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在中国的市民,是越来越感觉到生活压力的沉重性,而这股压力也已然辐射到了农村。让小富即安的农民们无法再安心度日了。娃们要养活,要上学,要婚嫁,成本远非以前了,高的多了。还有生病,养老,都是花大钱的地方。虽说农村有医疗保险,低保之类的福利措施,可就那点钱还不够医院医药费涨的钱;物价大肆上涨让每月百十元的低保也抵没影了。如果还死守着几亩田地按部就班地种水稻,那就等着挨穷了。现实让农民也不能安分了,水稻一种一收过后,就纷纷进城找钱了,好挣点血汗钱度日。对于我的乡亲们来说,他们短期进城务工或是干脆抛荒(指将田地抛弃不耕种,让它自然荒废)后呆在城里,其实内心是不情愿的,他们是恋家的,谁乐意远离家乡,在城里过着没尊严的日子。没日没夜地干着繁重的体力活,挣的钱却少得可怜。可有什么办法呢?泥巴田里是变不了很多现钱的。在极度劳累的夜晚,我想他们也动过在农村创业的念头,甚至也想到了美好的未来吧。可到现在没人去创,我想怕是两个问题难住了他们,让他们退缩了,不敢再想了。一是创业项目和投入资金在哪里?二是技术及信息支持有谁能提供?光这两点就理解了他们为什么舍近求远,远离家乡进城揽活。如果说是受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制约了他们的创业,这话搁现在说,有点不准确了。四五十岁的乡亲们,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有好多人是没上过学的,文化水平确实有限。但对于二三十岁的新农民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中学毕业的比比皆是。而他们依旧没有推动农村致富的进程,我说这应归为观念问题了。他们习惯进城打工,其实这是有原因可寻的,进现钱快,几乎没有风险,不用整天费脑筋------这些就够了。至于创业资金,技术之类的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问题的问题了。
日期:2011-11-6 21:24:00
2
抛开话题想这么多,说这么多。我就是感叹一下,在农村创业之艰难。接着话题说,对家乡创业的四条路径分析了一下,对于芦冲村来说,只有两条路可行了,要么搞种植,要么搞养殖,也可以两种方式一起搞。这是个前提方向!而后便是关键问题,是什么项目?资金在哪里?技术可有支持?这是个头痛的问题,但又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陷入深思中------
我不知道李村长是怎么知道我回来了,但细想一下,农村里不比城市,到处都有盯人的眼睛,不然也就没有饭后的谈资了。不知是谁看见了跟村长说了。李村长捧着茶杯上门来了,在我的记忆中,他长年捧着茶杯。那玻璃茶杯寿命长,都结上厚厚的一层褐得发黑的茶碱了。李村长六十来岁,习惯梳着大背头,就像画中伟人们的发式。走路喜欢挺胸别肚,背着双手,这是他几十年的标志性动作。父亲见李村长上门,很恭敬地迎上去“他大爹来了,快进屋坐。”
“听说耀祖回来了,也没看见他出来转嘛。”
“他刚回来,说是累了,在家休息着呢,耀祖,你大爹来了。”父亲在外屋喊道。我不得不出来了,李村长坐在大椅子上,满面笑容地看着我。
“大爹来了。”我问候道。我不知道,一个姓张,一个姓李,从哪儿论的辈。大人从小就让我这么叫。母亲给村长续了茶水。
“在城里呆习惯不?”村长大爹问道。
“还行。”我道。
“他从上大学后就在城里呆了,七八年了,就是不习惯也习惯了。”父亲接过话茬。村长大爹点点头。
“城里没有咱村里空气好吧?”他接着问。我点点头。
“嗯,城里污染得厉害,自然没咱村好。”他自语道。沉默了一会,村长大爹抽出一支烟递给父亲,父亲似受宠若惊,双手接过香烟。这是少见的,从来都是村人递烟给他村长抽的。他点上一支烟,抽了一口道:“你这回来是呆几天就走?还是------”
“他不走了,想回来创业了。”父亲抢过我的话。
“创业?------呃,好嘛,创业好嘛。”村长大爹点点头。
“可想到准备做什么了?”他吐了一口烟雾问道。
“我想了一下,要么搞种植,要么搞养殖。”我道。
“噢,搞种值,搞养殖好呀,在农村也只有搞它们了。如果搞种植,你准备搞什么呢?”村长大爹问道。
“我还没想到,不过能肯定一点,我想搞来钱多的,来钱快的。准备明天就去县里了解一下信息去。
“呵呵,来钱快的,来钱多的,那成本肯定也是很高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哟。”村长大爹微笑道。
“莫听他说,他哪有那么多钱搞呀,种点旱粮就得了。”父亲说道。
“耀祖他爸,你可不要这么说哟,年轻人,有文化,有志气。搞点高成本的东西未尝不可的。” 村长大爹对我父亲说道。
“如果能搞起来,我就带领乡亲们一起搞。我会把东西两处傍田全部用来搞种植,冲田重新划分,每家分一点,种植水稻,保自家食用就行了-------”我很兴奋地在村长大爹面前勾勒我的梦想。
“家里该来人了,我得回去了。”村长大爹起身说道。目送着他走,我心里不明白,他听着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走了。送走村长大爹后,母亲走了过来。
“小鬼,你跟他说这些做什么?嘴没把门呀。”
“我怎么了?”我不解。
“你怎么了,你怎么不过脑子想呢?自己想想吧。”母亲显然生气了。
“你都胡说些啥呀。”父亲也有点生气。
“我没说啥呀,我就说说我的创业规划怎么了?这有错吗?”我急了。大人们的心思,我真的不懂。
“你这么搞,我是不同意的,你妈也是不同意的。”父亲道。
日期:2011-11-7 9:40:00
(顺接)“这么搞怎么了?”我不解,我反问道。
“你没看你大爹都不爱听了,自己想想吧。”他们俩不理我了。回到房间里,我还是不解。我这才说一点,他们就有如此反应,那要是将我上学时的规划说出来,那还了得?为什么他们反对呢?为什么呢?想不通,不想了。接着想我的创业,这才是正事。
吃过早饭,我便出门了,我不愿再呆在家里窝着了,有点闷得慌。拿了点零用钱,跟父母说了一声要去城里就走了。沿着塘埂向村公路走去,三三两两的乡亲擦身而过,彼此打着招呼,显得都很客气,我最喜欢这种民风了。不像孤身一人在城里,半天碰不到一个说话的人。
“耀祖哥,啥时回来的?”李桂荣骑着轻骑踏板车擦身停下来。
“回来有两三天了,昨天你爹说你家来人了,真的来人了吗?”我问道。李桂荣是村长的孙女,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村里人都说她长得不像女人(性格),整天是嘻嘻哈哈,见谁都是那么的客气,嘴总是那么的甜。
“哪有呀,我爹昨天在外不知被谁给气的,回来冲我发了一顿火。”李桂荣说道。
“他怎么冲你发火呢?”我不解。
“他生气就见不得我笑,骂我不是男孩子。”
“你爹就是重男轻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