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三国谋士》
第39节

作者: 听松看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世很多人拿《十胜论》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其实这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儿。《隆中对》是战略规划;《十胜论》论述的是袁曹之间的胜败因素。如果说中间有点相通的地方,那就是对人物的深刻认识。诸葛亮的《隆中对》把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及各方智能之士都分析了一个透彻,郭嘉的《十胜论》则把袁绍的缺点与曹操的优点做了一个系统分析。对曹操郭嘉当然不乏溢美之词,关键是郭嘉把袁绍看透了。他清楚地知道,袁绍的愚蠢才是曹操制胜的关键。

  分析完胜败因素,坚定了曹操的信心,郭嘉又说:“绍方北击公孙瓚,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曹操听了连连点头,心里暗自赞叹:郭嘉所言,与荀彧竟如出一辙,真天才也。

  既然两个天才谋士都想到了消灭吕布,那么吕布的日子恐怕就不多了。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率大军东征吕布,接连三战都取得大胜,吕布被迫退守下邳。曹军连日攻城不下,士卒疲劳,军粮将尽,曹操于是心生退意。郭嘉劝他说:“昔项籍七十馀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今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曹操于是引沂水、泗水灌城,城溃,生擒吕布并缢杀之。至此,这个骚扰了曹操达五年之久的吕布终于寿终正寝。

  灭了吕布,曹操没了后顾之忧,照理可以专心对付袁绍了,可曹操千不该万不该,鬼使神差地放跑了刘备,以致横生枝节,再次陷入被动境地。
  日期:2013-10-11 10:14:45
  怎么办?必须先消灭刘备,曹操这样想。当他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的时候,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那些人认为如果袁绍乘机从后面杀来,曹军将陷入“进无可战,退失其据”的困境。对此曹操也不无担心,便询问郭嘉。郭嘉说:“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于是曹操急击刘备,一战溃敌,刘备败投袁绍。不仅如此,曹操还收降了刘备的大将关羽(擒关羽以归)。愚蠢的袁绍果然听不进田丰的苦谏,按兵不动,坐失良机。

  我们大可不必为袁绍遗憾,他的水平就是如此。这还只是开端,类似的错误他会一直犯下去,直到彻底失败。
  袁绍的错误郭嘉在《十胜论》中早就预见到了。他外宽内忌,死要面子,因此听不进田丰、沮授的逆耳忠言;他任人唯亲,信用非所,结果他的亲信颜良、文丑、淳于琼都不堪大任,坏了大事;他手下大臣争权、谗言惑乱,致使许攸降曹,张颌、高览反水。他自己好谋无决,关键时刻不能正确决策,选择了轻兵救援乌巢,重兵进攻曹营,导致粮草被烧,满盘皆输。其他如治国失道、治军不严导致的战斗力低下就更不用提了。总之,袁绍败了,一败涂地。与其说是曹操用兵如神打败了他,不如说是他自己的愚蠢葬送了他。

  收拾了袁绍,迎接曹操的是袁绍的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当时诸将都想乘胜进击,一鼓作气,平定冀州。郭嘉却说:“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攻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假意南征刘表,袁谭、袁尚果然争夺冀州。曹操坐收渔利,事半功倍,平定了冀州。

  对于逃往匈奴的袁尚、袁熙兄弟,曹操阵营有两种态度:多数人认为“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关键是“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郭嘉的观点则与众人不同。他说:“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郭嘉这番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远征出其不意,必能取胜;二是如不远征,后患无穷;三是刘表不可能重用刘备,即使“虚国远征”,也无需担心。事情的发展正如郭嘉所料,曹军大胜,“斩塌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袁尚、袁熙走辽东,后被公孙康所杀。至此,北方基本平定。
  郭嘉正是跟随曹操北征乌丸时病倒的,不想竟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当郭嘉病笃之时,曹操“问疾者交错”,其关切之情可见一斑。郭嘉死后,曹操表奏献帝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由此两点可见郭嘉对于曹操有多么重要。
  郭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除了《十胜论》论袁绍、远征乌丸论刘表之外,还有一件事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当时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有人报“孙策将渡江北袭许都”,众人听了都又惊又惧,只有郭嘉不以为然,他胸有成竹地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后来孙策果然被许贡的门客刺杀。

  这事太不可思议了!但其中道理并不玄妙,一切都是孙策咎由自取。不是郭嘉说他怎么死就怎么死,而是他自取其祸。郭嘉说得很清楚,孙策并江东所诛杀之人都是英豪雄杰,都是能让人以死效劳的人,因此势必会有誓死为主人报仇的刺客出现,而孙策又自恃武功高强轻率对待不做防备,悲剧的发生就成为必然了。其实孙策的悲剧从他杀那些英豪时就埋下了祸根,就看什么时候发作了。
  这就是郭嘉,一个善知天机的人。所谓天机,不过是人性、人心而已。

  日期:2013-10-11 11:30:18
  郭嘉的死,对曹操而言是个巨大的损失。可谁也想不到,这个损失竟至于让曹操不能一统天下。有人问,如果郭嘉活着,真能改变赤壁之战的结果吗?这事别人怎么说都属臆测,至少当事人曹操是这样认为的。
  为什么曹操说郭嘉能改变自己呢?因为曹操和郭嘉的关系太不一般。曹操有一句话说得清楚,“唯奉孝为能知孤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有郭奉孝最了解我的心思。也就是说我想什么他都知道。我的英明他知道,我的失误他也知道。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他说话总能说到我的心眼里去。
  那其他人怎么样呢?比起郭嘉来,都差了那么一点。人和人之间,有些时候差一点都不行,差一点有些话就不能说,差一点说了话就不管用。比如贾诩、比如程昱,他们的建议不能说不够高明,他们的预见不能说不准确,可是曹操就是不听。如果换作郭嘉,可能情况就不同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