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古十年 —— 一个古董小贩子的江湖故事》
第11节

作者: 滥竽充数的演奏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古玩作为一种商品时,有它很大的特殊性和局限性。首先你得喜欢,对它感兴趣,才会去买,纯粹当做投资的人是很少的,然后真赝和认知又是一道很大的门槛,那么你得有人引导,大的要有经纪人,国外的老牌大收藏家很少有自己懂的,他们喜欢,但有专业的人员扶着走路。而且古玩这个商品,过了真赝的门槛之后,又有价值的门槛,同样是十块战国的同类型的玉放在你面前,哪块才是有收藏价值的?这个价值是不是已经被市场透支了?还是你只挑最好的买,不考虑短期的回报。矛盾及在于,古玩这个东西向来都是属于中长线的投资,而古董商们为了周转,大多数的生意都是短期的行为,该压的货压不住,不该压的却被压死了。

  这生意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无非是你从哪里进货?又把它卖给谁?别相信那些从乡下农民手里淘个宝的事了,这样的事,要说发生在二三十年前倒还是多的,但现在说出来,只会是个笑话。农民大哥们比你更爱看鉴宝,更做着挖出个瓶罐卖个天价的白日梦。事实时,你想把它当成一个长久的生意,都得在这个生意圈子里,慢慢摸爬滚打出一条自己的渠道。而维持这个渠道,远比留一两件东西重要,即使那真是个宝。问问这行当里的大大小小的古董商行家们,它们每年过手多少国宝?真的是国宝。可是有几个人靠卖一两件东西就发财了?当然,有命特别好赶的时机特别好的人,真的靠一两件东西就赚到第一桶金的,但这样的人和事真的屈指可数,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各种原因周转不灵导致多年心血付之东流的例子。

  一个机会,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陷阱。你可能因此打开一个新局面,也可能因此陷入一个难以摆脱的泥潭。所有的生意都是这样,人生的选择也是如是。但是,付出总有收获,最起码,还有回忆,对吧。那么,回忆到哪儿了?
  日期:2012-03-29 18:06:27
  <6>大树下好乘凉
  他坚持不要在医院里过元旦,于是过了基本的治疗期就出院回家了,只是间隔着还要到医院做治疗。
  接下来的日子我很忙,学校的课业到了学期底,年前又行家生意都在抓紧转货收账,我几乎天天都熬夜,在学校熬夜习功课,回家熬夜琢磨古董。但我忙得不亦乐乎,很有成就感,俨然一副预备大夫和古玩行家双剑齐佩的感觉。

  一日,行家送来两对晚清光绪的单色釉杯子,一对胭脂水,一对柠檬黄。这种釉色的杯子巅峰期在雍正,而晚清光绪的,各个方面都差了好多。这批晚清的东西都是一个人定的,十几件做个整数一起出掉,回笼点钱应付年底。一会就送出去了。
  我看了一眼,把盒子盖上,两眼望天,有点不屑一顾。
  我老师歪在沙发上,拿在手里还是反反复复看了好一阵。
  都拍了照了吗?他问。
  都拍了。我说。

  我看看。他说。
  我拿出相机给他看。
  怎么没有口沿图,底图,细部图?他问。
  我答不上。我想这些东西不都是一堆撮处理出去的吗?晚清的货色,又不是什么好东西,拍个整体立面留个档不就行了么。可嘴上却找借口,答:哦,最近赶着考试,周六回来一下就去学校了,所以没细拍。
  他也没说什么,只默默的弯腰把这些盒子一个个都检查了。

  这样的场景一次次的发生,也许是因为我学业忙,也许是因为我眼光高,从来,他只给我挑最好的看,常对我说,这个好,这个是这类里最好的。。。。如此这般,把我惯坏了。对于所谓二流三流的东西,我多是瞄一眼,应一声,然后两眼望天。
  他身子不好,精力也差了,我常在旁边发大议论见解,青铜器,玉器,陶瓷,家具,漆器,金银器,文房杂项。。。。我觉得自己看了不少东西,这些年来往的资料也是我一手整理,信手拈来烂熟于心不敢说,但样样我多少都能白活一点:这个对那个不对,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如何有神韵那个器型如何饱满端庄,这个该买进那个该卖出。。。。。一副少年得志指点江山的意味。非精品不藏,非极品不收,我好似颇有见解。

  这段日子我过得很得意,时不时还一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自我感觉良好。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便是如此吧。
  --------------------
  日期:2012-03-31 17:41:50
  ---------------------
  其实我不算个很轻浮的人,只是年轻人有的毛病我都有。比如冲动,比如心急,比如沉不住气。好处是我还算懂事勤奋,当然也是相对而言。
  虽然小时候也淘气过,但自从读书懂事后,我只知家世天赋什么的,都不如人,反而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一席之地,所以我把所有的希望和筹码都压在读书进学上,每次考试试卷发下,若是因不懂而做错的,我会失落,‘怎么这样笨?’,进而落泪;若是因不努力或者粗心而出错的,不用老师家长批评,我会自己关上门自扇耳光,有次竟扇到脸颊红肿嘴角流血,直把老师家长都吓得不行,以为我心理上出了问题。我想我心理上的确是有问题,而且可能还不轻。

  处丨女丨座的优点在我没什么体现,缺点到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纠结和自虐。我也学过乐器和游泳,进行过一些半正规的训练,别人都是被督促练,我则是每次训练结束后,都自己加练,我没什么音乐天赋,也没什么运动天赋,但我想勤能补拙,我多练多游,总会多些感觉。上大学后,除了功课以外,在技能训练上我也是严格要求,我不知道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总之,我样样都不允许自己比别人差,我不如别人的都加班补习,加练!即使别人都不屑的,我也认为本事学到了就是自己的,将来总有用得着的地方。记得那时有一项训练手臂手腕悬空操作稳定性的练习 —— 在一个大概接力跑交接棒长短粗细的木棒中间栓一根绳子,下面垂一块铅板(重量视难度而定),双手握住木棒,把绳子慢慢卷起再慢慢放下,以训练腕力和稳定性。这种训练是部队里用的,早年当过兵的应该都知道。学校里的女生大多都逃避这样的联系,因为练了第一次,隔天练拿筷子都是抖的,可我却练得很认真,因为我认死理,教官说什么我信什么。

  报考院校的时候我不是没犹豫过,这种专业和学校,我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以后恐怕很难分配找工作。但是我不信,我认为只要我学得好,难道还技无用处吗?学校里学马列学毛邓,别人应付,我也认真的在学,我想搞清楚它里面的道理和存在的原因。我是真的信。
  我就是这样傻,傻而无脑的执着。因为我相信和投入的很彻底,所以往往也受伤害的很惨痛,这个问题不在于这个社会的不公,而在于我自身,年轻的我处理不好自身和外界的关系,不明白个人努力和客观因素之间的作用,不明白人生各个阶段的起伏,人应该怎样去努力,怎样去做事,怎样去看待得失,又应该怎样去平衡自身的感受,成就健康健全的生活。

  我一直有些看不起商人,看不起商人的性质和手段,这多少有点无知的自负和自命清高。直到有一天无大树遮阴,我要直面阳光烈日,为了所谓的理想沦落为一个江湖走卒的小贩子时,可想而知那种天上地下,顿面现实的茫然无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