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悲歌(『明末那些事儿』第一部)》
第57节作者:
赤脚踏沧浪 日期:2015-01-14 09:39:39
【85】
第十一章 九宫山上莫独行(6)
▲▲魂归何处
东路军连续遭受清军重创,损失惨重,为东下南京准备的几万条船也被清军缴获,多铎部大军已从河南归德直铺南京,李自成原定攻占南京的战略意图已无法实现。李自成决定改变行军路线,步步西南,经湖北通城(属武昌府)进入湖南平阳、浏阳一带。
被打散的部队开始陆陆续续聚拢回来。由于是流动作战,没有地方提供后勤供应,十几万大顺军的吃饭都成了问题,只能派出士兵四处筹粮(说白了就是抢粮),沿途的鸡犬都被吃光了。所到之处,人心惶惶,各处都纷纷组织乡勇修筑城堡捍卫家乡。
李自成对前途充满了绝望。牛金星的叛逃使他愤怒,刘宗敏等将士的牺牲让他痛心。他经常一个人喃喃自语:“我大顺朝难道就这样完了吗?”
永昌二年(1645年)五月初的一天,李自成来到湖北通城县。他心中烦闷,精神恍惚,带着养子李双喜和二十几名亲兵四处踏看,来到距离县城仅有一公里的九宫山下,忽然听到山上传来钟磬之声。
通城九宫山,又名罗公山,唐朝道人罗公远曾在此地修道炼丹。李自成忽发奇想,想到山上拜一拜神,求神保佑。为了表示虔诚,不使道教圣地有刀光剑影,他把二十几名随从都留在山下,独自一个人慢慢上得山来。
到了山上,果见一座道观,里面供奉着真武大帝(又名玄天大帝)。李自成悄悄来到神坛前,恭恭敬敬点了三根香插在炉中,便对着真武大帝神像下跪叩拜,默默祷告。谁料这一拜不要紧,叱咤风云、一世英雄的大顺皇帝李自成竟再也没有起来。
原来在附近干活的几个村民进入庙内歇息,见一个头发蓬松的大汉伏在真武大帝脚下。他们一看此人穿着不像本地人,一定是流窜的强盗,互相使个眼色,蹑手蹑脚凑到李自成背后,举起锄耙,使尽力气,对准李自成的头部猛砸下来,直砸得脑浆迸裂,李自成连哼都来不及哼一下,当即毙命(“村人疑以为劫盗,取所荷锸碎其首”)。
这些人过来抢夺李自成身上的东西,见此人身穿龙袍,腰下一颗大金印,绝非等闲人,不由吓得大惊失色,从后山一溜烟逃走了。
山下的李双喜等了半天不见皇上下山,就派了几名亲兵登山寻找,亲兵一进庙门,不看犹可,一看吓得魂飞魄散,跌跌滚滚跑下山来,大叫:“万岁爷被人杀死了!万岁爷被人杀死了!”
李双喜一听,放声痛哭,他匆匆赶到庙内,庙里的道人也都已逃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李自成一具尸体,头都被打烂了。
李双喜跺脚捶胸,血灌瞳仁,回到通城召集大队人马,将山下的姜家畈村团团围住,限两个时辰内交出凶手。凶手自知闯下大祸,早已逃遁,姜家畈千余乡民因交不出凶手,惨遭屠戮。
噩耗传来,满营聚哭。大顺军将士收殓了皇上,在九宫山下挂孝举哀,将李自成的遗体秘密掩埋于九宫山南麓。
可怜闯王李自成一代英豪,转战南北数省,南面称尊数月,拥兵甚众,不死于沙场锋镝之间,却遭山野草民锄击殒命。今白马素车,缓行风中,呼君不应,叫君不闻,丰仪难睹,巷歌已停,天亡我乎?天亡我乎!呜呼哀哉!
后来大顺军将士在江西武宁县与湖北阳新县交界处为李自成立下一块汉白玉碑刻:
亡吾闯王九宫山,血海深仇恨不消。
灭绝通城县贼人,岂能还吾闯王魂?
天大地大不留人,何处去寻吾王回?
顺军将士寸肠断,跪泣狂呼吾王归!
(永昌二年)
大顺朝永昌皇帝李自成就这样结束了轰轰烈烈的一生,这一年,他三十九岁。
说来你可能不信,在距离通城县不足一百公里的通山县境内,也有一座九宫山,凑巧的是,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也有一位大顺军的头领殉难于此。
据《程氏宗谱》记载:“程九伯,号南枝,于顺治元年甲申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牛迹岭在通山县九宫山附近)。
康熙四年《通山县志》卷五载:“顺治二年五月,闯贼万余人至县,蹂躏烧杀为虐,民无宁处,九伯聚众围杀贼首于小源口。”(小源口距牛迹岭不远)。
同治六年修订的《通山县志》卷二载:“相传李闯王败窜至此,为程九伯所杀,遂葬于此。”(请注意这里将贼首改为“李闯王”,前面有“相传”二字)。
民国七年《通山县乡土志略》载:“牛脊岭在县治东南七十里……明末李自成为程九伯所杀,葬此岭下。”(这里取消了“相传”二字,改“李闯王”为“李自成”)。
程九伯到底杀的是谁?以上记载,经历了一个演化过程,由“闯贼李延”→“贼首”
→“相传李闯王”
→“李自成”。因此,很多人开始相信,在通山县九宫山被乡勇头目程九伯杀死的,就是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
明末清初的费密先生根据道听途说,曾绘声绘色的描述过这样一个传奇故事:
“顺治五年,自成亲随十八骑,自通山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散。自成独行至小月山牛脊岭,会大雨,自成拉马登岭。山民郭九伯者,下山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滓中。自成坐九伯臀下,抽刀欲杀之。刀血渍又粘泥沙,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 其甥金姓以铲杀自成。”
姚雪垠先生的五卷本长篇巨著《李自成》就是据此叙写出李自成的悲惨结局,细腻生动,动人心魄,令人痛心疾首,遗恨无穷。
“李自成殉难于通山县九宫山”的说法在史学界一直不占主流,但上世纪五十年代,通山县一位小学教师向《历史教学》杂志社写了一封信重提这一观点,不知为何,竟然得到一些现代历史家的赞同,并利用行政手段写进了中小学生的历史教科书里。
(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