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第八副面孔》
第9节

作者: 悬疑大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既然孔子父亲是个没有世袭资格的官员,他不能够为孔子的教育争取权利。所以,孔纥是没有资格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贵族学校“鲁城小学”的。当然,如果孔子父亲还健在,可能还能够求主人孟僖子想点办法变通一下,比如是不是有可能进入贵族小学伴读(可否像《红楼梦》中秦钟那样以伴读身份入学?——问题是春秋时代有没有伴读),虽然没准,但总是有点儿希望的吧?可是,孔子的父亲在孔子2岁(实岁)的时候已经去世,孔子没有继承到任何贵族身份,从法定的等级制度看,孔子不可能进入贵族行列就读的“鲁城小学”;那时,没有私学,也没有平民学校,曲阜除一所贵族小学之外,不可能有其它任何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学校可以供孔子就读。

  所以,孔子应该是连小学也没有读过呢!
  这从孔子受教育的记载来看,也能够证明——因为没有任何文献能够证明孔子曾经受过周代的正规教育,没有任何文献可以证明孔子进入了“鲁城小学”,别说孔子进入过“鲁国泮宫”(鲁国大学)——当然,现代人所希望的孔子可能被保送到洛邑读周天子的“洛邑小学”和“洛邑学宫”(辟雍大学)那更是等级社会所不能够容忍的僭越;孔子是周礼的维护者,他本人也不可能做出任何僭越的丑事出来。

  在了解了这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再来重温子贡对于别人问他老师的老师时所表现出来的不高兴态度和闪烁其词的说法,不就可以有所理解了吗?——人家孔老师明明没有进过什么正规学校读书,没有鲁国和任何国家的“文凭证明”,你这些人来问这个问题,岂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孔子受教育的事情不能够深究,深究了就是对孔子的大不敬——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没有人深入追究孔子的“启蒙老师”、孔子在哪个学校毕业、以及孔子的知识是怎么来的等等问题!
  (待续)
  日期:2010-05-11 19:02:07
  ——————————————————

  2-06 受教育的悬疑
  ——————————————————
  (接前)
  后代有人根据孟子母亲的作为,倒过来分析孔母是如何的重视孔子的教育,如何的利用鲁国浓厚文化氛围对儿子进行熏陶,听上去挺富有诗意,浪漫得很呢!可是,现实情况可能比较残酷,因为对于死了丈夫的年轻寡妇颜氏来说,从陬邑搬出来到阙里居住,应该是迫不得已,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孔子2岁(实岁)就从原来居住地迁来阙里,一住就是许多年,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可以说,孔子的生活和学习不可避免的会跟这条街扯上联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条小小的街道铸造了孔子一生的性格。孔子的母亲就是从这条街出殡走完她人生最后的时刻。

  可是,无论把这条街描绘得多么美好、多么神奇,这里也只是一个平民区,没有学校、没有图书馆、没有俱乐部、没有论坛,没有书院,没有任何的文化和知识的氛围,不能够系统的学到后来作为圣人所需要的那些知识。谁都知道,即便是自学,最起码得有可供学习的知识,也就是典籍。或者,有一个破落的知识分子,住在这条街上,来讲解或者演讲知识的故事。否则,无法让后人相信,孔子拥有的那些博大的知识,是如何到达他头脑中的?

  春秋时代,根本不可能像现代这样到处都是书籍,当时的文化处于垄断阶段,即文化学术都是由王室的专职人员如史官等人掌握,有关礼仪制度、历史文化文物、典籍书籍等等,都是由周天子属下的专职人员保管、保存、制作、解释,学术大师(顾问)都是政界高官,比如太史、太师之类;因为他们的爵位是世袭,所以他们手中掌握的文化典籍也同样是谨守而不外传的,而他们所掌握的学术知识也只传授给上层贵族。他们不可能住在阙里。

  虽然,到了周平王东迁之后,导致王室掌握文化和学术的人员流散到各诸侯国,比如《论语﹡微子》说到八位著名乐师都流落“畿外封国”、“边鄙四夷”。据说,鲁惠公就曾经让宰让到京城请教郊庙之礼,并且把周天王所派之史角留在鲁国(《吕氏春秋﹡当染》)。这些都是王室与诸侯间的文化交流,对于阙里来说,应该遥远得很。即便是孔子向师襄学琴,向郯子请教官制,那都是在成年之后的二十七八岁,孔子已经有了相当的名气,否则,一名阙里的小子,不可能见到大师级别的师襄,更不可能见到郯国的国君郯子。问题是,在此之前,孔子靠什么成名,当然是靠他有知识,靠他已经是小有名气的老师。可是,他最初的知识来于何处呢?

  换句话说,孔子即使是“十有五而志于学”,说的是自己十五岁立志发奋学习呢,还是十五岁进了贵族学校学习呢?他是在哪里学习?他向谁学习?在阙里吗?按理他没有条件进贵族学校学习,应该是自学;如果他是立志发奋自学,他读的书从哪里来的?对于书中不懂的地方,又是谁为他解惑呢?
  最近看到一位姓孔的称是孔子后人的作者写的书,里面特意提了孔子的启蒙老师,说是孔子的姥爷(南方人叫“外公”),即颜徵在的父亲。这个说法可能是臆断,因为孔子住阙里,没住他们家,姥爷不可能大老远的来给外孙上课;即便是忽略这个因素,依据孔纥与颜氏“野合”的史实,一个有身份的有地位的士人,是不可能选择年龄过老的下层士人作女婿,也不可能在结婚的礼仪上有什么疏漏的;如果颜父不是士人,他就应该是个文盲,因为除贵族外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当然,也有朋友认为孔子的母亲是孔子的第一位老师。这个话用作比喻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孔子的母亲给他传授知识,就很值得怀疑了,那个时代,别说一般人家,即便是贵族家的女子都是不读书的。教育的资源相当匮乏,男人中受得起教育的都是少数,其余人不可能有受教育的奢望。

  所以,“孔子是什么学历毕业,小学呢,还是大学?”“他的启蒙老师是谁?”这些个问题,没有人能够真正回答……这成为孔子身世中最搞不清楚的尴尬。
  这是孔子人生的一团乱谜,名曰——孔子受教育之谜!
  这个谜,应该是个千古不解之谜了。因为孔子少年时期接受教育的情况,史籍罕有记载(也许已经亡佚);而其个人经历展示给后人的基本情况是——他没有学习的学校,没有启蒙的老师,没有图书馆阅读,没有人短期和长期的指导;而且,他居住在只有两块石头的200米长9米宽的一条平民居住的街上,周围都是一些没有突出品行和卓越知识的普通人,二岁死了父亲,十六岁死了母亲;再者,他还要为生计奔忙,做过不少卑贱的工作,比如管理仓库,管理牛羊,做马车夫等等……

  但是,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大学者,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位国学大师,无论是支持孔子或者反对孔子的人,恐怕都不会怀疑这一点。孔子在鲁国,在还没有离开过故乡之前,年纪还没有三十岁,就已经收了六个学生了,他们是秦商、颜路、冉耕、子路、漆雕、闵损,他们分别比他的年龄只小4、6、7、9、11岁,这是孔子收的第一批学生,其中除秦商之外,在《论语》中都是有记载的。据说,三十岁那年,齐国的齐景公携晏婴访鲁,还向孔子请教过如何为政的问题(《史记﹡孔子世家》)。而在孔子三十四岁的时候,贵族孟献子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可是,这个孔老师从来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没有进过正规的小学和大学!谁都知道,他是在贫民窟的阙里成长起来的孔丘——是那个武士(陬人)的孩子,可是后来成了伟大的圣人!

  但是,有谁知道,他的知识(以及知识体系)是怎么得来的呢?
  没人知道。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孔子身世的第二大悬疑!
  (待续)
  日期:2010-05-18 18:20:52

  ——————————————————
  2-07宗法与嫡庶
  ——————————————————
  (接前面)
  谁是小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