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第18节作者:
何三刀 日期:2015-04-04 20:13:35
(上接第二章 第3节《乡试未中改捐官》)
然而中日战局愈加惨烈,且严重朝不利于中国的方向演化。陆上的平壤战役,清军共投入29个营计1万5千兵力防守,而日军进攻的兵力仅1万6千人。在双方战事胶着的情况下,主帅叶志超竟下令撤退,结果中了日军埋伏,一仗被歼2000人。这支人马如丧家之犬连退五百里,直接退回了鸭绿江岸,才算惊魂稍定,而日军从此得以独霸朝鲜半岛搞半殖民地。
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之战后第三天,中日海军在黄海上展开了一场生死对决。清军投入10艘战舰和8艘炮艇、鱼雷艇,共2126人,日军投入12艘战舰,共3916人,在日军炮火强三倍、航速快四分之一的条件下,丁汝昌率全体官兵苦战五个多小时,直打得翻江倒海、日月无光。此役中国损失军舰5艘、官兵上千人,而日军也被重创5艘、战死600多人。战后,李鸿章为了保持实力,令北洋海军躲入威海卫内海,不得迎战,从而让日军实际控制了黄海。
之后,经历了鸭绿江江防之战、金旅之战和威海卫之战、辽东之战后,清朝高层已完全丧失抵抗意志,至次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承认朝鲜半岛归日本统治,共赔白银2亿3千万两,并割台湾列岛给日本,开放4个通商口岸等。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远不止上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际上,日本借此更加强盛了国力,而中国则更加地积贫积弱,并奴化了许多国人。时至今日,不少小日本仍然鄙视中国人,因为我们曾经是他们“被打断了脊梁的狗”。这就是历史的后遗症,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堤外损失堤内补。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赔偿金,不得不横征暴敛,惹得天怒人怨,国家由此迅速走向了衰亡。风雨飘摇的时局,让许多国人惶恐不安,社会上物价猛涨,民不聊生,康有为等人积极搞改良方案,准备让光绪帝真正执政,而孙中山则在国外东奔西走,积极呼唤革命。
王府偏居成都一隅,地势虽远离京城,王博勋倒是觉得等来了机会。
这一天,他传话把王景林叫到大堂屋。王景林来的时候,父亲大人照例是坐在太师椅上吧嗒吧嗒地吸他的水烟袋,只顾吞云吐雾,看都懒得看他。王景林在喊了声“爹”之后,就恭立在他身侧,等他过足了烟瘾再说话。
日期:2015-04-04 20:14:55
王博勋总算完事,这才慢吞吞地睁开眼皮问道:“林娃子,眼下这时局,看来确实天下大乱了。你也不小了,自己都是养儿育女的人了,你愿攻书考试,还是持家立业,经商务农?”
听话听音,显然今天的主题是职业规划,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按王景林的真实想法,他宁愿老爹出一笔本钱,让他带上老婆和儿子,加上谢珍珠肚子里那个还不知道性别的娃娃,去成都府城安家,开一家菜馆谋生。因为科举考试太难了,也许注定就是一条不归路;而在家乡主持家业,人口众多,人心难测,况且稼穑之事他也不懂,他觉得吃不下来这个苦。说到经商,同样是做某门生意,并非是投入了钱即可赚钱,有的人做的风生水起货如轮转,而有的人却要关门破产,这个风险很大。因此,要他选,他宁愿做自己熟悉的、也是最有把握的餐饮美食行业。
他内心想是这么想,话可不能这么说,得看爹的意思。
于是王景林说:“我也极想有些作为,但凭父亲大人安排,我按您的意思做就是了。”
王博勋满意地点了点头:“怎么样,想不想走仕途,当官也是种职业嘛!”
王景林一听,心都凉了。走仕途,那就是说还是要舍死亡命地读书啊。他只得假装快乐地点头:“我做梦都想有个前途,这个还需多说?”
王博勋见状,更加满意,把翘着的二郎腿放了下来,改成正襟危坐的姿势,再问他:“你坐着说话。你告诉我一声,到底想当个啥样的官?你认为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大的官?”
王景林落座后,实话实说:“我呢,觉得如果有机会,哦我说的是如果,如果能当上一个县令,主持一方百姓的农桑水利之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生足矣!”
他爹睁着眼睛,认真地把儿子端详了一遍,以前别人拍马屁所称赞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耳垂肥厚、鼻翼丰挺”之类的鬼话浮现于耳际,看起来儿子还是有几分福相的。他点点头:“林娃子,就谋个知县,会不会小了点?”
王景林一听就叫了起来:“爹啊,当朝新科进士,还要运气好,才能当上一个知县,有的进士候缺,候的头发都白了呀,知县还小吗?”
王博勋这下严肃起来了,他说,关键是现在,这官职可以“捐纳”,也就是可以公开合法大量买卖了。由于国库空虚,以前捐个县令,要4620两银子,最近批发行情看跌,只需999两啦。据说全省这次已经有400多人捐了县官。而以前捐个知府,需要13300两雪花银,现在行情大跌,仅需3380两。从做生意的角度看,投入这些钱,假如谋得个实职,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合算呀!
这些情况王景林当然也听说一些,但政府公然批发官帽到了这个程度,令人何其痛心!可是怎么说呢,据说现在满朝文武,有七八成都是买来的官职,谁敢瞧不起靠“捐纳”而得到提拔的官员呢?
父子俩密谋之后做了个决定:花钱,捐官!要捐就捐个像模像样的地师级知府职位,因为捐个正处级县令没得意思,满街都是,大风吹飞一片屋瓦,恐怕能砸死三个县级干部。
有钱好办事,说动就动,通过一番运作,王景林终于拿到了国子监(教育部)颁发的大学文凭,以及户部颁发的任职通知书。注意:所谓任职通知书,是指某人所捐纳的钱已经收入国库,具备了候任某个级别官员的资格;但要真正当上某个官职,必须到京城候任授职,拿到组织部(即户部)任命的红头文件。而这个过程,按四川话说,就是拉关系送银子进行“勾兑”的过程,一切的猫腻尽在不言中。
办完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是1896年的春天了。谢珍珠早已生下了一个女儿。王景林正式把大儿子取了个学名叫王致用,给女儿的大名叫做王雅诗。
堂弟王青云,秀才始终也没考上,王博轩看不是个办法,这次也跟着投了点资,给儿子捐了个县官。反正一千两银子也不多,他打算还是让王青云跟着王景林走,去京城碰碰运气。
却说进京候任,谁都明白“功夫在诗外”这话的含义,那可是要拿钱开路的,而且,有钱,还要找得到门路花出去。王博勋心里的底气在于,华阳本地有个同进士出身的老乡,叫谢国治,如今在京城礼部做着从三品的大官,王博勋早已通过请客送礼搞来了他的家书和推荐信。后备的渠道是,当年的旗人武官萨尔玛老爷,应该是在京城混的不错;就算他本人退休了,人脉也一定很好,必要时也可以指望借借他的力。
万事周全。这一天春明景和,川西坝子的油菜花开得如云似锦,房前屋后茂林修竹春意盎然,而桃红李绿满树梨花的景象也很怡人。王景林、王青云二人辞别了家人,在母亲和妻儿的一片哭声和泪眼婆娑中坐上了公车,开始了向人生不可知的未来进发的旅程。
公车,是政府为送举人进京应试,和进士出任地方官而特备的马车。那时全国都有驿道,沿途设有驿站。花了钱,级别上来了,所以王景林他们也能享受公车待遇。一般匪徒都不敢劫持公车。但此去山高水远,也不排除个别穷凶极恶的歹徒,连皇帝老儿的车队也敢抢。为了安全,他们堂兄弟二人都打扮得像游学的读书人,一看就是穷学生的模样;实际上,他们的鞋底里和小衣(即『内』裤)里,都逢了一万两的银票。哎,买官只是个开了个头,跑官才是要命的系统工程啊!而他们身上,都只带了五六百两现银,以及老婆给的一些体己钱,就算遇到强人打劫,损失也只有这么大了。
(第二章 第3节《乡试未中改捐官》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