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即使这样,也是很困难的,大行们总是拖欠着钱不给,或者以一两件东西不开门或者品相问题等等扯皮,拿不到钱,我们急的焦头烂额。催得紧了,大行们便说:这是给个机会你们学习,给你们一口饭吃,不然我打个电话给江西的XXX,人家直接就把东西送过来了,哪还要你们跑?
我听了便不敢做声。这行当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两头的,一头是客户资源,一头是一手货源。我们是夹在中间的,没有经验没有路子又没有眼,大行们的话虽然势力可是实话,真真是赏口饭给我们吃的。
AB君心里很不悦,他们要把最好的东西自己拿去找客户。
人人都想自己混出一条路来,可这是个江湖,想走出一条路来,哪有那么容易。折腾了几趟也确实是卖出去了几只碗,正得意时大行的电话来了:“你们还不知道水有多深,药还没有吃饱吧。”
果然,问题紧接着就来了:行里的互相踩踏,卖出去的东西客户又说XX专家说的东西不开门,你们得给我退;最好的几只卖出去了,次一点的就跟本没人要了,挤压的货就把那几只赚的钱给扯平了,到头来一算,还不如一枪打都让大行拿走呢。这时候我们才开始醒悟过来,生物链的存在自然有它的道理,同样的东西,在我们手里,和在大行手里,是不一样的。
AB君愤青了,大骂行业混乱,社会不公。我端着茶碗默默的,没有做声。我想:没有什么不公的,人家行了多少年的路,投入了多少的精力和资源,才赢得的客户信任度和资源控制力,他得到市场的高回报,是应该的。这是个江湖,资源高度垄断的江湖,对于我们这样的新人,如果不拜个山头,是无法立足的。
我转回头找大行,希望他原谅我们的幼稚和愚蠢,重新接纳我们入他的圈子,我们一定按他的要求做,交足学费,肝脑涂地。
AB君不赞同,他们认为既然辞了公职出来做这行,就是希望自尊和独立,他们相信靠着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走出一条路来。他们说我这样,是甘于沦为别人的工具,没有出路没有出息的。
我心里五味杂陈。沦为工具,是吧。我交付出了重要的东西,是因为我想获得更重要的 —— 我想看到更多的好东西,那些深层次江湖中沉积的大货,那些高端行家闪烁的目光。这一切的一切,如毒药般吸引着我追逐迷恋。我会为此给出我能给出的,我身体里的血液,我生命中的时间,直至被更多人看重的 —— 灵魂的自尊和精神的独立。
值得吗?只要目标足够有吸引力,你便不会去想过程值得不值得的问题了。
-------------------
日期:2012-06-12 11:15:38
<14>
“你还不知道什么叫‘好’!”—— 在这个玩藏圈子里,如果你得到这样的评价,那真是。。。。。。需要好好反省反省了。相对于区分真赝,分析路份,判定年代等等,综合评判一件物品的价值,或许需要的代价更大,需要交的学费更多,需要行的路也更坎坷。
一百件唐代越窑的玉璧底盏摆在你面前,东西都对的,都老的,但要你从中挑出两三件值得留的,值得收藏的,你能挑吗?知道该挑哪几件吗?没有足够的综合阅历和专项市场经验,你只能凭着直觉和表面现象去赌,心里是没底的。你没看过足够多的好东西,没看到过够多的各个层次的东西,不知道它们都散布在市场的什么角落,你的判断从何而来呢?
专家鉴定也好,行家市场买卖也好,藏家鉴赏收藏也好,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其基础是理论知识和市场阅历,科班专家往往强于理论知识,行家往往胜在市场阅历,而藏家,则更要懂得分辨,看人比看货更重要,国际上大藏家,都是看准了人,由着几个人扶着走路的。
老一辈的国宝级古器物专家,如瓷器的孙瀛洲及徒弟耿宝昌,玉器的张永昌,书画的徐邦达等等,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早年的古董商或者古董商的学徒出身,但不是每一个学徒都能成为专家的,他们强在有实践经验更善于总结归纳,先学习前人总结的理论,然后在充分的实践中去理会和领悟,不断的思索琢磨,再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前人的理论,充实自己也给后人一个更好的指引。实践和阅历是基础,每个人能在实践和阅历的基础上领悟到什么,总结出什么,就是各自各修为了。但是没有足够的实践和阅历,再聪明的脑袋再灵敏的眼睛,都是没有用的。
馆藏文物和私人手中收藏的文物,怎么说的,有些品种胜在馆藏,这是有特殊原因的:比如清宫的旧藏,康雍乾时代的珐琅彩瓷器这个品种,它们从来就没有怎么流出过宫廷,晚清民国时期因为动乱流出过少量,但也是很少的部分,所以私人手中即使有,其种类和质量也是无法和馆藏相抗衡的,再就是建国后出土的东西,有些重要的墓葬窖藏,一被发现就被国家立刻保护起来发掘了,因为保护的好,所以基本都在当地或者上一级的馆藏中,比如湖北的曾侯乙墓,出来的很多器物之前确实没见过,私人收藏的也的确无法与之相比,但是先秦战汉楚地的青铜器,非常精彩的,私人手中有没有呢?有,很多,都是湖北老江陵荆州一带出来的,国家还来不及保护的,通过私人渠道流出来了。再比如前些年唐高宗和武则天儿子李弘谥号孝敬皇帝的墓被盗,后来被即使控制住,更早一点的唐代法门寺地宫的发现,等等,都是属于这一种。不然这些东西又流入私人手中了。但这些东西被发现研究之后,却给了很多古董商藏家一个重新评估自己手中东西的机会。以前搞不明白的,现在因为有了可靠的考古依据,终于可以搞明白了。
但是,看得见的是少数,看不见的是多数。君不见周天子麾下的一个小小的曾国的侯(曾侯乙)的墓葬中就是这么的奢华,那么,周代更高级别的贵族墓葬中会是怎样的东西呢?周天子的墓葬呢?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金银器真的就只此一家吗?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那么多的石窟造像里面被敲去的佛头哪里去了?
正常人用大脑想一想就知道。这些东西都有,都在的,只是你没有渠道没有能力去接触。这个江湖虽然混乱,这个市场虽然复杂,但是沉积的好东西之多,也是外行人难以想象的。鬼魅丛生又极具诱惑。但国内外的大行大藏都有他们各自活动的圈子,你只有挤进他们的圈子才能看到好东西,你只有挤进他们的圈子才能够交流交易,这个路子是要交学费的!要钱买出来的的!要货铺出来的的!要精力钻营出来的!! 别说‘我就是欣赏啊,我就是喜欢啊,艺术就是高尚的啊,文物就是承载历史的啊,谈钱铜臭啊~~~~~~~~~’之类。那或许是清高,那或许是一种方式,但那不是爱。爱,是要付出代价的。
---------------------
日期:2012-06-12 12:09:00
<15>
我们都是看着西游记长大的一代人,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首插曲《青青菩提树》:
青青菩提树,宝象庄严处,
经过多少岁月,依然苍翠如故.
仰参菩提树,遥望故乡路,
几多朝朝暮暮,漫漫云烟无数.
历经坎坷终无悔,未教年华虚度.
面对大千世界,功过从何数,
愿此身化作菩提,护众生光照千古.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