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史书闻鬼哭----正读 资治通鉴》
第2节

作者: 夜读史书闻鬼哭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19 12:02:23
  003立长还是立贤?
  公元前四零三年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赵简子、智宣子选择继承人的事,司马光打了一个包,放一块说。这个对比太强烈了,说服力指数五颗星,赵宋皇帝不被忽悠都难。自古以来,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很多人都想插一竿子,利益绝对大大的,但风险也大大的。当年,明朝永乐皇帝想要废太子,立更像自己的朱高煦,征求解缙的意见,解缙的一句“好圣孙!”虽巩固了太子的地位,但却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他在蹲了五年大牢后被活活动冻死,一代才子就此殒命。

  司马光很好的借助了编书的平台,夹带着自己的私货影响皇帝,中国文人这种文字游戏玩得太多了,藏头诗是这个学科分枝的巅峰。中国人想要表达自己意见,直抒胸意有多难!最近,看到一篇文字说《红楼梦》表面写的是才子家人,暗里写的是明亡清兴的历史,本以为是胡说八道,后来一查这一说历史悠久,并不是新提法,蔡元培先生的考据派就是这个观点,可见不是空穴来风,如果真是这样“满纸荒唐言”就更好理解了。

  赵无恤真贤还是假贤,很值得一问,竹简能在袖子里藏三年?老先生可能也未必相信。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要立什么样的接班人,立贤还是立长,猛一看,还用问当然是立贤,当然要用好人当领导啊。但贤与不贤怎么评判?康熙皇帝废太子,闹得兄弟几个各分一拨斗了个死去活来,老皇帝差点也被政变推翻。贤与不贤的评判很主观,恐怕很少有人就认可自己的兄弟比自己贤,凭什么他接班没我的份,不都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谁还不知道谁吃鼻涕时候的囧样。立长,就没有这些问题,长还是少,上帝决定,谁都得服,争也争不来,大家都别觊觎,维持团结政权才能稳定嘛,排排队吃果果,前面的先吃,就没那么多事,可惜司马老先生怕是不懂。

  日期:2014-11-19 12:03:21
  004移帅还是让马?
  公元前四零三年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鐸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智瑶与赵无恤的第一次交手就此展开,一开局,智瑶就要让赵无恤让一只马,不然就直接将军。是移帅还是让马,赵无恤没有像韩、魏两国一样自毁长城,而是选择直面强敌,这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每天在宫里一呆,左佳丽右美女,白天喝喝小酒,晚上赋赋诗,这样的生活想想都美得牙打颤。选择开战,安逸生活必然不保,性命也堪忧。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从这一点上说赵无恤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猛士。赵无恤不仅是猛士也是智士,他选择了府库不如邯郸实、城墙不如邯郸厚的晋阳作为最后的决战地点,颇具远见卓实。城墙厚、府库实,没有人替你出力,你自己去玩吧,玩死你。说不定还有自己人朝你开黑枪,外战没打就可能在内耗中垮台。

  日期:2014-11-19 12:04:18
  005逼兔子咬人

  公元前四零三年
  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智瑶不是二杆子,就是迷信权力到了疯狂的地步,自己抓了大小王,四个二,就敢打明牌,这不是找死么。兔子急了还咬人,你这是掐着别人脖子让人服,但凡有一点力量的人都会出于生存的本能踢你两脚。再强大也要低调,不然很容易被群起攻之。楚霸王不懂这个道理,公然结果了天下共主,还以为别人不敢把他怎么样,结果就是自刎乌江。
  魏桓子与韩康子听到智瑶潜意识不受控制有感而发的感叹,拉袖踩鞋,手脚并用,心情激动可见一斑,共识就此达成。这个生动的细节让史书有了可读性,让历史人物走下了神坛,桓子和康子像极了被人绑票的张三和赵五,听说迟早要撕票,两人摸摸小手,目光如炬,不用一句话就达成了统一战线。这样的描写都要归功于另一位司马老先生――司马迁,但这是不是历史的真实,需要打问号,多半出自太史公的合理想像,属于历史的再创造。因为年代久远,历史的有些细节无从考证,这样的再创造,小子认为不仅可以接受,还应当受到推广。但再创造应当有一个限度,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把神话与历史杂揉到一起,可读性是强了,但却失去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后人只能当作文学作品看。这一点太史公的分寸拿捏很准,想像只是填补历史的空白,这比起当下胡乱演绎的历史剧又不知道先进了多少。

  日期:2014-11-19 12:08:05

  006智瑶之亡
  公元前四零三年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智瑶灭亡之前忽视了一切响起的警报,对韩、魏没有任何防备,他迷信实力和威权。把同盟军想得过于单纯了,岂不知是自己单纯了。同盟之所以达成是因为有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一旦消失,同盟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可能。智瑶将最终吞并韩、魏的心迹一剖白,敌友立分,内哄必起,他却还大梦不醒。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之间虽联合抗日,但双方总是摩擦不断,这都是在提醒着双方,最终的敌人就是现在的友军,日本这个共同的敌人一消失,双方就开始深沟高垒,架枪架炮对准对方。

  智果因为先见之明逃过一劫。可惜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总是受不到君王待见,没有活生生的失败做参考,对于眼光放远未来的人,大家都不喜欢。农耕文明造就的小农意识,到现在也没有消除,大家都盯着眼前、盯着当下,现在没有用的事,没人认真琢磨,这种实用主义思想是中国在文艺复兴后全面落后西方的罪魁祸首。毕达哥拉斯在教授弟子学习几何时,有个弟子问他,学这玩意有什么用?老毕鄙视地回敬他,你想有用,那就给你一块钱。西方人很早就领悟到不能用有用没用来评价知识的价值,不然相对论会从何谈起?元素周期表又何以被发现?甚至此刻我们使用的键盘也不会存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