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史话连载(上部)》
第22节

作者: 随风约会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一样东西,在西方,是上帝,在东方,是天道。
  当然了,也有人会借此机会,希望能看见一些抨击时政的话语。我不愿意这样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出了问题,那就是每个人的问题,谁都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只去贬低别人。

  史书中推崇鬼神,当然就不是“纪实“,因此我觉得说《史记》如何如何真实是不靠谱的。更何况,《史记》中很多非鬼神性质的记录,错误更是很多。这不能去怪司马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六国史料都被焚烧殆尽,让司马迁去怎么写呢?能写成这样实属不易。《史记》至少配得上很多赞誉。
  推崇鬼神,虽然不是纪实,但是可以折射出很多东西。《三国志》为啥读起来索然无味,全然没有《史记》一般?高中时代的我,自习课上读着一大本史记,满满的都是文言文,却丝毫不觉得无聊。但是看着旁边带着译文的《三国志》,却怎么也看不出兴趣。这是司马迁和陈寿文学水平的差异。
  《史记》,里面有一种文学功底。看春秋时代的历史,《左传》、《论语》的史料价值很高,《国语》、《春秋》自然也不低,另外还有《公羊》、《谷梁》这样的春秋传记。《史记》中记录的春秋事迹,大多都是从上述的几部史料中整理下来的。整理的并不是很详细。对于战国历史的记载,那么就应该首推《史记》,其次是《战国策》和诸子百家的史料,当然,还有一本《竹书纪年》。这是《史记》的一大功勋。

  读过这本书的都应该知道,《史记》记录的历史,只有大约三分之一是秦代以前的,也就是“先秦“历史。其余的,很多篇幅是记录的秦末起义、楚汉争霸,还有就是大汉建立天下后的事情。那部分内容很详实,读起来津津有味。仅仅拿先秦部分的不忠诚记录来贬低《史记》,实在不是一件科学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废话,我们还是言归正传。
  《左传》记录的这个事情,很明显不是真实的。虽然我个人愿意相信它的真实性,因为我也信鬼神,或者说我希望这个世界上有鬼神,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但是,就现在的价值观来看,这个事情就是不真实的。那么不真实的记录为什么会被这么详细的编造呢?

  那么首先,《左传》的作者(不知道是谁,左丘明也好,吴起也好,曾子也好)是为太子申生表达不满的情绪。他太喜欢申生了,死的太突然,还没有他的戏份呢。于是,就像后来的很多作者一样,给申生加上主角光环,来这么一出。当然了,申生也确实是一个很让人喜欢的角色。
  还有,狐突和申生的深厚情谊也是作者想要表现的。可能之前《左传》中没有太多机会来表现,于是作者在这里弥补一下。
  另外就是关于那个预言,晋国将在韩地遭祸。这就是预言性质的东西,这类东西的实现概率在《左传》中几乎是百分之百。
  日期:2014-08-10 15:40:52
  鲁僖公十三年,晋国出现了天灾,大荒年。晋惠公无可奈何,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内的民众饿死。于是,晋惠公就舔着脸向秦穆公求救。

  也不能说是舔着脸就去了。他可能只是觉得,秦、晋两个国家现在很友好,自己国家到了灾年,友好的国家理应帮助一把。
  秦穆公实际上不是什么大度的人,他还念念不忘河西之地。但是,他也害怕晋国的强大,这个邻居还必须要好好做。他问子桑和百里奚,都说要帮助晋国,于是他卖给了晋惠公粮食。
  丕郑的儿子丕豹现在在秦国做官,他建议秦穆公,趁着晋国有灾年去讨伐他们。秦穆公有点犹豫,但还是说:“我讨厌的是晋国的国君,晋国的民众有什么罪过呢?我帮助邻国的人民,不能向天下展示秦国失去道行。“
  公孙枝看出了秦穆公还很为难,于是他说:“君主您卖粮食给晋国,晋国的民众会认可您的高尚品德,同时讨厌他们自己的国君。”
  秦穆公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不再犹豫,卖粮食给了晋国。
  公孙枝的一番话我不知道有什么逻辑点。晋国有了灾难,肯定是晋国国君向秦国国君请求援助,秦国国君帮忙是应该的,国内的功劳,最后肯定是要归到晋惠公身上,晋国的民众对秦穆公认可一下倒是有可能的,但绝对谈不上讨厌自己的国君。
  大概公孙枝也只是蒙骗一下秦穆公吧。毕竟秦穆公被公孙枝耍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于是,秦国派船只,通过黄河,把粮食送到下游的晋国去。这被秦穆公命名为“泛舟之役”。运粮食的队伍从秦国国都雍城到晋国国都绛都连绵不绝。晋国的灾年算是顺利度过了。

  第二年,也就是鲁僖公十四年,沙鹿发生了崩塌事件。卜偃再次说不吉利的话:“过一整年,晋国就要几乎亡国。”卜偃这种只会说风凉话却一点忙都不帮的人,我历来看不惯。
  风水轮流转,这话不是说着玩的。今年你的灾年,明年就是我的灾年。鲁僖公十四年的冬天,赶上秦国有灾荒了。秦穆公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己对晋国的那些恩德,于是一点都不多想,马上派人去晋国请求帮助。
  晋惠公倒是很慷慨,记得秦国立自己的功劳,于是就派船只,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去送粮食。
  晋惠公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咨询一些吕甥、郤芮这两个人的意见,因为他们是有智谋有远略的。但是晋惠公身边偏偏养了一些小人。
  虢射,这个人因为晋惠公而留名青史了。他是晋惠公的舅舅,对晋惠公说:“你答应给人家河西之地作为贿赂,没有实现诺言,现在如果给他们粮食,人家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不会觉得咱们对他们有恩德,对咱们的怨恨也不会减少。”
  实际上,虢射说的话,从大层面上看,是半对半错的。人性确实如此,你对别人有很多功劳,人家答应如何如何回报你,你很高兴,结果呢,人家最后啥也没给你。等到人家又出事了,你去帮忙,回头你出事了,人家如果过来帮忙,你当然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也许你是一个好人,不计较这些,你俩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可是秦穆公偏偏是一个爱计较的人,他时时刻刻都算计着自己的那些得失如何如何。这么看,虢射的话一点错误都没有。

  但是,以德报德是自古以来的好传统。我们天生就知道,别人对自己有恩德,要回报。人与人之间如此,春秋时期的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否则就会失信,那对大国来说是很可怕的事情。
  晋惠公听了虢射的话,说了一声:“然。”表示同意了。
  晋惠公旁边还有一些正人君子一样的人物。这种人表现的很正人君子,但实际上内心中却是个十足的小人。他们既不能帮助君主,又不能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只知道赌气子,也没有什么政治智慧。
  日期:2014-08-10 15:41:35
  例如庆郑。庆氏家族也应该是一个比较久远的家族,在晋国有一定的根基。庆郑也算是受到了晋惠公的信任。他对晋惠公说:“我们已经赖掉了土地,现在又舍不得粮食,忘记别人的好处,背弃恩德,如果我们是秦国,也一定看不下去了。秦国一定会攻击晋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