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云七百年》
第31节

作者: 潘国良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苏峻在接到诏书以后,果然拒绝入朝,他派遣司马何仍向庾亮复命说:“讨贼外任,远近惟命;至于内辅,实非所堪”。庾亮对于如此搪塞之举毫不妥协,当即任命其弟司徒右长史庾冰为吴国内史,郭默为后将军、领屯田校尉。庾亮认为此二人手中掌握的兵力足以对付苏峻,于是便再次以朝廷的名义发布诏书,征召苏峻为大司农、加散骑常侍、晋特进,旧部则由其弟苏逸代为统领。苏峻对庾亮的这一连串举动虽然深感怀疑,但是他与后赵之间早就结下了仇恨,不到万不得以的时候是不愿意公然与朝廷反目的。于是苏峻也再度上书表明态度,其辞曰:“昔明皇帝亲执臣手,使臣北讨胡寇。今中原未靖,臣何敢即安!乞补青州界一荒郡,以展鹰犬之用”。应该说苏峻的言辞是十分诚恳的,并且对朝廷已经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但是庾亮依然不为所动。就在苏峻举棋不定的时候,参军任让进言道:“将军求处荒郡而不许见,事势如此,恐无生路,不如勒兵自守”。阜陵县令匡术也认为事情已经到了必须当机立断的时刻,于是苏峻便下定决心公然抗命,并且大造舆论,指责执政是在施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术,同时还与祖约结成了同盟,共同讨伐庾亮。祖约的行动非常迅速,他当即便委派其侄沛内史祖祖涣以及女婿淮南太守许柳率部与苏峻会师。谯国内史恒宣不愿附逆,遂与祖约绝交。

  温峤在获悉庾亮已然轻启祸端之后,立即就想率部增援建康,吴中各郡也纷纷起兵响应。不料庾亮却不准他们擅自行事,并且还致书温峤公开表态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由此可见,庾亮所要防范的重点其实并非苏峻而是陶侃,假如他能够顺利地解决淮南,那么下一个削藩的目标必定就是荆州,其志向可谓是远大得有些过头了。为了加强战备,庾亮在人事上也紧急调整了部署,起复卞壶尚书令、领右卫将军,以会稽内史王舒行扬州刺史,吴兴太守虞潭为都督三吴诸军事。

  就在大战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尚书左丞孔坦、司徒司马陶回及时地向王导提出了他们的看法,二人一致认为当务之急莫过于切断阜陵周边的通路并派兵守卫各个渡口,如果苏峻主动出击,则我军以逸待劳、以多胜少;假如敌军消极防御,我军也足以凭借地利之便直捣其老巢。此时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一旦被苏峻捷足先登势必就会丧失战役的主动权,对军心士气都十分不利。王导对此表示认同,庾亮却无动于衷,而苏峻果然先声夺人派其部将韩晃、张健等袭击姑熟并获取了大量盐、米等军需物资,庾亮后悔莫及。

  就在两军交战之前,彭城王司马雄、章武王司马休主动向苏峻投诚,庾亮排挤宗室的恶果充分暴露无遗。朝廷当即宣布京师戒严并任命庾亮假节、都督征讨诸军事,以前左卫将军赵胤为历阳太守,前射声校尉刘超为左卫将军,侍中褚羿典征讨军事,左将军司马流据守慈湖。对于防御重心石头城,庾亮则委派其弟庾翼在未授予军职的情况下率领数百人驻守。宣城内史恒彝主动出击,进吞芜湖,结果为韩晃所败,宣城弃守,诸县饱受劫掠。徐州刺史郗鉴原本也想率部勤王,结果为朝廷否决,仍然要他专心防御北寇,这就使得朝廷在兵力上优势大打折扣。

  就在东晋内乱暴发、前赵牵挂西线战事的同时,后赵在北线也采取了重大军事行动,中山公石虎率部与代王拓拔纥那在句注陉北展开会战,结果拓拔纥那战败,为了躲避石虎的进一步打击,不得不把都城迁往大宁。前代王郁律之子拓拔翳槐依附于其舅贺兰部,拓拔纥那遣使要人,遭到了贺兰部大人蔼头的拒绝。为此,拓拔纥那与宇文部共同讨伐贺兰部,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日期:2008-11-15 22:56:57
  一,建康失守
  公元328年,温峤担心建康的安危,率部东下,为了不违法庾亮的命令,只得暂时驻守寻阳。
  而韩晃却不失时机地对慈湖发动了突袭,守将司马流素不知兵加之天生胆怯,结果一触即溃、兵败身死。苏峻率领本部以及祖约、许柳等部两万人渡过长江并击溃了近卫军的抵抗,随后由蒋凌进至舟山。形势对朝廷已然是万分危急,陶回匆忙向庾亮献计道:“苏峻深知石头城驻有重兵防守,他必然会派遣步兵从小丹杨南道迂回而来,我军应该立即在半路设伏,一战即可大获全胜”。庾亮仍然一如既往地拒绝任何建议,不久之后便听说苏峻果然从小丹杨迂回而至,并且还曾经在夜行军时发生迷路,队伍混乱不堪,不过此时后悔显然已经是无济于事了。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庾亮再度不失时机地对“革命的老黄牛”卞壶同志委以重任,任命他为都督大桁东诸军事,与侍中钟雅共同率领郭默、赵胤等部与苏峻在西陵展开决战,结果官军大败,伤亡数以千计。于是苏峻乘胜攻打青溪栅,卞壶及其两个儿子同时战死,苏峻顺风纵火,京城中的官署几乎被焚毁殆尽。丹杨尹羊曼率兵驻守云龙门,与黄门侍郎周导、庐江太守陶瞻一起壮烈殉国。庾亮本想率领诸位将领在宣阳门内组织抵抗,不料尚未列队就已经溃不成军。庾亮与其弟庾怿、庾条、庾冀以及郭默、赵胤逃往寻阳,而将善后的重任则托付给了钟雅。史书中记载了二人之间简短的对话:钟雅曰:“栋折梁崩,谁之咎也!” 庾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

  苏峻挥师入宫,褚羿毅然怀抱成帝登上了太极前殿,王导以及光禄大夫陆晔、荀菘以及尚书张闿共同环列于周围。在褚羿的厉声呵斥下,众军士未敢登上大殿,于是纷纷闯入后宫,抢掠宫女。苏峻还驱使百官劳役,纵容士兵强奸士女,府库中的金银以及财物尽数充为军用。随后朝廷宣布大赦,惟庾亮兄弟罪在不赦;同时任命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苏峻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许柳为丹杨尹,马雄为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弋阳王司马羡不甘寂寞,特意赶到京师为苏峻歌功颂德,于是得以恢复西阳王的爵位并重新担任太宰、录尚书事。苏峻在论功行赏的同时还派遣一路偏师进攻吴中,吴国内史庾兵仓皇逃往浙江,在一名士兵的掩护下得以死里逃生。

  庾亮逃至寻阳后当即传达太后诏书,加封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郗鉴为司空,他除了加官晋爵、开空头支票以外似乎别无任何手段,而且其最大的靠山庾太后也在不久之后因病去世,从而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光杆司令。好在温峤乃是当世君子,他非但没有接受太后的加封,反而对败军之将庾亮更加敬重而且还调拨了部队接受其指挥。恰好就在这时,南阳王司马汪也逃到了寻阳,他透露了建康城中的真实情况以及苏俊政令不一、贪婪残暴的诸多可取之状,于是庾亮、温峤决定出师讨伐并互相推举对方担任盟主。

  就在二位“君子”你推我让之际,温峤的堂弟温充突然提到了手握重兵的沙场宿将陶侃,并且认为只有他才是堪当盟主重任的不二人选。二人这才意识到自己皆非知兵之人,于是温峤派遣都督王愆赶赴荆州拜谒陶侃,要求他能够与庾、温二人携手,共赴国难。不过当时陶侃并不知道其子陶瞻已经殉国,他还在为无缘顾命而对庾亮、温峤耿耿于怀,因此便以自己位列疆、不敢越局为名婉言谢绝。

  温峤在屡次碰壁之后失去了耐心,于是便派遣使者送去一封书信,表示即使陶侃按兵不动,自己也要率部勤王。假如这封信如期送到的话,陶侃势必采取隔岸观火的立场,中国历史的进程或许就会彻底改写。幸好平南参军荥阳毛宝及时向温峤献策,他认为在大敌当前之际,必须与友军精诚合作、同进同退,至于双方的分歧则应该采取求同存异的方法予以妥善解决,绝不可以各自为政。温峤顿时恍然大悟,赶紧改写了书信,陶侃果然表示愿意捐弃前嫌,共赴国难。

  郗鉴当时虽然名曰防御北寇,其实不过是在广陵困守孤城,而且粮食匮乏,军无斗志,因此他接到诏书以后简直如蒙大赦,即可率部南下勤王。郗鉴虽然自身实力有限,但是毕竟久历军旅,他向温峤提出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战略,其要点就是设法将敌人困在建康,防止外逃,稳扎稳打,断其粮运,坚壁清野,以持久战的方式去争取最后的胜利。这个战略得到了温峤的赞同,其正确性在后来的作战中得到很好的验证。

  日期:2008-11-17 14:54:28
  二,陶侃勤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