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第4节作者:
何三刀 墩子工给红锅匠打下手,负责选材备料,讲究的是刀功。一般拜师学厨艺,师傅都要传授16种常用的刀功技法。据说最牛叉的大厨,能熟练掌握35种常食蔬果的刀功技巧,以及26种常食肉类的刀功技巧,还有22种常用水产类刀功技巧,总之他们一出手,绝对让菜品有模有样,光是让人看着,就足以赏心悦目了。
而红锅匠,当然是厨房的灵魂,讲究的是火候技法,他就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调动一切的味觉、嗅觉、视觉和触觉、听觉,将散乱的各种食材精心组织从而演绎为艺术品。而且不同的红锅匠,还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就像“文如其人”这个词语所表现的内涵一样,“菜如其人”也是一种修炼的境界。
享誉周边方圆百里的王府大厨房,是以一个诨名叫“徐墩子”的人为领军人物来压阵的。
徐墩子,年轻时就是从墩子工干起的,他在成都府河一带的菜馆酒楼辗转打过若干年的工,一直甘当绿叶,默默无闻地替那些在江湖上叫得出名号的红锅匠配菜。由于他不喜欢出风头,做事又认真,为人谦恭有礼,那些红锅匠师傅都很喜欢他,免不了在空闲时就提点他一二。后来有个姓温的大厨被武侯祠那边的一名旗人达官相中了,进了大公馆主厨,想起了徐墩子的憨厚老实和他的兢兢业业,就特意带他一同进了公馆共事。
徐墩子是从江湖出身的草莽,历来耳闻目睹的都以江湖菜为主,所谓大酒楼,也是按流行的菜式,什么新鲜热卖就推什么菜式,江湖菜居多。比如四川不产驴子,有人从北方吃到了“酱驴肉”这道菜,就带回了成都。看到了商机,自然就有人去甘孜、阿坝等藏人聚居区买回驴子来养,然后请牛屠们宰杀之后供应到酒楼菜馆。一段时间之后,成都就成了康定驴子的人间炼狱,因为红烧驴肉、清炖驴肉、灯影驴肉、酱香驴肉、麻辣驴肉、竹筒驴肉等等,花样翻新,只闻驴肉香,哪管驴哀鸣?
公馆菜,那都是达官贵人的私房菜,厨房规模不一,但主厨者必定得有一手,要能投合主人的胃口。
话说温大厨所投靠的旗人,名叫萨尔玛,当时来成都挂职锻炼,当着成都市警备司令部的司令。经过二百年的养尊处优和贪污腐化,当年八旗子弟那种“人人善骑马、个个能开弓”的时代早已结束,像他这种警备司令,能不能在舞刀时不误伤着自己,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靠祖宗荫福而混日子的萨司令,日子却是混的风生水起。他莅临蓉城不久,便组建了自己的私家大厨房,打算在这偏远之地好好享受人生。然而天不遂人愿,偌大个成都,却请不到一个称心合意的厨师!每个厨师被引荐过来之时,介绍人都吹的神乎其神,然而做到一个月试用期满,没有不卷铺盖滚犊子的。
没办法,萨司令打出了“高新诚聘、月薪一百两纹银求大厨”的广告,要广纳英才。经过比试,最后选定了温大厨。(作者注:一两银子在古代不同时期的购买力差异很大,最贵时在唐代近乎目前6000元人民币,而在清朝晚期,约相当于220元人民币。)
却说温大厨带着徐墩子进了萨府,小心谨慎地伺候着主子,生怕得罪了他。开头几天,萨司令还算给面子,做什么吃什么,可过了一个星期,就开始皱眉头了,过了半个月,就开始咕咕囔囔了,到了一个月,简直就要破口大骂了。
温大厨领了100两纹银,徐墩子也领了二十两,按说两人都应该开心才是,可是,他们大眼瞪小眼,心里却怎么也乐不起来。因为孟子说:“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是的,像打发乞丐一样,就算你给了大把的钱,你内心就真爽吗?
日期:2015-03-21 23:16:16
温大厨回忆了一下一个月来的工作经历,他想不出来到底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从白肉类(鸡鸭鱼)到红肉类(猪牛羊),从时令果蔬,到佐料油盐,他都生怕出了差错,都是吩咐采办精挑细选,采办回来还要一一过目,有的佐料要亲自品尝一下。至于菜式,他是按上河菜的地道风味来料理,每天的菜谱从不重复,费尽心思要讨主子欢心。难就难在这个主,他只做表情,却从不给你说他到底哪里不满意,而是要你去迎合他的心思。
妈的,天天像做贼一样去猜度别人,这样活的累不累呀!温大厨一声长叹,准备卷铺盖走人了。
徐墩子见状,劝温大厨冷静一点。他说,我们如果就这样走了,这名声就算丢到府河了。我们一直就吃亏在只忙着去猜测他,迎合他,却从来没有分析过,他到底真正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他想什么?他想吃屎。温大厨做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冷冷地说。
“温师,你冷静一下,莫义气用事。且听我来给你摆几句道理?”
“你说嘛,本来老子都想去撷英园听戏去了。”
“这个萨公呢,是旗人,来自北地。北菜重油盐,川菜偏辛辣。是不是得从口感味道上找原因?”
“这个还消说得?你没看见,我的菜式都尽量做的咸鲜味,过于麻辣的水煮类,一点都不敢给他上吗?”
“可是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从小就培养形成的。他会不会特别喜欢某一种菜,吃到它就像回到了童年,回到家中,回到了母亲怀里,而我们始终没有破解这个密码呢?”
温大厨听了这话,沉思良久。是的,作为大厨,经历过这一次的坎坷,他已经悟出了一点关于人生与厨艺的道理。就算是天字第一号的名厨,他的厨艺再精湛,如果他所研发的菜式,不切合对方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那这个菜式,能算好菜吗?
见温大厨不出声,徐墩子说:“我觉得吧,旗人定然以肉食为主,但肉食吃的太多,身体的消化和吸收,都是问题。据说以前,从云南过成都府,翻秦岭过黄河,再经大同入蒙古的这条茶马古道,就是专门给草原牧民运送茶砖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做点文章?”
温大厨显得莫名其妙:“茶砖?啥叫茶砖?”
于是徐墩子根据江湖传说,就解释了茶砖的来历。确实,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天天吃的是马牛羊肉,喝的是奶茶,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身体机能失衡。而茶马古道开通之后,云南人和四川人把茶叶炒熟,压制成茶砖,千里迢迢运送至大草原,牧民们在酒饱肉足之后,喝上一碗浓浓的砖茶,油腻顿消,而且通肠利便,人的精神那是既生猛又清爽呀!
温大厨听了,觉得颇有几分道理,顿时来了精神。他破天荒地坐下来,与徐墩子研究菜谱。徐墩子对江湖菜颇有些心得,献计道:根据北京人喜吃涮羊肉的原理,结合重庆码头那边船夫爱吃的火锅子,来搞一餐火锅菜。荤腥类:羊肉片,牛肉片,海味耗儿鱼,腰片,牛毛肚,黄鳝段,鲜鸭肠。素菜类:黄豆芽,白萝卜,鲜藕,莴笋叶,青蒜苗。为了让他吃的尽兴,锅中设置格子,置放清汤、红汤,任其自取。酒水上江津老白干,文君古井酒,绵竹醪糟酒和绍兴花雕。桌上特备一壶浓得带药味的砖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