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索隐》
第22节

作者: 于东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顺回到亭子里,宋江又客气了一句:“何须许多,但见一尾,也十分勾了。”结果呢,张顺又回答了一句让宋江生一肚子气的话:“些小微物,保足挂齿。兄长食不了时,将回行馆做下饭。”这句话看上去像是热心,可越看越觉得像是打发讨饭的。张顺的这句话让我想起金庸先生有一部小说里说的一个故事,南宋定都杭州后词风依旧盛行,有一个人写了一首词,里面有一句“明日重携残酒”让皇帝看到了,皇帝认为小家子气,就提笔改成了“明日重携残醉”。凭心而论,“残醉”确实要比“残酒”好得多,“残醉”是个虚词,更有文学味道。“残酒”太实,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个要饭的。张顺的这句“拿回家下顿接着吃”就和那“残酒”一样,都让人联想到要饭的。请想一想这样一幅画面:落日余晖,小桥流水,宋江亲自提着几条鱼,走到牢房里。真是成何体统啊。如果张顺能换个说法,宋江也许心里就高兴许多,比如“剩下的留给酒店,下次再来吃”,岂不比让宋江自己提回去好得多?

  酒席将散时张顺又说了一段虚而又虚的话:“难得哥哥会面。仁兄在山东时,小弟哥儿两个,也兀自要来投奔哥哥。今日天幸,得识尊颜,权表薄意,非足为礼。”虚啊,真虚啊,都快赶上宋江了。而且这句话也有另一层意思,张顺是说,我以前是很向往你那里的,但现在已经不再向往了,和你意思意思也就行了。也许张顺说了这句话以后,宋江心里说:“你可以不说真话,但请不要说假话。你跟我玩这个,不是班门弄斧吗?”

  日期:2012-07-02 21:50:58
  张家兄弟一开始就没想成为宋江的小卒,不过是把宋江看成一个过路的朋友甚至是过路的客商,更没有想到要远离家乡到梁山上去混黑社会。最起码,张顺根本就没有上梁山的必要,他在九江混得很好,干嘛非要上梁山?(事实上,真要是占山,九江附近没山么?江南三月,草长莺飞,不比个梁山强得多?)如果不是宋江一失足发配千里路,张家兄弟根本就见不到宋江,根本就不会操上那么多闲心,根本就不会惹到官府,根本就没有必要违背自己的心愿上梁山。当然,张家兄弟以及其他人上梁山的种种原因都有哪此,这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不是一句话能说完的,须是另文详述。

  张家兄弟怀着一颗非成员之心做了梁山成员,显然,这种状态就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不能适应梁山的斗争形势的需要,他们的表现不能满足梁山主要领导的进一步的要求。他们在梁山混得怎样呢?很差,相当差。我再一次提醒各位看官,不要被作者迷惑,文中直接发出的评论往往不是事实。征方腊时张顺死在涌金门,“吴用等众将亦皆伤感。原来张顺为人甚好,深得弟兄情分。”这话评论并非事实,事实是怎样的呢?且看第六十四回《呼延灼夜月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中所说的。

  且说水寨内头领舡火儿张横,与兄弟浪里白跳张顺,当时议定:“我和你弟兄两个,自来寨中,不曾建功。只看着别人夸能说会,到受他气。如今蒲东大刀关胜,三路调军,打我寨栅。不若我和你两个先去劫了他寨,捉拿关胜,立这件大功。众兄弟面上也好争口气。”张顺道:“哥哥,我和你只管的些水军;倘或不相救应,枉惹人耻笑。”

  这段话短短百十个字,透露出来的信息简直是太丰富了。都有哪些信息呢?第一,张家兄弟二人在梁山上干活白干,立不了功。有功没功谁说了算啊?当然是宋江。也就是说,张家兄弟干的活根本就不讨宋江的喜欢。第二,二人受气。受谁的气啊?受很多人的气,二人在梁山上有点墙倒众人推的意思。第三,二人的权力很小,在水军里也没有多少权力。第四,遇到危险可能会没有人救。尽管这不是事实而只是张顺的猜测,但问题是:他为什么会有这种猜测?

  请看,这短短百十字就是张家兄弟二人上梁山之后的真实处境。太可悲了。什么“为人甚好,深得弟兄情分”,不过就是人死之后的安慰话,不信请看看那些悼词上的话,不都是些夸奖人的好话?有几个在悼词上写缺点的?张顺死后众人伤感,不过是可怜他一下罢了。张家兄弟二人在梁山分明是寸步难行。
  凭心而论,兄弟二人尤其是张顺,不论是上梁山前还是上梁山后都是做了很多工作的,九江救宋江其实是张顺挑的头,不信请看张顺在白龙庙说的话:“自从哥哥吃官司,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近日又听得拿了戴院长。李大哥又不见面。我只得去寻了我哥哥,引到穆弘太公庄上,叫了许多相识。今日我们正要杀入江州,要劫牢救哥哥。不想仁兄已有好汉们救出,来到这里。不敢拜问:这夥豪杰莫非是梁山泊义士晁天王么?”你看,聚集众人来救宋江的这次活动明明就是张顺组织的嘛。

  前面我们说过,张顺并不愿意再次回到做强盗的老路上去,也不愿意加入黑社会组织,但他为什么又积极组织营救宋江呢?我觉得,张顺组织这次营救活动,大概是因为他有点左右摇摆,既想进入主流圈子,又想和黑道发生一些关系。但左右摇摆不定是做事的大忌。时寒冰老师就说过,人民币要么固守中国,要么走出去做国际货币,最忌左右摇摆。其实,最忌左右摇摆的何止是人民币呢?看看《水浒》中的人,能够黑白两道都通的人在官场上其实都是些小人物,真正的大人物并不和黑道发生关系。张顺既想进入主流社会,做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又想踩着黑社会的一个船舷,给自己带来一些不能见光的利益,这种美好的愿望很难变成现实。

  上了梁山之后,张顺夜闹金沙渡,为促进卢俊义上梁山出了一份力,到南京请安道全,救了宋江一命,这些不都做得很好吗?可惜,没功劳。没人承认他们的工作成绩,宋江本人因为张顺的辛苦拣回一命,可宋江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说。
  我认为,张家兄弟在梁山上的地位低,并不单纯只是宋江太黑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二人本身。和宋江关系差一点,这毕竟还可以解释为是宋江的原因,可是和大多数人的关系都不好,这就不能解释为大多数人都不好了,只能解释为他二人的性格有缺点。
  有人可能会问:“你说张家兄弟二人和大多数人的关系不好,尤其是张顺和别人的关系不好,证据在哪里?”答:第一个证据是前面说过的那百十个字,第二个证据在第六十五回《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跳水上报冤》。张顺去南京请神医,并在路上介绍了王定六一起上梁山,回来后和大家见了面,情形是这样的:
  只见张顺引着王定六父子二人,拜见宋江并众头领,诉说江中被劫,水上报冤之事。众皆称叹:“险不误了兄长之患。”
  这里有两处不正常。一,众人对张顺的一路辛苦只字不提,也就是说张顺请来神医并无功劳。不但不提功劳,而且大家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出来:“你要是误了事,大家可饶不了你!”这就是张顺千里迢迢来回奔波后得到的回报。二,宋江没有给王定六安排接风酒。梁山上有个风俗,基本上每添一个新头领就要摆酒席庆祝一下,但王定六显然没有享受到这一待遇。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关键就在于谁是介绍人。也就是说,张顺介绍来的人不受重视。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王定六不幸就成了张顺这座屋上的乌。只不过不是被爱,而是被讨厌、被轻视。你说王定六冤不冤啊,大老远地跑到梁山来,却莫名其妙地被打入了另册,估计他到死都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顺的人际关系为什么这么差呢?我猜想,根本原因是他的思路没有转变。想当年做强盗的时候,收益未必多,说不定几天都碰不到一个有大钱的主,风险也不小,不知哪天会被官府追究。后来做了鱼牙子,而且是鱼牙子中的大鱼牙子,体力劳动减少了,收入增多了,地位提高了。这样的人,再让他走回头路做强盗,张顺其实是很不情愿的。我凭什么走回头路啊,这么多年才混出个头来我容易吗我。也许就是这个原因让他和其他人搞不好关系吧。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张顺的梁山歌没唱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