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至此,还有人说是诸葛亮害的关羽吗?
关羽之死,说到家是性格问题。这个人,优点明显缺点也明显。他的优点是勇猛无敌善战无前。他的缺点是刚而自矜,狂妄自大,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孙权是让曹操都感到无奈的英雄,他却根本不放在眼里。吕蒙早就想图谋荆州,他却一无所知。陆逊投其所好,一通好话就把他忽悠得飘飘然不知所以。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水平,他的水平决定了他的失败。他的失败断送了荆州,也断送了刘备的大业。
关羽的北伐其实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证明了隆中对的伟大。试想,关羽此时出兵尚且威震华夏,如果等曹操去世,曹丕篡汉之时再行北伐,结果会如何?如果他能处理好与东吴的关系,届时刘备与东吴协同出兵,曹魏将如何抵御?诸葛亮所说“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岂是虚语?
关羽的北伐证明了隆中对的伟大,而关羽失掉荆州却导致隆中对的全面破产。关羽丧师失地,身死名灭,直接使刘备集团走上了下坡路。
日期:2013-09-14 15:19:07
十六、火烧连营
关羽被杀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依次是孟达降曹,上庸失守,刘封被杀,刘备伐吴。
先说孟达降曹。孟达为什么降曹?有两个原因:一是畏罪;二是忿恨刘封。畏罪是唯恐刘备问他不救关羽之罪。这就是说,刘封与孟达是有可能救出关羽的。忿恨刘封是因为刘封对他有侵凌之举,据说是夺了他的乐队(鼓吹)。总之孟达决定不跟着刘备干了,他投降了曹丕。
孟达的投降直接导致了上庸、房陵、新城三郡的失守。得到孟达,曹丕喜出望外,便派征南将军夏侯尚和右将军徐晃与孟达一起进攻刘封,刘封不敌败走成都,三郡归曹魏所有。刘封到成都以后,刘备责备他侵凌孟达,又不救关羽,命他自杀。这确实是诸葛亮的主意,理由是“虑封刚猛,易世后恐难制御”,劝刘备因此除之。
这是诸葛亮劝刘备杀掉的唯一的人。这也是防患于未然的一个举措。“恐易世后难制御”就是恐怕刘备去世之后,刘封难以制御,凭空生出祸乱。
有人为刘封喊冤,说他无罪被赐死。其实他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他不救关羽导致关羽被杀是不是死罪?他侵凌孟达致使孟达降魏是不是死罪?他丢失房陵、上庸、新城三郡是不是死罪?诸葛亮看到的不只是他的罪状,还有他的人品。不救关羽可见他心术不正,侵凌孟达则看出他为人骄横,而他又有着刘备养子的特殊身份,刚刚有点势力就敢如此,将来岂不是个大祸害?
接下来一件事是刘备伐吴。此时曹丕已篡汉称帝。国不可一日无君,在群臣的拥护之下,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刘备称帝之后,决定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群臣纷纷进谏,都说国贼是曹丕,应该先伐魏,后伐吴。刘备不听,执意伐吴。只有诸葛亮没有进谏。
诸葛亮为什么不进谏?世人对此颇感疑惑,甚至有人把这也列为诸葛亮的“罪状”之一。你就不想想,诸葛亮进谏又能怎样?能让刘备改变主意吗?不能。既然不能,那进谏有什么意义?这叫知其不可而不为。另外,诸葛亮的身份决定了他不能进谏。在刘备主意已定的情况下,诸葛亮只能和他站在一起。
东吴的孙权也做过一次荒唐事,丞相顾雍的表现就和诸葛亮一样。嘉禾元年,辽东公孙渊向吴称藩,孙权大喜,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率兵万人,带着金宝珍货,九锡等物,渡海前往辽东,授渊爵位。满朝大臣,都劝谏孙权,只有丞相顾雍没有进谏。为什么?连丞相都反对皇帝,那不成“逼宫”了?“逼宫”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皇帝恼羞成怒把丞相免职。
诸葛亮不进谏,还有一层意思,他在心底是认同刘备的。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现在应该是两路进兵伐魏,加上孙权至少是三路。可现实的情况是,联盟破裂,关羽被杀,荆州被占,伐魏已经不现实。虽说曹丕篡汉,伐魏是大义,但是想伸张大义必须要有实力。凭蜀汉一州之力,翻山越岭出秦川伐魏,难度比伐吴高出不知多少倍。而东吴违盟,背后下黑手,杀关羽夺荆州,此仇不能不报。先大义后小义,说话容易,根本不可能实现,还是先小义后大义更现实一点。因此,刘备只能伐吴。
是关羽把刘备逼上了绝路。他不能联合魏国,因为汉贼不两立。他只能孤军伐吴,还要提防魏国攻击他的侧翼。这样看刘备此次出兵,就显得非常勉强。也是上天不佑刘备,出兵之前先丧大将,张飞被手下张达、范强所害。而他手下的二号谋士法正,也于去年病卒。就这样,刘备手下,既没有一流的大将,也没了一流的谋士。战争的胜负似乎提前就已经定了。
刘备为什么不带着诸葛亮呢?很多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呢?非也。刘备让诸葛亮留守是对他最大的信任。诸葛亮必须留守成都。刘备本身是外来户,当地豪强多有不服,如果刘备带着诸葛亮出征,后方难保不出乱子。一旦出了乱子,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诸葛亮只能留守成都。只有他留守,刘备才放心。
刘备出兵伐吴,有三种结果:一是打败东吴,夺回荆州,双方重修旧好。二是曹魏也出兵攻吴,两家一起把孙权灭了。三是被东吴打败,铩羽而归。
这时候,江东的孙权表现出了他纵横捭阖的应变策略。他一面伪降曹魏,向曹丕称藩;一面遣使向刘备求和,假意示弱。同时用陆逊为大都督,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孙权的表演堪称经典,孙权的狡诈,无与伦比。他向曹丕称藩,把曹丕忽悠得神魂颠倒;他向刘备求和,让刘备认为他不堪一击;他拔陆逊为都督,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在刘备进兵的时候,孙权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很遗憾,刘备没有接受关羽的教训,和关羽一样,他也犯了骄傲轻敌的错误。他看不起东吴的兵将,看不起乳臭未干的陆逊,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仅以身免。好在陆逊没有咄咄进逼,刘备才在永安白帝城稳住阵脚。大败刘备之后,孙权适时求和,刘备借坡下驴,答应罢兵言和。史书称:“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这对刘备无疑是个极大的讽刺。刘备一直认为孙权很怕他,其实那一切都是假的。
日期:2013-09-14 21:09:29
十八、永安托孤
刘备与孙权讲和之后,并没有回成都,而是在永安白帝城住了下来。这个地方本来叫鱼复,刘备改名叫永安。不知刘备改这个名想表达什么意思,是让蜀中老百姓永安呢?还是祭奠关羽和张飞?还是自己要在这个地方永安?事实上刘备自己长眠于此地了。
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在永安宫病逝。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就是这段托孤之言,引发了后人诸多的猜测。有人认为刘备是猜疑,有人认为他是试探,还有人认为刘备是逼诸葛亮发誓。其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为什么说是无稽之谈?因为这些猜测都毫无意义,于情于理都说不通。都临死的人了,猜疑、试探还有什么用?逼诸葛亮发誓更没用,如果诸葛亮真有篡位之心,什么都没用。再说,诸葛亮辅佐刘备十五年,二人情同鱼水,刘备又怎会生出猜疑之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