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史话连载(上部)》
第17节

作者: 随风约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06 16:37:39
  再看看重耳,在柏谷这个地方,不知道该去哪,怎么办呢?春秋时人的惯例就是,遇到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事情,就占卜,于是重耳就占卜。重耳也有自己的目标,他想去齐国或者楚国。因为齐、楚是大国,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重耳手下跟随他出奔的头号谋士狐偃给他提出来建议。
  狐偃是狐突的儿子。狐突是太子申生的党羽之一,也是一个大忠臣。在申生讨伐东山皋落氏之后就销声匿迹了,也没有参与里克等人的行动。狐突的女儿嫁给了晋献公,生了重耳,另一个女儿生了夷吾。也就是说,狐突是重耳和夷吾的外公。狐偃就是重耳的舅舅。
  狐偃对重耳说:“你不要占卜了,齐、楚离咱们太远,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的打算,我们不能在窘困的时候去投奔他们。如果我们去在窘迫的时候投奔他们,那事后一定会后悔的。按照我的考虑,我们最好去投奔狄国。狄国接近晋国,两国又少有来往,狄人愚昧,也怨恨晋国。他们离得近,危险少,易于到达;同时和晋国少来往,能帮助我们避祸;怨恨晋国,就能帮助我们,和我们共担忧患。我们去狄国,观看晋国的动态,观察诸侯的所为,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

  狐偃的一番话很有启发意义,投奔狄国的意见也充满了创意。当然,我们不得不揣测,狐偃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只是他没有说出来告诉重耳而已。
  当年晋献公征讨狄戎获得胜利,才有的狐突、狐姬、小戎子、狐偃、狐毛等人来到晋国,狐偃的母国正是狄国。如果重耳去了狄国,自己作为本地人,肯定有很多便利。另外,根据后来狐偃为重耳制定的逃亡路径,他们还是去了齐、楚这样的国家,颠沛流离,一行人好几次差点没死在半道上。早知这样,为何不趁着齐桓公霸业巅峰的时候前去投奔呢?狐偃的考虑有一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不管怎么说,最后成功的是重耳,这当然离不开以狐偃为首的智囊团的帮助,虽然这成功来的太晚了。

  这样重耳一行人就去了狄国。跟着重耳的,有五个人,因为史料版本不太相同,很难判定这五个人到底是哪五个,但可以确定的有:狐偃、赵衰、胥臣、魏犨、贾佗。这五个都是社稷之臣,在除了贾佗表现平平(日后帮助赵盾实施晋国新法),其他每个人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都是这个时代一流的人才。

  但也仅仅局限于“一流”人才。这个时代,还有几个超一流的人才,虽然他们的名气远不如这几个一流人才。
  日期:2014-08-06 16:38:01
  重耳在狄国居住了一年,晋献公又让七舆大夫之一的贾华去找夷吾的麻烦,贾华是太子申生的党羽,但估计和公子夷吾有些瓜葛恩怨,要不晋献公也不会让他去干掉夷吾。
  夷吾于是逃出了屈,他也不知道去哪,就想学他哥的,也去狄国。他的谋士,郤芮,同样给了他很多建议。
  郤芮,是郤豹的儿子。晋献公曾经进攻翟柤,郤豹带领着士兵率先登上了翟柤的城池,获得大胜。这一战,郤豹扬名立万。郤氏家族也在晋国站稳了脚跟。
  郤芮说:“我们不能去狄国。我们逃亡的晚,却投奔同一个地方,这就有共谋之罪。况且两个兄弟一起出奔,住在一起,互相心生恶意,如果一起归国,很难继承君位。我们不如投奔梁国。梁国临近秦国,秦国国君亲近我们。我们国君老了,您如果去梁国,骊姬也会害怕,必定向秦国求援。因为我们在梁国,骊姬肯定会原谅我们。“

  好一个郤芮,这一计谋可真是万全之策。梁国,在黄河西边。秦国也在黄河西边。黄河西边的几个国家相互依存来对抗西戎部落,同时梁国和晋国几乎没有任何来往。郤芮同时也没有打算直接去秦国,因为他知道,秦国这时的国君---秦穆公有虎狼之心,不能亲近,但是又不得不借助秦国的力量。根据这段话,我们大概已经知道,夷吾对国君之位已经很向往了,因此郤芮也会直言不讳。同时,郤芮也担心,国内势力在晋献公死后的变化情况:如果里克等人获胜,骊姬党失败,那么就可以依靠秦国的力量回国继承君位;如果骊姬成功,也必定会害怕晋献公生前的好朋友秦穆公,这样也不会做什么加害公子夷吾的事情。

  夷吾听了郤芮的劝告,同时,夷吾也在国内留下了两个人做内应,一个是郤芮的弟弟,叫郤称。还有一个,叫吕甥。
  在梁国待了两年,国内晋献公越来越老,骊姬惶惶不可终日,害怕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回国挑战自己。但是公子重耳远在狄国,没有什么消息,而公子夷吾在梁国,借助秦国的力量,时刻威胁自己的安全。于是骊姬派阉臣披给公子夷吾送了一个玉环,解释前嫌,希望夷吾能原谅自己。
  日期:2014-08-06 16:38:46

  又过了四年,到了鲁僖公九年,晋献公去世,里克发难,杀掉了奚齐、卓子、骊姬,骊姬党被杀光了。国内的里克、丕郑等人把未来的君主之位定在了公子重耳的身上。里克和丕郑让一个叫屠岸夷去狄国告诉重耳这件事,希望重耳回国即位。
  这似乎是一个好的时机。因为里克和丕郑本来打算的是杀掉骊姬后让秦国来插手晋国内务,决定国君的人选。但没想到,里克等人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事情,为了避免秦国的插手,直接跑到狄人那里,找到了公子重耳。这个时机重耳有魄力去把握么?
  事实证明,又是因为狐偃,重耳放过了这个机会。狐偃讲了一套大道理,说:“您不能回去啊。坚固的树木在于有树根,树根不坚固,最终树叶会凋落。做国君的人,只有知道哀乐喜怒的节度,才能训导民众。不以丧父为哀而求回国,难以立足;趁乱以求入晋,非常危险。以父丧为乐,那哀事肯定很快就发生。喜欢祸乱,必定会懈怠德行。喜怒哀乐的节奏都弄反了,你去当谁的国君?“
  重耳念念不忘君位,说:“如果不是丧父,我代替谁为君?如果不是祸乱,谁肯接纳我回国?“
  狐偃说:“丧事和祸乱有小有大。父丧是大丧事,兄弟之乱是大的祸乱,你都碰上了,因此难以成功。“
  于是,重耳就推辞掉了。
  这一番说辞,说的云里雾里,最中心的思想就是你不能趁乱入国,不能趁父亲死了入国。说的很有道德制高点。但是看后来重耳是如何入国的?杀了侄子,趁着祸乱,进入晋国成为国君,甚至不惜自降身价,把自己当成秦国的臣子看待。这些也都是狐偃的主意。

  狐偃是真的觉得这样做不好么?估计不是,这些都只不过是拿来糊弄重耳的说辞。而狐偃不想让重耳回国,最根本的原因,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首先,国内是里克、丕郑掌权。重耳回国能杀掉这两个人么?肯定不会,那么里克、丕郑仍旧掌权,狐偃就不会是权力核心的人物,地位很尴尬。即使重耳成为国君,狐偃也不能翻身。
  同时,因为权力在里克、丕郑以及七舆大夫手里,重耳回国危险系数相当大,国内或许有重耳的亲信,但是重耳估计没有收到他们的什么消息,也就是说,这些国内的眼线都失去了作用,对重耳没有任何帮助。重耳有的,只有屠岸夷的一片说辞。兴许这就是里克等人设下的圈套也说不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