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1-03 11:38:07
第三篇 较量
第三目 楚地变局(二)
3.3.1“王者师”张良
二世二年十二月,刘邦被周市给玩了,丧失了大量土地,被迫南下投靠秦嘉-景驹。在南下的路上,刘邦遇到他一生的贵人—“王者师”张良。
张良是韩国人,他的祖父韩开地担任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丞相,父亲韩平担任过韩釐王、悼惠王的丞相【注1】,这就是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张良家“五世相韩”(担任过五代韩王的相国),张良对韩国是有深深的感情的。
到了韩国灭亡的时候,张良家还能保有三百多仆役,但富裕的生活没有消磨张良的意志,他对灭亡韩国的秦国始终怀抱着深深的仇恨。为了报仇,此刻思想还不成熟的张良想到了搞“恐怖活动”,对于死去的弟弟只是草草安葬,却将家产全部变卖用于雇佣杀手,准备刺杀秦王。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在秦始皇出游到阳武县博浪沙(今河南中牟)的时候,向秦始皇的驾车抛掷了一枚一百二十斤的铁锥,由于没有GPS导航,铁锥只命中了副车,侥幸躲过一劫的秦始皇大惊更怒,严令搜捕刺客,张良变更姓名,躲在下邳幸运的逃过了这次搜捕【注2】。
在下邳期间,张良救了项伯一命【注3】,起因经过全部不清楚,只是知道有这么回事,让人感慨世界好小。
张良的生平绝学就是所谓的《太公兵法》,张良得到它非常富有传奇色彩。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径直把他所穿的鞋丢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给我把鞋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老,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就恭恭敬敬地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而去。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说:“你这个年轻人值得教导(孺子可教也)。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张良于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
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怎么可以这样?”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
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唉,老人家睡眠不好),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怎么可以这样?”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
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注4】。
张良此时聚集了一百多人,也计划去投奔景驹,半路上遇到刘邦。刘邦和张良两人进行了交流,张良将他《太公兵法》讲给刘邦听,一般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只有刘邦一听就懂,一点就化,张良感慨道:“沛公你真是上天赋予的奇才。”两人越聊越投机,张良就索性投靠刘邦,刘邦让他当厩将(军马科科长)【注5】。考虑到此时刘邦部队的规模比较小,封官应当是给知识分子(张良)落实待遇,而不是让他当弼马温。
在未来,刘邦和张良两人相互欣赏,合作共赢,成就了一段佳话。
日期:2012-11-03 11:39:07
3.3.2刘邦的二次磨砺
刘邦见到景驹后,正在用人之际的秦嘉、景驹对刘邦前来投效还是很高兴的。这时候传来一个坏消息,章邯的部将司马 [尸二]屠戮了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攻入砀郡【注6】,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和景驹驻地留县都已经受到秦军的直接威胁,军情十分危急。于是景驹派东阳宁君和刘邦一道向西抗击秦军。
刘邦原想借助景驹的势力来恢复丰邑,没想到却被人当炮灰使,郁闷得不得了,可是“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此时的刘邦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带上本部人马同东阳宁君一起向西迎战秦军,出留县不远就在彭城西的萧县(今安徽省萧县)迎面撞到司马 [尸二]的部队,双方展开了血战。战斗的结果是刘邦吃了点亏,败退留县休整,但秦军伤亡也不小,被迫停止进军,秦军的攻势得到了遏制【注7】。
次月(二世二年二月)【注8】,休整完毕的刘邦主动向驻扎砀郡的秦军发动进攻,血战三日,攻克了砀郡。并征召砀郡人当兵,共收编了约六千砀郡人参军,和之前的三千丰沛子弟兵一起,刘邦军队规模增至九千人。【注9】
砀郡之战是刘邦对秦中央军(之前打的是地方部队)取得的第一场胜利。刘邦血战三天取得胜利,显示了同以往不同的韧性和决心,宣告刘邦从此告别了暴民流寇模式,成为一支能打硬仗、恶仗的正规部队。不详是否有张良暗地为他分析,此时的刘邦应该是完全意识到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必须通过战争和鲜血来体现他的价值,为自己以及丰沛子弟兵们赢得一个生存的空间。
三月,刘邦又陆续攻克了砀郡的下邑(今安徽砀山县)等地。同月,心有不甘的刘邦再次攻打丰邑,依然未能攻克【注10】。
这个阶段的刘邦占据砀郡东部的土地,拥有了一块地盘使得他在政治上更加独立,在军事上更具实力,这是刘邦开始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
有人分析说刘邦从起兵之初就思维清醒、目标明确、务求必胜,使得他最终得以战胜了项羽。笔者认为这是想当然的论调。恰恰相反,刘邦虽然有一定想法,但一直是边走边看边改,在战斗中不断发展、蜕变、成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很明晰的目标的。随着记叙的深入,今后读者们还会逐步观察到刘邦不断成熟进步的变化历程,这些阶段都是非常明晰的。
真真正正所谓的“思维清醒、目标明确”的人,笔者认为是梁王彭越这只老狐狸,但很遗憾的是他也因为太过谨慎而失去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失去了和项羽、刘邦逐鹿天下的机会。
刘邦的成功伦理更应该归纳于“多做少说”—你的设想很正确,可是人家已经先走出去了。
日期:2012-11-03 11:40:43
3.3.3丰沛系
丰沛系是专制体系下的一个产物,也是隐藏在幕后的刘邦成功奥秘之一,值得大书特书。同时也只有说清楚了,才能帮助广大读者更好的看清楚刘邦所作所为的原因和过程。
二世元年九月,刘邦被推举为沛公发动了起义,招募了三千沛县子弟兵,并向沛县周边扩展,这是刘邦的核心利益集团开始初步形成的一个萌芽,这个时候刘邦身边的人主要是丰邑、沛县的子弟兵。之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刘邦团队在沛、丰、胡陵、薛、留等地通过战斗不断吸收新力量。到了二世二年二月,占领砀郡以后,团队内又增加了六千砀郡子弟兵,未来建立西汉帝国的核心利益集团此时算是基本成型。人员构成为沛县、丰邑人再加上这期间在这一带地区战斗时加入的这一批人,构成了一个西汉帝国未来的核心军功利益集团。
这个核心军功利益集团就被称为“丰沛系”,或可以称为沛-丰-砀集团,这个核心军功利益集团内的人将成为新政权真正的核心和大脑,它是未来推动刘邦决策变化的真正内在因素。
再后来新加入的成员都会遭到丰沛系明里暗里的排挤,即使身居高位(如楚王韩信、韩王信等)说白了也不过是丰沛系的鹰犬而已,难以得到丰沛系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或者说丰沛系是股东、国家的主人,非丰沛系的人就是职业经理、打工仔。当然了,丰沛系的划分也不是完全绝对的,个别人(比如陈平、张苍等人)通过机缘和努力也是可以挤进去的。
以血缘、友情、乡情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感情为纽带,编织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利益集团就是“丰沛系”,“丰沛系”形成依托的就是中国传统的人情,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