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事如烟》
第33节

作者: 铁匠彭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没有喜宴喜酒,人们喝着掺了红糖的水,便心满意足地慢慢散去。只有那些孩子们还聚在打扫一新的洞房里,聚在他们熟悉的新娘子身边,不断地试图掀开红盖头,看一看本来就很熟悉的新娘子的容貌,似乎人一旦盖上了红盖头就会生出许多变化似的。翠兰忍无可忍,便忽地一声掀开红盖头,惹得孩子们一阵哄笑。翠兰的脸红扑扑的,又羞又怒,好看极了。王伟德倚在门框上,看着翠兰傻乎乎地笑了。

  晚上,待激动的忙碌了一天的父亲母亲都休息后,王伟德又到圩墙上转了一圈,被守卫圩墙的村民嬉笑着赶了回来。
  “还不快去洞房去,在这里掺和什么。”
  “就是啊,冷落了新娘子还了得,哈哈……”
  王伟德笑着离开圩墙,吩咐大伙不要掉以轻心,便刚回家去。待进了门,看到翠兰正端坐在床沿上撅着嘴,气呼呼地瞪着他。
  “咋还不睡啊,翠……嗯,娘子。”王伟德嬉笑着一把搂住翠兰。
  翠兰气呼呼地一把把王伟德推开,王伟德没有提防,竟被推得一屁股坐在地上。翠兰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哎,我说娘子哎,如今我已是你的夫君了,你妇道人家的,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三从四德’看来我还要抽时间好好给你讲上一讲。”王伟德坐在地上,也不急于起来,摇头晃脑地说道。
  翠兰闻言别过头,依然撅着嘴巴,理也不理他。
  王伟德嬉笑着从地上站起来,猛地一下就扑到翠兰身上去,把翠兰狠狠地压在身下。洞房里顿时陷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一声声呻*,一阵阵春色旖旎。
  在王伟德家的屋外,一个男人静静地矮身于一棵柿子树下的阴影里,听着新房里传来的动静,咬牙切齿地淬了一口唾液,悻悻地离开了。
  日期:2014-05-29 11:16:30
  婚礼后的几天,王伟德还沉浸在幸福里。他走在外面,人们朝他嬉笑着打招呼,叫他新郎官。他嬉笑着回应,开始像个大人一样互相开一些玩笑。
  又过了一些日子,土匪依然是杳无踪迹。天气渐渐开始变热,从南方刮过来的暖风吹拂着大地,地里的小麦渐渐褪去了青涩的外衣,开始变黄。金黄的麦穗儿沉甸甸的,绒毛一般的麦芒也开始变的坚硬,变得张牙舞爪。布谷鸟不知从哪里飞了过来,整天在枝头布谷布谷地叫,似乎在催促人们赶快来收麦子。
  人们知道这个时候是安全的,土匪不会在麦子还没有收好的时候来打扰农民。他们狞笑着计算着日子,总是等人们把麦子收好晒好,装进麻袋里的时候才来。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收麦子的时候就面临着两个敌人。一个是土匪,一个是坏天气,人们必须要和这两个坏家伙抢时间。
  在麦子成熟的那几天,必需要趁着好天气尽快收割,万一遇到阴雨天,雨打风吹的,麦子头重脚轻弄不好会倒伏在地上,麦粒落在地上,几天的功夫便可能会生了芽,所以这些日子里,村民们忙得像个陀螺。他们先要找一片空地打好场,用石磙把松软地土地压平碾紧,然后才去割麦子,把麦子一捆捆地铺在空场上,用黄牛拉着石磙碾麦子。谁家要是没有黄牛的话,就只好一家老小齐上阵,拉着石磙围着麦场转圈圈。

  晒干了的麦子宣腾腾的,被石磙压的发出哔剥的呻*,麦粒从麦穗里滚出来。待到太阳快要落山,村民们用木叉把压扁压烂了的麦秸秆叉起来,堆在田间地头。麦秸即是牛的食物,也是农家人生火做饭的燃料。麦秸堆的高高的,像一座小山,又像一座庙宇。功夫细致的人家堆的麦秸垛很好看,麦秸压的结结实实的,边缘修的整整齐齐,亮着齐整崭新的茬。通常麦秸垛都修成长方形,有一个像屋檐一样漂亮的垛顶。也有修成圆形的,像一只大蘑菇。

  有的村民需要完整的麦秸秆,比如修葺房屋的时候,屋顶上需要铺一层厚厚的麦秸秆。他们把麦子码的整整齐齐的,所有的麦穗都挤在一起。人们抱着成捆的麦子摔在石磙上,麦粒被摔的头昏脑涨,纷纷从麦穗里滚落出来,伴着人们亮晶晶的汗珠,落在光滑的晒场上。
  等所有的麦秸收拾起来后,麦粒躺在麦糠的怀里,像孩子一般不肯轻易离开母亲的怀抱。这时候,人们便把麦糠和麦粒一起收拢起来,堆成一堆。头带草帽肩膀上搭着白毛巾的老农拿来了木锨,瞅了瞅风的方向,于是便站在上风口,铲起麦粒便扬起了木锨。

  麦粒和麦糠一起被木锨扬到半空中,阳光抚摸着它们,风在它们耳边喃喃细语。于是,麦粒和麦糠分开了,它们彼此松开怀抱,各奔前程。沉甸甸的麦粒借力落在风的后方,而麦糠乘上了风的翅膀,和风一起飞翔了一段路,才慢悠悠地纷纷落下。
  如此三番五次之后,即便是最亲密无间的麦粒和麦糠也松开了怀抱,依依惜别。麦粒光秃秃地躺在一起晒着温暖的太阳下,它们看到孩子们嬉笑着从它们身旁跑过,小鸟儿在蓝天上盘旋,接着便要落下来。小鸟热心地想要带着麦粒去游玩,把它们含在尖尖的嘴里。孩子们呼喝着,挥舞着树枝,还有的拿着弹弓驱赶小鸟儿们,阻止麦粒的冒险。麦粒失望地叹着气,在温暖的阳光里闭上了眼睛,进入漫长的梦乡。渐渐地,他们泛着青色的细嫩肌肤被晒的金黄,泛着喜悦的光泽。

  日期:2014-05-29 21:02:37
  孩子们在麦忙季节里是最快乐的,他们并不需要干很多重活。这个时候,天气变的炎热,田间地头的瓜果成熟,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红扑扑的番茄挂着枝头,翠绿的黄瓜隐藏在藤蔓中,青涩的毛桃长着一层绒毛,翠绿的甜瓜安静地躺在瓜藤里。小河里也同样热闹,青蛙在水草从里蹦蹦跳跳,小鱼儿在水底的草丛里游来游去。孩子们嬉笑着下了河,打着水仗,河水清澈见底,他们像鱼一样在水草丛里钻来钻去。傍晚的时候,大人们也拖着一身疲倦下到河里,带着一身的灰尘和麦糠,细碎的麦糠漂浮在水面,随着一圈圈的涟漪向四周扩散,惹的孩子们又怒又笑。

  新麦子晒干后,人们用石磨磨成了面粉,面粉透着阳光和青草的香味。他们摊煎饼、蒸馒头、擀面条。嫌天气炎热的人们捞起了凉面,伴着青翠的黄瓜丝和新鲜的蒜泥,吃的津津有味。每到饭点,人们都端着大碗,成群结队地坐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或者阴凉的大树下,哧溜哧溜地吃着面条,聊着天,回忆着死去的孩子和昔日美好的时光,或喜或悲,或哭或笑。阳光透过枝叶婆娑的枝头,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影随风动,人随影移。

  收完了麦子,端午节也到了。按照习俗,他们家家都煮了一些鸡蛋和腌制的鸭蛋。还有一些人家拿出了珍藏已久的鹅蛋,似乎一整年来就只等着这一天来享用。鹅蛋的个头很大,差不多比两个鸭蛋还要大。大人们都舍不得吃鹅蛋,都给了孩子们。而孩子们也似乎下不了口,不停地把玩着,互相比较着谁的更大。

  另外,这一天人们还要煮一锅蒜,新鲜的蒜头被煮的软软的,一点也不辣。人们把煮好的蒜头盛在碗里,端到屋外面,和邻居们一起坐在墙根下,或者坐在磨得光滑的树根上,互相聊着天,吃着大蒜和鸡蛋。粽子无疑使奢侈品,这年头,家家都没有一把米,吃粽子已成奢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