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前传——你所不知道的虢国史》
第8节

作者: 大意觉迷
收藏本书TXT下载
  许多人心中早有预感的大变乱终于发生了,太子宜臼逃离了宗周,投奔外祖父西申侯。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幽王勒令岳父交出自己的儿子,遭到拒绝。怒不可遏的幽王亲率大军围困申侯的都城。正当西申侯苦苦抵抗周人猛烈进攻的时候,犬戎突然出现在幽王大军的后方,随行的还有姒姓鄫人。
  说来奇怪,褒姒是姒姓诸侯国所出,按理说幽王应该亲近姒姓诸侯。但是鄫国却与犬戎联手攻击幽王,可算是一综历史谜案。从现有资料分析,幽王与褒姒的结合并不是靠正常的联姻,而是幽王讨伐褒国,褒人献出褒姒,看来幽王与褒国并非同盟关系,而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国语》中的伯阳父说了一大堆关于褒姒来历的传说,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将褒姒妖魔化成一个祸国乱政的妖女,借此来逃避自身的责任。

  鄫国原本是起源于山东地区,早在商朝就已经建立,称为上鄫。武王伐商之后由于国君与武王之母太姒同姓,所以算作是姻亲之国。西周时期,鄫国的分支与姞姓噩国在汉水流域发展,小有成就,不想在厉王时期遭到攻灭。鄫国改由姬姓贵族担任国君。那么在宗周附近的鄫人可能是厉王时期从汉水地区俘虏的战俘后裔。像秦人一样,这些鄫人也被安置到抵御犬戎的前线。这样就可以理解鄫人为什么会憎恨周王室,而勾结犬戎袭击幽王了。

  幽王做梦没想到,自己居然会遭遇到腹背受敌的境遇。在三方的夹击之下,幽王与伯盘兵败身死在骊山之下。《吕氏春秋》对幽王败亡的编造了一段绘声绘色的故事,说幽王为了讨褒姒欢心,用击鼓的方式引来诸侯救援。从而失信于诸侯,等到犬戎真正入侵之时却无人援救,被攻灭而死。到了《史记》中把击鼓换成了烽火,就是后世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但从先秦文献来看,幽王是主动出击围困西申,反遭偷袭,无论是击鼓还是烽火求援恐怕都来不及吧?

  日期:2012-09-09 13:06:56
  (接上文)
  犬戎、西申侯、鄫侯顺势向宗周进发,将宗周一举攻陷。周王室自灭商以来,第一次尝到了异族占领的耻辱。占领宗周之后,犬戎将周王室的财富抢掠一空,扬长而去。西申侯则率领姜姓诸侯,在自己的领地拥立太子宜臼为王,并号称天王。
  虢石父在听到幽王被灭的消息作何反应,我们无法确知,不过既然三门峡虢国墓发现了虢硕父青铜器,据此推断,虢石父想必是丢下宗周的防务,逃亡上阳避难去了。当然由于相关器物是盗墓所致,虢石父的墓葬没有确认,所以缺少进一步分析的证据。
  西虢随着虢石父的逃亡,人心有所涣散,在这时候出现一位叫虢公翰的人主持大局。虢公翰与虢石父是什么关系无法知晓,此时西虢乃至整个周王室的安危都系于虢公翰之身,他有必要站出来维护周王室的正统性,不能纵容姜姓、姒姓诸侯连同犬戎随意拥立周王。他在西虢境内一处名为“携”的地方拥立幽王的弟弟余臣为王,是为携王。自此,周王室一分为二,互相攻击。

  犬戎则乘此时机在周人的腹心地区横冲直撞。由于周六师的战斗力已经大大衰弱,基本没有力量维持局面,以宗周为中心得西国地区治安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大批贵族纷纷将家传的青铜器掩埋至地下,率领家族成员四散奔逃。秦人们率领数千士兵与犬戎展开殊死搏斗,东国诸侯闻听宗周陷落,也纷纷派出援军前来救助,却发现西国已经出现了两个周天子,为谁而战,是诸侯们驱逐犬戎的同时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犬戎之乱表明,西周王朝经营了二百多年的防御体系,居然漏洞百出,周天子们好高骛远,只知道竭力号令东国诸侯开疆扩土,却没有能力解决家门口的治安问题,作为宗周西边门户的虢、虞(夨)两国都没能发挥作用,最终还是要靠东国诸侯前来勤王。
  日期:2012-09-10 11:52:55
  (接上文)
  虢石父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关头,像父亲虢公长父一样,又带领大批武装逃往上阳避难,导致西虢正式分裂。西虢另立虢公翰,拥立携王苦苦支撑。由于上阳地区虢人武装占了大头,已经相当于独立政权,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北虢;而西虢本土武装大大减少,已经难以维持西虢的状态,只能称之为小虢。
  犬戎入侵之时,那个敢在周天子眼皮底下骄横称王的夨国又到哪里去了呢?目前来说还没有比较明确的解释,那么我只能根据现有资料推测夨国的动向。首先夨人应该是跑路了。这一点可以用春秋时期的事例来进行分析。话说秦穆公时期发生一件事,秦穆公乘马的右服脱缰而跑,他赶忙派人去追。一直追到岐山之下,发现一群野人已经将马匹宰杀分食。秦穆公并没有怪罪,而且说吃了马肉不喝酒要伤身,于是赐给野人美酒,与他们痛饮而去。后来秦晋韩原之战的时候,岐下野人出动三百人参战,协助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

  到了战国时期,秦惠文王称王之后,秦人制作了十枚祭祀用的石鼓,并在上面刻上诗歌以示纪念。其中有一枚称为“吴人”鼓,文字已经有很多残缺。马衡先生认为“吴人”指的就是当年的岐下野人,这枚石鼓就是在讲述秦穆公与岐下野人的故事。前面提到,夨吴虞在古文字上存在联系。那么吴人也可以理解为夨人。而秦穆公时期,夨国故址已经变成野人聚居的荒蛮之地,可见其统治核心早已离开这一地区。

  那么夨人下一站又到哪里呢?《史记·吴太伯世家》上说吴太伯为了逃避继位而奔向荆蛮,荆蛮就是楚人聚居区。实际上吴太伯根本没有逃亡荆蛮,而是一直在岐山下建立虞国(夨国)。那么逃亡荆蛮只能是在幽王被杀之后。姜姓申国、吕国迁居至河南南阳,而夨人进一步南下,与楚人邻居。这时候夨王开始使用新的称号,称为工吾王,工吾就是《史记·吴太伯世家》所谓“句吴”。楚人也在发展迁徙,工吾人最终与楚人分道扬镳,继续南下,来到现在的江西省樟树市。这里曾经发现商代遗址,称为吴城遗址,可见当时这里从商代就存在独立的国家。工吾人来到这一地区也属于寄居性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这里出土一批青铜编钟,经专家考证为春秋时期。根据铭文,这是工吾王皮然之子者减所铸。工吾王皮然经过考证认为是《史记》中提到的吴王句卑,此时晋献公已经灭掉了北虞国。

  工吾王也不甘心一直蜗居在江西,于是向东北方向迁徙600多公里,到达现在的江苏省丹徒区,与盘踞在那里的邗国大战一场,最终消灭了邗国,为后来吴王阖闾、夫差父子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日期:2012-09-15 08:05:12
  (接上文)
  周幽王被杀到《春秋》的开篇纪年鲁隐公元年开始,存在四十八年的空白期,这一时期的西国诸侯势力经历了逃亡、分化、重组一系列的过程,申侯、吕侯等姜姓诸侯挟持着天王宜臼向河南南阳转移。秦襄公领导秦人开始独当一面。当然仅仅靠秦人的力量是不足以维持当地的治安,东国诸侯也纷纷率军涌入西国,与犬戎交战。前来勤王的东国诸侯代表有晋文侯和卫武公,而郑桓公与儿子郑武公则在浑水摸鱼,谋划着在东国扩张地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