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古十年 —— 一个古董小贩子的江湖故事》
第18节

作者: 滥竽充数的演奏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真正入手去介入买卖,是从南北宋八大窑系中南方窑口的湖田窑和吉州窑开始的。除了一些图录,真正扎实可靠的资料并不多,只有江西的文博机构出的几个小册子,被我在火车上都翻烂了。这些盏类底足到底有哪几类?到底都有什么特征和规律?纹饰承前启后是如何演变的?有何意义?。。。。。。往往已有的资料是不足以解释和概括所有的遇到的现实问题的。于是我长期都是处在一个吃饭睡觉都在想着东西的状态,往往睡到半夜突然会坐起来,对着电脑查资料琢磨。做买卖就必须要给上家一个交代,我不能拿自己辛苦积攒的一点路子开玩笑,这些上家都是浸淫古玩航多年的老行虫,我不殚精竭虑心血耗尽怎么能跟他们做对手生意?这还不叫眼力,这只是基础。

  有些东西,能让你安心踏实的睡去,而有些东西,则让你食不甘味辗转反侧。听人说早年玩鹰的人,训练成败的关键就要熬鹰,不让它睡,就耗着,甚至残忍到在它翅膀上或爪子上系个铃铛,一动就惊醒,打个盹都不行。鹰是这样熬出来的,而所谓的眼力,也是这样血汗钱买出来,心血磨出来,熬出来的。
  你能熬得起,方能入得这一行。
  其实哪行不是这样。
  ----------------------
  日期:2012-05-23 11:34:43
  ----------------------

  <12> 我有我快乐
  很多藏家行家后来见到我,基本都是一副下巴快掉了的样子:“怎么是你啊?”因为他们实在不能把古玩论坛上那个言语犀利插科打诨满嘴泡妞扯淡一副中年猥琐男姿态的ID“茅坑里的石头”和眼前的这个我联系起来。等他们接受了这个坑爹的现实之后,进一步会好奇的问:你怎么会喜欢这个?很少有年轻女孩喜欢这个弄这个的。
  我都笑笑,不知道怎样答。
  历史是说不清的,这世上从未有真正的历史,每个时期每个立场的人都是从自己的利益需要出发来去诠释历史,这利益,有政治利益有经济利益,也有情感利益。而文物的价值之一,就是尽可能的保留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让我们可以从中揣测当时人的生存状态和审美情趣。它给了你一个可以进行时空旅行的工具,如果有心,一辈子可以当几辈子十几辈子几十辈子用。。。。。。

  只要有心,只要看的足够多,曾经的世界就会以这些遗留物为载体,在你的脑中勾画出一个基本的面貌,甚至有时是一个片段,异常犀利清晰的片段。读史记,想看看商周青铜器,战汉金银错玉器漆器,某些文字记载的场景因这些载物而立刻被生动的复原,读佛经,或许更要看看佛教在中土最辉煌的时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读唐诗,你或许想看看唐代的金银器,宫廷乐器,读宋词,你或许也想看看宋瓷,读明清文人笔记,或许更想看看明清的室内布置,他们究竟过的是一种怎么样的生活?

  与其说是对历史感兴趣,不如说是对人感兴趣。各个时期各个时代的人们,究竟如何而存在?依赖于什么而生活?最关键的是——从何处获得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
  生活的乐趣,精神的寄托。。。。。。“这是由于一种本能的冲动使然,也还是有一种信心支持着这一冲动。。。。。这些东西有一天会被另一个思维着的神经所掌握,会要和这精深攀谈,是他愉快,安慰他。曾经有人们对我们这样说话,而成为我们在这生命的荒野上的安慰一样。”
  生死无涯,何作舟楫。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生命的答案只有付出生命才能获得解答,而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揣摩古器物的过程给了我们扩展生命长度的机会,可能依然找不到答案,但却能获得慰藉。有个人在旷野上呼喊,隔了一千年以后的你听到了,想落泪,但胸腔里是温暖的。
  你有你寂寞,你有你快乐。
  -----------------------
  日期:2012-05-25 17:32:58

  围板用攒斗工艺装饰成这种镂空(其实叫镂空也不标准)形式的罗汉床,本来就很难做得好看。这是由于这种形制造成的,下盘太重容易显得笨拙,下盘太轻就成了“一推就倒”,关键还是上面的镂空围板很难和下盘的腿足取得一个刚好的平衡,不如光板的好把握。所以这种类型的家具并不是很多。做得不多,做得好的更少。王世襄先生书里有一个光板直腿无束腰的罗汉床,入“简练”一品,他在分析完结构后评价其为——“从结构到装饰都采用极为简练的造法,每个结构都交代的干净利落,功能明确。不仅在结构上合理,在视觉上也是优美的。无单调之嫌,有隽永之趣。”

  到了清中后期,就是乾隆后期以后,有一种围板偏矮,细密的透雕配牙板浮雕的形式的罗汉床,还做得不错。这种清中后期惯用的细密的透雕,虽不是明代家具的那种简洁的风格,但如果处理的好,也可入“秾华”一品。简单有简单的好,复杂也有复杂的好,关键还是各部分的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搭配是否得当。还是设计和做工。“秾华”和“繁琐”,一品一病,只有一线之差。

  贴一个国外博物馆类似这种秾华风格的清中后期的罗汉床。做得还行吧。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一类型的看得多了,有了比较就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还可以什么是差口气。
  这两件如下图。这两件才值得欣赏和收藏。是明清家具优美的代表。
  日期:2012-06-11 17:07:03
  <13>沦为工具?
  一个个暗夜中,我在灯下摩挲着器物,反复的翻看着,找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一个个暗夜中,我在轰隆隆的列车硬卧里窝着,周围是陌生人的气息和鼾声,窗外掠过沿途暗夜,都不曾停留。
  我离开了集体生活集体的工作环境,踏上了一个古董贩子的行家之路。这条路是如此的寂寞和孤独,困惑。。。。。有人说:人最苦的莫过于心灵的焦灼和煎熬。我想是的吧。
  不懂货,不懂人,在浩如烟海的器物和捉摸不定的人物里,我觉得特别的迷茫和孤独。开门的东西我搬不动,买卖不起,不开门的东西让我坐立不安,食不甘味,在这鬼魅丛生的行当,没有朋友没有师长,人人都为了利益而存在,人人都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立场。最初的独自买卖湖田娃娃碗略获的小收获一过,巨大的困惑和前路的选择又让我陷入迷茫和煎熬。

  湖田娃娃碗,是南宋景德镇青白瓷窑系诸窑最重要的一支——湖田窑的典型代表器。我因为一些特殊的带有运气性质的机遇,和AB君一起从江西人手中买入,一摞摞的捧回省城,卖给省城的行家。当时,这样的品种还不太被市场接受和认可,当时国内的藏家们,玩陶瓷的,还是追逐明清瓷的多,什么康熙青花,五彩,甚至晚清民国的浅绛彩之类。我们只是凭着一种新人的冲劲,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偶然的获得了这样的机会。这样经典宋器的品种,卖不过一件晚清民国粉彩碗的大路货色,可是市场就是这样。

  东西是我们帮大行们跑的,每次从江西带东西回来,我们必须先交予大行们挑选,他们挑走最好的,剩下的,我们自己才有权处理。而我们这样的新人,手中也没有客户资源,最好的又被他们挑走了,差的那些,我们只能拿到网络上摆地摊。那时网络还不是很发达呢,没有什么人真的会在网上买东西。我们没有办法,只能又转回头和大行们商量着“一枪打”,就是最好的东西我们也不敢收多大行的钱,差点的他们也帮忙处理,能给我们赚一点点扯平差旅费就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