定的价格后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个股票的选择权。作为期权的持有者,可以在期权规定的时间内选择买或不买,卖或不卖的权利,可以实施也可以放弃该权利,而期权的出卖者则必须履行期权合约规定的义务。因为是拥有一种权利而不是股票,购买权利的成本远低于购买股票本身所需要的资本,因此期权在股市上常被当作“杠杆”来运用,就是俗话的“以小搏大”。就象“金大师”的上面的实例,如果他当时是用10万元买进了“雅虎”的股票,在430元卖出后,他的净收益只有13万多,盈利率仅1.3倍。而采用了期权的“杠杆”,实现了12倍的盈利率。
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在股市上,用好“杠杆”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奇迹。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很多人在进入股市之初,都是“囊中羞赧”,资金不足,如有“杠杆”助力,可以加速我们成功之路。而“全赌上”加“杠杆”,更是人们在股市上“致富”(暴富)的根本,就象“金大师”,以其500万的资产,他“入伍”美国顶级富豪行列,即便无所事事,按2%的利率,一年利息收入也是10万。在没有房贷需要交纳的前提下,一年10万元,可以在华盛顿享受相当舒适的生活了。当然,这是以休闲为目的“致富”,倘若“致富”是为了更有金钱,那么在永无止境的金钱路上,“致富”就永远是进行时。
从根本上来说,“金大师”的策略也是搏傻,在选择搏傻的股票时和我们运用的搏傻原则也相似,比如首先关注的是市场的大趋势,顺应趋势才能保证股票有大概率上涨,在具体选股时,他只搏有故事,热门,交易量大,价格也高的股票(买期权赚的是合约定价之上的钱,价格高的净赚更多)等。但他加入了“全赌上”和靠杠杆以小博大的方法,从而让“暴富”成为可能。当然,“金大师”这种搏傻,有“牛弟”所说话的孤注一掷豪赌的问题,因为一旦搏反了,也会以光速破产的。
俗话说“久走夜路一定会碰上鬼”,这种博傻绝不能成为日常的操作。如同去赌场,在任一一个运气好的赌桌上长期坐下,输是绝对的(这也是短线难是金的缘故)。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想从股市发财致富,(1)要有耐心,等待时机;(2)时刻关注,准备博傻;(3)不要天天交易;(4)看准了,用杠杆,“全赌上”。
既然是要顺势搏傻,一定要能判定趋势逆转,这样才能全身而退,不和自己搏傻。“金大师”可能就是在赌桌上赌得太久,最后好像也输了。因为我当时曾和他约定,我如果搬家到华盛顿,就去他的公司给他当助手,好好跟他学习。但当2000年秋天我们搬家到了华盛顿,我安顿好后去寻他时,发现早已人去楼空了。据彭校友说,他是被国内的一家证卷公司高薪聘佣,回国发展去了。但华人圈子里也有人说他是躲债务官司“跑路”了,传说是他最终将自己钱亏得精光,还把客户投给基金的钱也亏了不少,被人告到法庭,为了躲官司只有跑路回中国了。无论哪个版本,反正“金大师”销声匿迹了,也许这也是股市上的另一个逻辑:没有神。由于人性的弱点 - 自以为是,怕输,等等,使人们在股市上不可能成为常胜将军,所以天天泡股市,时时想赚钱,最终也会因为亏损出局,饮恨终身。在这个意义上,适时收兵,全身而退也该是通过股市致富的秘诀。
日期:2013-09-17 16:26:18
第四章 流动的金钱总会兴风作浪 2001 – 2007
中国唐代官至礼部尚书的李益,写了段描述商人妇怨夫不归的怨情绝句《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后人竟然“断章取义”将闺怨诗中的弄潮儿,用来形容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我对此一直不以为然,直到我自己下海“弄潮”。我应约和朋友一起去他称为“冲浪宝地”的海滩,去了以后,在岸上看到的却是一片平静海面上偶尔泛起几缕白色的“涟漪”,我对“宝地”提出质疑,但朋友说要下海才能体会到波涛。随后,不问青红皂白将我拖了下去。置身其中,感觉竟然完全不同,那些岸上看到的“涟漪”,成了铺天盖地而来的大浪,倘若身体不顺势起伏,人就会被波涛淹埋。这时候才体会到“弄潮儿”比喻的奥妙:置身其中和袖手旁观不在同一起跑线。
新世纪降临的前后是股市近乎疯狂的岁月,而这疯狂,是置身其中才能深切感受的。
每天打开电视机的财经频道,或是通过网络连接到股票市场之后,听着股评师们大谈网络的神奇,人类全新的未来,看着股票交易市场上,瞬间翻番的股票,天天疯涨的股市。也有几个指责股市泡沫的,但被认为是泡沫典型代表的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春天竟然一鼓作气冲破了5000点大关,相对于1998年8月的最低点,翻了3番。股市简直成了参与者们的提款机,而且取之不完,提之不竭,连日进千金都不好意思炫耀,因为持有“雅虎”之类的热门股票,每股每天几乎都有几十元的涨幅。
虚拟经济并不完全虚拟。现实世界在很多方面被股市的疯狂“感动”:政府很多年来第一次有了财政盈余;社会上的工作机会也几近泛滥,寄出去10封求职信,至少能得到5个以上的面试,2个以上的聘用(Offer);当然,最火爆的还是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管理的人才,“牛弟”闲暇中又修了个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的硕士学位,还没毕业就有4个公司争相聘佣,得意洋洋的“牛弟”最后挑了家在纽约的按时计酬的咨询公司,一小时200元。而我和太太都在华盛顿找到新工作,“邻家小妹”一家也要搬家到拉斯维加斯,因为小吴在当地的州立大学找到了助理教授的职位。我们在疯狂的岁月中不仅脱贫,竟然还找到各自新的生存空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