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0-09 16:40:40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故事,这是真实的历史故事。
在美国铁路大发展的时候,铁路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加剧了。在把牛从中部到东部运输的铁路运输线上,有两家公司(名字笔者记不清了,不妨称为A和B吧)进行了激烈的价格战。这两个公司不断地降价,A公司把价格降低到了成本价,B公司咬咬牙,把价格降低到了成本价以下。B公司赢了,所有人都和B公司签订了合同。B公司好一阵高兴,过了不久之后,他们突然想关心对手,看看对手在生意萧条之后是什么样的惨状。果然如B公司所料,A公司的铁路停运了,但是A公司的生意却好得出奇,员工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在干什么?运牛,A公司用的就是B公司的铁路。
假如B公司的价格战是一种愚蠢的竞争方式吧,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也完全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以,袁绍完全可以从经济角度削弱曹操,这才是真正地剪其羽翼。袁绍可以上表建议以下事情:
其一,提高皇帝的生活规格。皇帝久经苦难,必须要好好享受生活,广建宫殿,提高生活质量,否则就是不尊皇帝。汉献帝到许都之后,曹操曾经把前朝皇帝赏赐的东西给皇帝使用,袁绍可以建议:不行,必须要买新的。
其二,当年汉献帝逃难,朝廷百官对汉献帝不离不弃,饱受磨难,很多人因此丧命,受伤的更是不计其数。袁绍可以给曹操上表,要求表彰这些人。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朝廷给他们封侯不过分吧?人数呢?至少也得一千个吧,一定要封有食邑的候。至于那些死了的大臣呢?要对他们风光大葬,他们的儿子也要封侯。中国一向有重视死人不重视活人的传统,葬礼越风光越好。袁绍只需一本奏章,完全可以慷他人之慨。当时,诸侯不向朝廷进贡,朝廷的钱,都来自于曹操,花朝廷的钱,就是花曹操的钱。如果把这些人封了,那么,曹操不但减少了财政收入,而且又有什么地方封给以后立功的将士呢?
日期:2013-10-10 16:40:55
其三,当时水利失修,天下这么大,经常发生各种灾害,什么风灾、水灾、火灾、蝗虫灾、瘟疫、地震等等,不一而足。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灾害,袁绍都要代表这些地方向曹操索要一笔十分高昂的救灾款,没有灾害也要制造灾害报告索要救灾款——就像现在的地方政府要突击花钱一样,如果某诸侯不报灾害,救灾款就会运到别的地方去。
其四,之前董卓做乱,田地荒芜,现在曾经的豪强回来了,是不是要把地还给人家?曹操不是在进行屯田吗?那就把地吐出来吧,该是谁的就是谁的。曹操屯田的地,可不是曹操个人的,原来都是有主人的。曹操曾经享受到“屯田”的好处--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粮食百万斛。以后,曹操就别想这种好事了。
也许有人说:这些豪强本来已经流离失所,能够活着就不错了,哪敢要地?但是人家不这么想。不要忘了,秦末天下大乱,项羽、刘邦消灭了秦朝,把土地还给六国贵族,六国贵族无功受禄,从阶下之囚变成诸侯,他们对项羽有感激之情吗?也许有那么一点,但是他们这点感激之情很快就被利益所冲淡——他们都觉得自己拿到的太少了,就开始斗起来。要知道,他们的对手是武力处于绝对优势的项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都敢乱,何况面对捉襟见肘的曹操呢。马克思说,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更何况这些曾经的豪强面对的无本万利的事情呢。不要忘了,但是的士人豪族,个个都是侵吞土地和养蓄农奴的高手,曹操不还?那么就是与天下士人作对。
完全可以想出更多的点子来,笔者在此不再赘述了。
事实上,即使没有这么多招数,曹操所把持的朝廷在经济上也是捉襟见肘。当官渡之战爆发时,双方对峙的官渡,距离许都的距离比距离袁绍的邺城要近得多,但是首先爆发粮食问题的是曹操。想想曹操是当时有侵吞天下之志的诸侯中唯一屯田的,按照史书记载,屯田第一年就收入粮食百万斛,以后再接再厉,应该以后每年的粮食收入只会更多,再考虑到曹操的兵比袁绍少,而曹操首先暴露出粮食问题,就可以知道,曹操为了维持朝廷这个花架子,花了多少真金白银和粮食。
爆发官渡之战时,投降袁绍的人,远比投降曹操的人多,说明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实力才是一切,有奶才是娘,皇帝这个花架子是不顶用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