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了:“照你这么说,犯错的都是皇帝手下人,皇帝本人是不犯错的了?”我的说法是:皇帝也犯错,但相比之下,皇帝犯的错确实要少一些。这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皇帝说的话都是些原则性的指示、批示、指导意见,也就是说,都是些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话。比如“要关心群众”什么的,这种话哪能有错?第二,在古时候,皇帝把全国的人、财都看做是自己的财产,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把天下看做是自己的财产,可并不是单纯的说一说而已。一个人再糊涂,也会爱惜自己的财产,我们常见到破坏公物的,而破坏己物的就很少有,皇帝也是这样。他只要不傻,就会知道把天下的普通人都搞坏了就等于是把自己的财产搞坏了,让自己的财富增加好呢还是让自己的财富减少好呢?我想,任何一个正常的皇帝都应该有一本账。有一句话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地方官们总是抓一把就走,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他和这些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关系。他就是不抓一把,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顶多来个“留取丹心照汗青”。(问题是,如果自己穷困潦倒一辈子,就算是照了汗青又能怎么样呢?何况还未必能照上。)说来说去,还是一个权利义务的不对等问题。如果各级官员都有各自的权利义务的话,大概大家都会把有理的事往有理处办。因为在那种状态下,为普通人办事就相当于为自己办事。为别人办了事,别人高兴,自己也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日期:2012-07-10 21:28:58
三、哪儿有好处就上去插一脚,插坏了走人。
皇帝要招安宋江一帮人,第一位担当重任的是陈姓太尉。这陈太尉刚刚接受了任务,两位实权人物——蔡太师和高俅——就介入进来。都做了重要指示,而且最重要的,都派出了自己的手下人给太尉做参谋。这两位为什么忽然都对招安热心起来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这次招安有可能成功。一旦招安成功,这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件好事是谁做成功的,那个谁也就是为国家立下了大功一件,必然会得到好处。现在,陈太尉有可能做成这件事,也就是有可能为国家立下大功,也就是有可能得到好处。既是有好处,为什么不分一下呢?所以老蔡和老高都要介入到这件事中来,为的就是到时候分一些好处。这也就是封建统治者的另一个特点:哪里有好处就到哪里插一脚。
我们先来看看两位大人是怎么说的。
蔡太师问道:“听得天子差你去梁山泊招安,特请你来说知:到那里不要失了朝廷纲纪,乱了国家法度。你曾闻《论语》有云:‘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使矣。’”蔡京又道:“我叫这个干人跟随你去。他多省得法度,怕你见不到处,就与你提拨。”
高太尉道:“今日朝廷商量招安宋江一事,若是高俅在内,必然阻住。此贼累辱朝廷,罪恶滔天,今更赦宥罪犯,引入京城,必成后患。欲待回奏,玉音已出,且看大意如何。若还此贼仍昧良心,怠慢圣旨,太尉早早回京,不才奏过天子,整点大军,亲身到彼,剪草除根,是吾之愿。太尉此去,下官手下有个虞候,能言快语,问一答十,好与太尉提拨事情。”
看他们两人的语言,当时商量招安的时候都不在朝堂,都是事后听说的。但两人听说的速度不同,太师快而太尉慢。当然也许是反应的速度不同,太师反应快而太尉反应慢。两人对待招安命令的态度也不同,太师无反对意见而太尉有反对意见。当然也许是太师有意见但没有表现出来,而太尉有意见就表现出来了。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太师的水平要比太尉高一些,毕竟,姜还是老的辣。皇帝已经做出招安的决定来了,为什么还要反对呢?你看人家老蔡,皇帝的决定是机会,皇帝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是机会,机会来了,老蔡抓住了,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啊!高俅就差了一点,非要反对皇帝的决定,而且还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反对皇帝的决定,这是何苦?当然,小高同志最后也还是反应过来了。
然后,他们俩都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插一脚。
插一脚插一脚少有插出好事来的,必然就插坏了。何以故?关键是利益的分配问题。本来是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人做这件事,插了一脚之后,就变成了二个人或两个集体的人做这一件事。两个人必然就会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发生矛盾,最后的结果大概就是谁也不愿意真正的出力做事,只愿意到最后捞好处。哪有那么多的好处让两个人分?就像一个童话故事说的,几个老鼠一起种地瓜,地瓜快熟的时候一个老鼠就想:“我先吃上一点吧。”于是它就扒开土吃了一点地瓜,又把土埋好。其他那几个呢,也都是这么做的。于是地瓜就死了。老鼠们都很得意,心想:“幸好先吃了一点,要不一点都吃不着了。”这插一脚的事,和老鼠们差不多。
这些人喜欢插一脚,原因可能是官员的数量太多。数量多了之后合法的报酬就少,就吃不饱,吃不饱就要想办法多吃点,想来想去就想出了遇到好事插一脚的办法。所以,插一脚通常也可以叫做“分一杯羹”,意思也是多吃一点。
日期:2012-07-11 21:30:57
令人痛心的是,这种“哪儿有好处就到哪儿插一脚”的做法至今还有人继续信受奉行。比如,某学校将美国篮球明星送给学生的签名篮球收归己有。我们来看网上流传的一则报道:
新华网7月15日报道 “2009奥尼尔中国行”7月14日抵达四川成都。当日下午,NBA巨星奥尼尔走进……中学与该校师生见面,并向该校篮球队队员传授篮球技艺。然而此后却发生了极为不和谐的一幕,校方、学生家长为签名篮球的归属而发生冲突,场面一度混乱,让各方都觉得很尴尬。
奥尼尔和中国网球女选手晏紫来到地震灾区……中学,和孩子们打篮球并捐赠给学校一批篮球装备。“大鲨鱼”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地震灾区,希望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笑容。”
……
当有奥尼尔签名的五个篮球发到小球员手中后,事情就不那么愉快了。奥尼尔为鼓励小球员打得更积极主动些,提出谁在他的防守下投篮得分,即可获赠他亲笔签名篮球一个。小球员们纷纷上阵一试身手,最终五位篮球少年获此“殊荣”。而当奥尼尔结束了整个活动,去教室与媒体见面时,校方突然要收回所有获赠的篮球,从而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双方在操场上争执持续了30分钟,从篮球场一直争吵到教学楼;之间不过50米的距离,但双方走走停停始终争论不休。起初,校方保持沉默,一女性家长不停叫嚷;校方一男子站出来与该女子论理,引起更多家长和学生的不满,纷纷上前声援,表达对校方做法的不满。
李女士告诉记者,他儿子就是这个篮球队的一员,并获得了奥尼尔的签名篮球。“孩子很喜欢篮球,为此付出了很多,但学校却强行把篮球收回去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理解学校的行为,”她说。
被没收篮球的学生中还有一位是该校的篮球队队长,名叫李铎,现已毕业。被收走篮球,让身高1米85的李铎哭红了眼睛。他委屈地对记者说:“学校真是太欺负人了,我不想再说什么。既然奥尼尔亲口说篮球是赠给我们的,学校无权占有。”
据了解,为迎接奥尼尔此行,学校在活动中增加了篮球教学这一环节,不得已召回了一批刚毕业的前学校篮球队队员一同参加。据介绍,学校没有承担相关费用,当日篮球队队员所穿的某品牌服装都是自己出钱购买的,一套下来价值将近500元。“孩子平时很喜欢篮球,听说奥尼尔要来,为了支持孩子的兴趣,我们硬是咬牙买了这套篮球装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家长在一旁对记者说。
记者事后采访校方,但被婉言谢绝。“这事不好说,等等再说吧,毕竟影响不好呀,”一位校方人士这样说。
奥尼尔在当天活动仪式上曾动情地说:“希望此行能给灾区孩子带来欢声笑语。”因为一个签名篮球,却引来了这样的不快。问问孩子们,奥尼尔此行给他们带来愉快了吗?
(从“新华网”开始为复制粘贴。)
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将篮球收归己有的行为其实和《水浒》中的蔡太师、高太尉是一样的。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教育的最好方式是以身做则,这所学校以自己的身做了一个什么则呢?我认为,学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学生:哪儿有好处就到哪儿插一脚,这样多少准能捞到一点好处。
我们中国的学生是不是就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中学会了插脚呢?我们是不是有什么必需的理由要将这样的恶心薪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