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索隐》
第25节

作者: 于东锋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看这事闹的,两个人唱进步歌曲,结果被宋江批评了一通,这又是哪一出?斩奸邪不是好事嘛,政府不也是这么说的嘛,怎么倒把宋江吓死了?
  你可以要求进步,但不能唱进步歌曲;满大街都是牛奶,可就是看不到奶牛。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据这宋江的意思,斩奸邪竟然是坏事。可问题是:斩奸邪怎么会是坏事?如果非要说斩奸邪是坏事,那就只有一个解释:斩奸邪其实就是反政府,要不怎么会“若是做公的听得,这场横祸不小”?
  这样问题就来了:这奸邪还要不要除?或者说,怎样才能做到既斩了奸邪又不会让政府感到不满?

  这里就涉及到了比较高深的社会问题。第一,谁是奸邪?第二,一个人是否奸邪由谁判定?
  表面上,政府说的是要除去奸邪,而且似乎是奸邪人人得而诛之。但是,如果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那你可就惨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立法权以及司法解释权必须由封建统治者来行使,一般老百姓是没有权力独立判断谁是奸邪的。也就是说,谁奸谁邪老百姓是说了不算的,必须要由政府来说。你以为除奸去邪是爱国吗大哥?告诉你,国是不可以随便爱的,必须依法爱国。

  爱国有爱国的标准,爱国有爱国的程序,爱国有爱国的礼仪。国,是可以随便爱的吗?
  宋江看到史进他们大唱进步歌曲吓了一跳,原因就是宋江认为史进他们侵犯了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等于是宣布自己有判定奸邪的权力。国家的公权力怎么能随随便便地让与私人呢?其次,不让一般人行使奸邪判断权,更重要的一个理由是“凡是官员都不是好人”,当然,这是一个无法说出口的理由,但却是最重要的理由。在封建社会里,老百姓没有权力监督、更换官员。“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可以想像一下:封建社会的官员有几个没有绝对权力的?有几个不会绝对腐败的?史进他们唱的歌太有力度了,打击面太广了,没有哪个官员会喜欢他们唱的歌。只要被做公的听到了,做公的马上就进来问:“你们想杀谁?你们还有没有王法了?”事实上做公的心里想的是:“他会不会是想杀我?我前天刚收了人家三十两银子。”

  由此也可以想到,阮家兄弟说的“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根本就是拍错马屁的话。官员们和赵官家本来就是一家人,官员的利益就是赵官家的利益,赵官员的利益有一大部分是酷吏赃官们给收集来的,你把官员的利益都除去了,赵官家的利益还能保证吗?官家们说得好:我不需要你的报答,老老实实地做你的顺民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你看,封建统治者的话,能不分开理解吗?
  日期:2012-07-08 23:01:39
  二、善于把有理的事做成没理的。
  封建统治者们的第二个特点是能够把有理的事情做成没理的,我们现在看看这些事,简直就是看天书一般让人不敢相信。但是,不论我们信或者不信,它就在哪里明明白白地摆着,不增,也不减。
  把有理的事情办成没理的,这简直就是特异功能啊!封建统治者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嘿嘿,这可是封建统治者们的不传之秘。我辈其生也晚,不能接受封建前辈们的耳提面命,实是三生无幸。
  比如说吧,国内出了强盗,扰国扰民,这是坏事。如果能把这些强盗招安到体制内,让原强盗为国出力,这是好事。好事就应该多做。但是,高俅一帮人硬是把好事做成了坏事,把有理的事做成了没理的事,招安了几次才招成。不由我们不服,不服不行啊。能把好事做成坏事,把有理的事做成没理的事,这真的是一种本事。

  这帮人有这等本事,也是天下皆知的事。林冲就有这么一句精彩评论:“朝廷中贵官来时,有多少装么,中间未必是好事。”装么就是装腔作势的意思吧?不但是林冲,其他也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关胜便道:“诏书上必然写着些唬吓的言语,来惊我们。”徐宁又道:“来的人必然是高太尉门下。”
  林冲他们猜得一点也没错,朝廷来的人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他们撅什么屁股拉什么屎,人家梁山都猜得清清楚楚。
  不要奇怪梁山的人为什么能掐会算,原来,朝廷来的那几位当权人物早就定了调子。
  张干办、李虞候道:“放着我两个跟着太尉,定不致差迟。太守,你只管教小心和气,须坏了朝廷纲纪,小辈人常压着,不得一半;若放他头起,便做模样。”
  瞧这事有意思不?这边说那边装,那边说这边装,到底是谁在装?莫非是两边都在装?

  日期:2012-07-09 21:15:27
  我觉得,关键还是朝廷这边的人没有把事情搞好,他们把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巧妙地割裂,权利或者说好处自己要了,义务或者说坏处留给了别人。代表朝廷的人名义上是代表国家,其实他既没想着要代表国家,也没想着要代表皇帝,“我仅仅代表我自己”,就是想着用钦差大臣的身份给自己捞一些好处,包括那些“面子”之类的虚好处。换句话说,这些朝廷来人实际上已经辜负了皇帝交给他们的使命。他们把皇帝给予的权力当成了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在他们的心里,皇帝并不重要,因为他们自己就是皇帝。他们享受了皇帝的权利,却把皇帝应尽的义务留给了远在京城的皇帝本人。权利义务一分开,还有尽心尽力的人吗?不尽心尽力了,事情还能办好?有了成绩是他们的,有了问题则是由皇帝担着。或者说,有理的事都是他们办成了,没理的事由皇帝操心去吧。所以我们可以说,当权利义务不统一的时候,再好的事也能办坏了,再有理的事也就能办成没理的。也就是说,把有理的事情办成没理的,根本原因还是个体制问题。

  高俅要征讨梁山,皇帝事先做出一个重要指示:“委卿执掌,从卿处置,可行即行,慎勿害民。”你看这皇帝说得多好啊,至少也是个知疾知苦的人哪!可高俅是怎么做的呢?“高俅先发御营军马出城,又选教坊司歌儿舞女三十余人,随军消遣。”这倒也由得他,本职工作做好了,玩一玩也不是什么错误。可是无端扰民就不应该了。“于路上纵容军士,尽去村中纵横掳掠,黎民受害,非止一端。”这像什么话?难道这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什么高俅就敢把皇帝的话扔到一边?根本原因就在于高俅此时就是个小皇帝。高俅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人监督他,也没有人越过他向皇帝汇报他的所做所为,你说,高俅办起事来能不随心所欲吗?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高俅在可以为所欲为的条件下当然不会傻到给自己增添义务,他所做的只可能是增加自己的权利。无论皇帝派出的是高俅还是蔡京,结果都是一样的。有什么样的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大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