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悲歌(『明末那些事儿』第一部)》
第58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1-15 11:24:54
  【86】
  第十一章 九宫山上莫独行(7)
  不管是通城还是通山,李自成已经死亡应该毫无疑义。负责追杀大顺军的清军统帅阿济格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向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报告:闯贼李自成兵尽力穷,窜入九宫山中毙命,遣素识自成者往认其尸,尸朽莫辨。
  多尔衮收到阿济格的报告非常高兴,郑重其事的告祭天地太庙,宣谕中外,各地官员也纷纷上表祝贺。可是,就在阿济格大功告成、班师回朝的途中,得到了大顺军重现江西的情报。因为阿济格并没有获得李自成的首级,多尔衮开始怀疑李自成死讯的真实性,认为“自成生死终未有实据也”,对阿济格大加呵责。
  阿济格自己也说:“或存或亡,再行察访。”九十年后雍正朝修成的《明史》也只是说:或曰自成中锄死,验其尸,朽未辨。由于清代官书的不确定论,后来便引起众多揣测。
  民间流传李自成根本没有死,而是潜藏到一处偏僻山区削发出家,法号“奉天玉和尚“(因李自成曾号称“奉天倡义大元帅”),直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二月才寿终正寝。他曾作诗:“时来作恶天还怕,运去看经佛不灵。”也算诗如其人。
  有人说,李自成这是金蝉脱壳,缩小目标,退居二线,幕后指挥,有利于保存大顺军的有生力量。依我看,其实是有很多人不愿意他这样窝窝囊囊的死去。一个穷苦的放羊娃,南征北战十七年,做出这样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试看古今,又有几人,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仍不失为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豪杰。

  李自成的悲剧,不在于他最后失败了,而在于他差一点就要成功。他失败的原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素质。跟刘邦、朱元璋这些成功的开国皇帝比较,他缺少的是一种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眼光,虽然已经人模狗样的当了皇帝,但骨子里仍是浓浓的小农意识。
  他是一个破坏者,而不是一个建设者。他的素质,使他有能力破坏一个旧世界,而没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世界。
  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李自成:他是一个英雄,但不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而是一个啸聚江湖的草莽英雄。
  仅此而已。

  死去的已长眠地下,活着的还要继续战斗。李自成的身后,还有几十万人马。但是,这支庞大的部队在屡遭挫败之后,已不复当年部署,正在重新洗牌。
  曾经跟刘宗敏平起平坐的权将军田见秀这时手上仅有七千士兵,泯然普通一将,几无威信可言。独当一面的左营大帅刘芳亮(制将军)所部只剩下一万人。前营大帅袁宗第(制将军)仅有部卒三千,他的老部下刘体纯(果毅将军)兄弟却拥兵五万。原先的副将郝摇旗拥兵四万,而名不见经传的偏将王进才竟多达七万六千。
  这时,李锦(制将军)、高一功(威武将军)率领的八万西路军已到达荆州,正向东路军靠拢。而东路军内部又爆出一个惊人的消息:颇具大将风范的果毅将军白旺突然被部将王体中刺杀,王体中正挟持白旺部七万精兵准备投降清军。
  李自成通城遇难,绝对是个意外,没有来得及指定他的继承人,而他的妻子高皇后秉性柔弱,并不像姚雪垠先生笔下描写的高桂英那样侠肝义胆,精明强干,根本担负不起丈夫留下来的这一副千斤重担。
  大顺军现在群龙无首,各自为政,分庭抗礼,一片混乱,随时面临自相残杀、全面溃散的危险。
  失去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将何去何从呢?

  (欲知大顺军余部后事如何,请亲们继续阅读《明末那些事儿》第二部《金陵惊梦》。)
  日期:2015-02-12 08:29:58
  彷佛冥冥中自有天意。
  据说大明王朝当初开张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请刘伯温先生算一卦。刘先生眯起小眼掐指一算,说出来四个字:“遇顺则止。”
  当时谁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但历史的发展竟鬼使神差的应验了刘先生的预言。二百七十年后,为朱明王朝掘墓的三大军事集团,李自成国号“大顺”,张献忠年号“大顺”,满清皇帝福临的年号则叫“顺治”,不约而同都用了一个“顺”字。

  一提大顺,很多人就会想到李自成,其实,按照明清两朝用年号称呼皇帝的惯例,张献忠才是名正言顺的“大顺皇帝”,而对李自成,则应该称作“永昌皇帝”。
  煮酒新帖《乱世枭雄张献忠》欢迎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