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古十年 —— 一个古董小贩子的江湖故事》
第21节

作者: 滥竽充数的演奏会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也有人说,这个世道,是越来越公开,这个市场是越来越透明,一件东西一出来,整个行圈相关门类的人,几乎会在同一时间收到资讯,捡漏?是越来越难了。
  那么,什么是捡漏呢?在地摊上淘个宝就是捡漏吗?

  我谈谈我理解的捡漏——
  举个例子吧:
  05,06,07年的时候,中国古代陶瓷中的唐宋陶瓷这个大类的市场,陷入了低谷。欧美人不买了,香港人不来了,国内的收藏市场虽然风风火火,但都在疯的是明清官窑,唐陶宋瓷?没有多少人懂,没有什么人玩。老一辈玩这个的藏家行家们都是80年代那一拨兴起的,这会儿早已垂垂老矣,几乎退出市场,守着压货,看着新兴的资本市场,不知所措。

  年轻一辈的,90年代进入这行的,此刻也都想趁这明清官窑的风火赚一笔,积累一笔。可这次资本追逐的狂潮,是因为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兴起。这种资本,是强劲的,炙热的,疯狂的,行家们绝大多数都无力与这样的资本竞争。可人都是买涨不买跌的。大多数的行家尽管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还是拼尽了全力,在周边追逐着。很多有实力的同行,合伙从美国欧洲香港的二三级市场,买回些明清瓷的中档货,什么康熙的青花五彩,清中晚期的官民窑等等,提供给国内疯狂的市场。别以为古董都是外流?这就是一拨强劲的回流,哪里出的价高往哪里流罢了。只是这些都是玩古代陶瓷最浅认知的东西。老外们会把这些靓仔货处理卖给中国人,而真的好东西,他们没那么轻易拿出来的。他们在等着你懂,引导着培育着你懂,因为你懂了以后还是要回头跟他们买更好的,他们再在那些更好的东西上叫百倍的价。现在便宜点卖给你只当是培育这个内地这个庞大的新兴市场罢了。

  在这个时期,也有不少的唐陶宋瓷的精品,出现在国际拍卖大市上。而遗憾的是,很多90年代以来新入行的行家,懂得人,凤毛麟角。因为这种代表着更高的,形而上的审美的东西,这辈的行家没有接触过,系统学习过,没有经历过它们高峰的市场。
  而有那么几个极少数的人,买下了这几年出现在国际大市的这批东西。而这些人,无不有着各自的原因。但相通的两点是:一是他们都是发自心内的认可唐陶宋瓷,二是他们早年都在唐陶宋瓷上交过学费。有的是主动交的,有的是被迫交的。那些学费交的无比心痛。那些坚持的时光也无比寂寞,可这一刻,市场给了他们回报。
  再就是09年,美国次贷危机,几场国际大拍的专场,无人出价或者价格低得惊人。几件欧美大藏家流传有序的宋瓷精品又被这几个人以超低的价格收入囊中。
  现在回头再看,那两次真是唐陶宋瓷百年来最便宜的时候啊。
  国际大市,无人出价。
  而买下来这几批货的这几个行家,则稳稳的操着这些战略资源,慢悠悠的,淡定的看着这个市场。最好的在他们手里,而这个市场还在迂回向上,他自然底气十足了。
  无数行家后来无不拍大腿后悔。悔得肠子都青了。可是,为什么不想想,为什么机遇会垂青他们呢?

  一个行家,他的成绩,是熬得足够长,投入的足够多,慢慢积累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董这生意虽然充满鬼魅,但本质上和其它生意并不二致。机遇,是只会垂青那些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坚守的人的。你看到他在某个时机捡了漏,那是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在这个行业,这些渠道投入了足够多,如果没有之前的铺垫,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轮不到他。他就是捡到了,他拿着,也是没有用的。

  他们熬得足够久,别人熬不下去的时候,他们还在熬。于是,就在这绝大多数人都不看好,都熬不下去的时刻,胜负就见分晓了。
  人生就是这样,熬不下去的时候,熬一熬,再熬一熬,或许机会就来了。
  人生无漏,所谓的捡漏,只是对你过去辛劳的补偿和奖赏罢了。
  --------------------
  日期:2012-06-14 17:26:32

  <18>明清瓷,基本功
  谈及唐陶宋瓷,似乎明清瓷是买卖货,不重要。非也。对明清瓷的熟悉,是基本功。常看些电视节目专家鉴宝之类的说,抱着一摞盘子,专家能看到正面就知道背面写的是什么款。然后大家觉得好厉害啊,果然是专家啊。其实,这只不过是看明清瓷的基本功罢了。你去拉个正经开档做个十年八年明清瓷生意的,估计都比专家强。
  05-09年这个回流的大潮,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在这段时间,我和几个人合伙,把宋代的名窑,湖田窑吉州窑的中档器往外面卖,也把明清瓷器中的中低档器往里面买。我是几个合伙人总最弱的一个,跟着学习的成分比较大,在那个阶段,有人愿意带带我,看看东西,已经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我虽然以前也看过一些,但真的接触市场,真金白银的要判断,选择,做决定,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明清瓷器不像唐陶宋瓷,因为年份偏低,无法做热释光的检测,只能靠人眼判断。
  虽然,像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康雍乾珐琅彩这样的品种,我们能见到的摸到的,极少极少,但市面上,藏家行家手里的,明清二十几个朝代,官民窑,各个品种,还是非常丰富,令人应接不暇,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什么品种好,哪个朝代哪个品种好,哪种品种常见,哪种品种稀有,哪些品种虽然好但已无空间,哪些品种还有生意做的,如此之类,是除了真赝以外,都需要考虑的。
  每次跟行家出去看货,前辈老板不叫坐也不敢坐,人家讨论什么,也不敢轻易插嘴。但必须要调动起十二分的精神去观察和学习。能给你上手的机会是有限的,回到酒店,觉也睡不着,满脑子都是东西,都是这一天看的东西的特征,在脑子里转,做梦都是这些。
  “彩瓷看彩立辨!还用看胎看釉吗?!你这样看,我们一天也看不了几件东西的!!!”
  我抱着一个道光官窑款的斗彩缠枝莲纹碗看了又看,出门后同行的行家大哥就给我手机发了一条这样的短信。我看着短信,额头细细的汗冒出来。。。。。
  斗彩的官窑,这种最常见的缠枝莲纹的碗,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本来只看彩头,看色彩的变化,就可以分辨。每个朝代都是不同的。只因为我是新手,见得东西少又心里没底,才要那样又看胎又看釉又看款的。
  晚饭我也没吃好,说实话,跟他们出来看东西这几天,我没一顿吃好,没一觉睡好过。吃完晚饭又去另一家看东西,货主拿出一件雍正款的胭脂水小橄榄瓶和一件道光款的胭脂水梅瓶。我又是抱着看了很久。
  最后同行大哥两件都没拿。出门后我小心的问他,“那雍正的胭脂水和道光的胭脂水。。。。。。”后面的话没敢说。
  他看都没看我一眼,自顾自上车了。
  我又额头直冒汗。回到房间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3点多收到他短信:“那两件东西都不开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