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第6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府本身已有三个名厨,一个叫谢楚征,诨名谢勺子,他擅长制作成都本地上河菜,另一个叫胡胖子,是重庆府过来的,擅长渝菜及小河菜,还有一个面点师,姓花,大家叫他花卷儿。王家阖府上下七十多口,厨工杂工共有十人。王博勋是长子,家父英年早逝,长兄当父,阖府的生计都要靠他安排调度。
  却说后厨的这三位大厨,一直在王府干了五六年,虽然偶有小摩擦,但总体上还算相安无事。忽一日,成都府萨尔玛上调回京,王老爷决定将徐墩子请来王府担当首席大厨,这一消息,不啻于的在热油锅里扔了个面疙瘩,立马沸腾得滋啦啦地响了起来。
  为啥这样说呢?过去的这三位大厨,三人地位平等,工资相当,都拿着月例50两银子,都是直接对王老爷王博勋负责,后厨的行政总厨,实际上就是王老板。而听说即将空降过来的徐墩子,一来就要拿双倍的工资,而且要总管后厨事务,前面这三位有资历的老员工,即刻感到周身不自在了,尤其是谢勺子和胡胖子,同行相轻的心思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已准备好随时与空降兵叫板。
  在王景林满三岁的时候,徐墩子正式加盟到王府后厨。王景林那时还太小,根本不明白后厨里天天风云诡谲,人际关系充满了血雨腥风。他天天饭照吃,和小伙伴们照样玩耍,无所谓幸福与烦恼。
  忽一日,玩伴谢珍珠跟小伙伴们宣布:后厨里来了个狼外婆一样的坏人。小伙伴们都很感兴趣,非要追问清楚,以防备被狼外婆所害。于是王老爷便从儿子嘴里,得知谢勺子晚上在家里议论徐墩子,并将其定性为“坏人”。他觉得这局势不出面弹压,那就不行了。
  某个晚上,王老爷特意让后厨全体人员,到大堂屋里开会,主旨就是整顿后厨风气和纪律。王博勋先肯定了此前后厨人员的工作,然后讲明了延请徐总厨的目的和意义,再则强调自己无条件地支持徐总厨,谁在背后搞小人动作,谁就是跟我王老爷过不去,那么我王老爷也必须跟他过不去!
  会议的气氛相当沉闷,几个负责采买、洗碗择菜、端茶送饭、发面揉面和墩子工的人员,因事不关己,都先后表态支持徐总,服从领导。王老爷的眼光扫到花卷身上,他像热锅上的蚂蚁,东瞅瞅西望望,最后不得不表态无所谓,谁做领导,今后都会完全配合。
  而轮到谢勺子的时候,他的思想斗争更为激烈。显然,他与胡胖子是反徐联盟核心。但胡胖子是外地人,大不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而自己作为本地人,家眷都安身在王府,看这阵势必须站队,一旦孤立,丢了饭碗不说,家眷一下子还真无法安置。于是他也只好吞吞吐吐地表了个态。王老爷不满意,非要他把压在喉咙管的声音,打开扬声器广播,让大家都能听得清楚。这下所有在场的人都听见了,他说的是“甘愿服从指挥,如若不从,自己滚蛋。”

  各个击破的结果,最后只剩下了胡胖子。胡胖子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冠冕堂皇的说辞是:“想我自十五岁学徒起,干了三十年的厨房工作,虽然没有混出大的名堂,但是一直牢记恩师的教诲,坚持追求最正宗的川菜饮食制作艺术。现在有人拿几款莫名其妙的江湖菜式,骗取功名利禄,吾人实在难以苟同。道不同不相与谋,这样吧,我请求辞去现职,准备去乡下修养一段时间,潜心研发一款‘白开水炖猪尿包’,研制成功了,就再来成都府,我要求月例银5000两,说不定也会有人聘请我做超级大厨。”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王老爷的脸色显得很难看,而徐墩子憨厚的脸上,几乎看不出啥表情。于是,占了口舌之利的胡胖子,连夜收拾行李结账走人。众目睽睽之下,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去送他。

  本来王府后厨应该有四把勺子,搞了一轮阶级斗争下来,还是只剩三把勺子。
  日期:2015-03-23 21:44:40
  4、私塾徐一夫先生
  徐墩子属于那种“扮猪吃象,心头嘹亮”的人,表面上憨厚,实际上精灵得很。当然,他本质上也不是坏人。自从王老爷亲自给他立威之后,后厨谁也不敢得罪他,他的工作逐渐就顺风顺水地开展起来了。这一干,又过去了三年。
  徐墩子三年前与胡胖子的那次当众PK,表面上是人际关系斗争,实质上,却是代表公馆酒楼的传统菜流派,与代表改革创新的江湖菜流派的一次对决。胡胖子认为自己用牺牲自我的方式,捍卫了川菜艺术的纯正血统,虽死犹荣。而王老爷所赏识的徐墩子,他们的理念一致,因为社会在发生变化,不可能一千年后的人们,还在按图索骥吃着一千年前菜谱的菜式和菜品。每个时代的人,根据经济条件、食材结构、文化氛围和人际流通的变化,必然会有新思路、新菜品源源上市。

  捍卫传统,鼓励创新,这才是川菜永远兴盛的秘诀。用传统拒绝创新,或用创新否决传统,都将彻底葬送川菜的前途。要说徐墩子做人的技巧,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入职以前,就已经与老板在理念上达成了共识。所以那一场表面看似乎悲壮的PK,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可怜胡胖子自以为充当了卫道士,实际上是个牺牲品。按四川话说,他就是个“瓜娃子”(傻瓜)。
  三年时间流水般地过去,这三年里,徐墩子很少亲自掌勺,只是常常带着小少爷在厨房里玩耍,一般都让谢楚征在台前操作。谢勺子很满意这种状态:他比以前显得更加重要了。而徐墩子也很满意这种方式:他只需要安排,指导,和检查。有时候徐墩子甚至可以跟王老爷打个招呼,跑到江湖上去跟过去的师兄弟、哥们儿玩耍一段时间,美其名曰“学习取经”。吃了喝了耍了,工资照拿,还报销差旅费,天下有这等美事,岂不让同行对徐墩子刮目相看?而王博勋爱才惜才的名声,也越传越远了。

  徐墩子混得风光无限之际,跟着徐墩子常在厨房里混的少爷王景林,那些无忧无虑的好日子却快到头了。因为那次做过“锅锅窑”(即“姑姑宴”)不久,王府上下就开始准备让他开书启蒙了。
  说到读书,王府当然是有自己的子弟学校的。王景林的几个姐姐,为了将来达到“知书识礼”的包装效果,早就和叔伯的子弟们在私塾里混着。而王博勋见到自己的大儿子要亲自读书了,他就突然对子弟校原来的教育和教学质量不满起来,他放出口风,要寻访成都府的名师,来给自己的公子因材施教。
  到王府教馆,待遇优渥,束脩甚丰,这个自不在话下,于是心怀鬼胎而来应聘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甚多,其中退休教授多的数不过来。王老爷已经挑花了眼。在这个节骨眼上,徐墩子闻讯结束了公费旅游,匆匆地赶回王府,拍胸口向王老爷举荐了一个人:徐一夫。
  徐一夫是谁?王老爷瞠目结舌想了半天,也在脑海里搜索不到这个名字。后来徐墩子主动摊牌,才知道徐一夫是徐墩子的表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