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真相全解---你所没读懂的刘邦》
第34节

作者: color_wolf
收藏本书TXT下载
  秦二世二年九月,章邯发动定陶夜袭战,击溃了楚军,楚将项梁战死。大概是尝到了联合作战的甜头,秦中央政府指示章邯兵团北上渡过黄河,同王离兵团进行联合作战。之前和王离兵团打得不可开交的赵-齐联军终于承受不住两股秦军联合的猛烈攻势,邯郸城被秦军攻破,章邯下令夷平了邯郸城,将当地居民迁往河内郡(今天河南省北部)监控起来,赵国残部退往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王离兵团(预计二十万左右)包围了巨鹿,章邯兵团(预计也有二十万左右)屯驻在巨鹿以南的棘原,修筑甬道用于给王离兵团提供补给【注11】。

  整个关东反秦形势一片惨淡。关东六国齐、楚、燕、赵、魏韩除了偏远的燕国几乎都被打伤了。
  赵军残部退入巨鹿坚守,被四十万秦军围困,形势危如累卵,赵国军民英勇顽强,但此时赵国基本是奄奄一息了。
  齐国经历了临济惨败,齐王田儋阵亡,损失不小。
  楚国刚刚经历定陶惨败,连主将都在战场上被人打死了。
  魏国六月份刚被灭国,损失惨重,九月份,魏王咎的弟弟魏豹在楚国的支持下刚刚复国【注12】,国力依然比较孱弱。
  燕国本身弱小,虽然有派兵进行支援,可是帮助有限。
  韩国此时还不存在,只有韩王成和张良带着千把人在韩地一带打游击。
  此时较有实力的国家只有齐国和楚国了,但齐相田荣因赵国不肯杀掉田角兄弟拒绝赴援。由于齐国放弃了救援责任,那么革命的重担只能由楚国一肩挑起了。
  为了挽救革命,楚怀王和谋臣们谋划提出了革命新的战略构想,即著名的“怀王之约”,并以盟主的身份向天下昭告“怀王之约”,同时楚国还制定了一套新的作战方略。将楚军的战斗分为两个方向,北路军由宋义为总指挥,项羽、范增分别为第一、第二副指挥,帅楚军主力向北救援赵国【注13】。西路军由刘邦指挥,统领本部兵马向西攻击秦国的核心区域---关中地区【注14】。
  日期:2012-12-08 11:58:18

  4.1.4楚怀王的如意算盘
  面对强大的秦帝国,各国都积极派兵援救危机中的赵国。燕国派出臧荼,楚国派出宋义,齐国田荣虽然拒绝赴援,但后来对楚军北上过境则采取了睁一眼闭一眼的默认态度。
  楚国是公认的盟主,但令人意外的是,楚军的行动并不迅速,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楚怀王对于救援的实际态度。
  这次“救赵”行动发动时间为二世二年闰九月【注15】,到二世三年二月,刘邦依然在攻打砀郡以北的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前后五个多月时间,本应猛打“黑虎掏心”的刘邦西路军却长时间在根据地砀郡周围逗留,没有执行向西攻击秦国核心区域的任务。而宋义的北路军走到安阳【注16】(今山东东平县南)就停了下来,这个位置只是楚军从彭城前往巨鹿路程的一半,然后就滞留在安阳四十六天不向北推进。一边是赵国使者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求救,一边作为反秦主力的楚军却拖拖拉拉,出工不出力。

  宋义又派遣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注17】,并亲自送到无盐(今山东东平县无盐村),置备酒筵,大会宾客【注18】。这个事情表明楚、齐之间应该秘密的达成了某种共识,并委派代理人,不久的将来双方很可能要以某种政治-军事同盟的面目出现。
  刘邦、宋义的这些行动很可能都是受楚怀王指使,熊心虽然国破家败,沦落做了牧羊娃,但从娘胎出来就是政治高手,水平一流。只有我们站在楚国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看清楚这一切。
  首先,刚刚经历过定陶惨败的楚军面对秦军不可能不产生心理阴影,楚军是否有在战场上战胜秦军的信心?其次,战略上秦强楚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而且双方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基于实力对比的感受,楚怀王及其团队很容易得出结论:积极防御还有一线生机,主动进攻则是自寻死路,如能击退入侵的秦军,保证楚国政权的生存就算胜利!
  为了保全楚国,楚怀王尽了最大的努力准备承受秦军万钧雷霆般的攻击。关东诸国尚有实力的只有楚国和齐国了,要在险恶的环境中求生存,楚齐联合是唯一可以依赖的办法,也是当下所能找到的胜率最高的办法。
  因此,赵国从一开始就成为楚怀王准备牺牲的对象了,楚怀王不是那种讲江湖义气的愣头青,楚军从来就没打算真跑去巨鹿当楚国人民志愿军。
  所以西路军名义上西征,却一直在彭城以东徘徊,战斗的方式就是收集这一带的散兵、溃兵,消灭这一带的秦军,掩护楚国左翼的战略安全。
  北路军名义上北上救赵,实际走到半路就停下来。一旦赵国被攻破,秦军主力必定南下,这里将是承受压力最大的地方,因此集中了楚国最优秀的将领和最精锐的部队。同时楚怀王指示北路军总司令宋义将儿子宋襄派往齐国当官,其实也是人质。目的是向田荣表达合作的诚意。当然了,齐国同样担心独木难支,也寻求同楚国的联合,在共同敌人的驱使下,齐国准备接受宋襄为相,一旦就位,双方将建立 联合作战体系,共同防御秦军。

  综上,笔者个人认为,楚怀王做得很优秀。但是,楚怀王不是军人,他只是做到政治家所能做的最好。而一位不懂政治的军人却发现了秦军战术布置的问题,敏锐的捕捉到战机,他打烂了楚怀王精心布置的战略局面,却出人意外的击溃了秦军,为楚国赢得了更好的战略局面。这个杰出的军人就是项羽。
  日期:2012-12-08 12:01:27
  第一目 注释
  【注1】武臣等从白马渡河,至诸县,说其豪桀曰:“…”豪桀皆然其言。乃行收兵,得数万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注2】《史记》上“恒山郡”常被记录为“常山郡”,主要是避汉文帝刘恒的讳造成的。参看《汉书?地理志》(唐)颜师古注引(曹魏)张晏语曰:“恒山在西,避文帝讳,故改曰常山”。而且近年来发掘到“恒山候丞”封泥(参傅嘉仪编著《新出土秦代封泥印集》),以上知识属于辛德勇教授。
  【注3】(赵王武臣)而使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黡略上党。…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复使良略太原。(《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注4】(李良)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乃还之邯郸,益请兵。(《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注5】秦将诈称二世使人遗李良书,不封,曰:“良尝事我得显幸。良诚能反赵为秦,赦良罪,贵良。”良得书,疑不信。(《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注6】(李良)乃还之邯郸,益请兵。未至,道逢赵王姊出饮,从百余骑。李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骑谢李良。(《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注7】李良素贵,起,惭其从官。从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赵王素出将军下,今女儿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注8】李良已得秦书,固欲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道中,乃遂将其兵袭邯郸。邯郸不知,竟杀武臣、邵骚。赵人多为张耳、陈余耳目者,以故得脱出。收其兵,得数万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注9】客有说张耳曰:“两君羁旅,而欲附赵,难;独立赵后,扶以义,可就功。”乃求得赵歇,立为赵王,居信都。(《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二世二年正月, 赵王歇始,张耳、陈余立之。(《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注10】李良进兵击陈余,陈余败李良,李良走归章邯。(《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注11】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栗(《史记?项羽本纪》);
  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注12】二世二年九月,魏豹自立为魏王,都平阳,始。(《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魏豹亡走楚。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都平阳”有误,平阳是戏亭分封后魏国的都城。
  【注13】(怀)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史记?项羽本纪》)

  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史记?高祖本纪》)
  【注14】(怀王)令沛公西略地,入关。(《史记?高祖本纪》);
  二世二年后九月,怀王封沛公为武安侯,将砀郡兵西,约先至咸阳王之。(《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注15】二世二年后九月,怀王封项羽于鲁,为次将,属宋义,北救赵。(《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中国古代历法,六个大月三十天,六个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比公转一周少了11又四分一天。所以每三年就要闰一个月,这个闰九月就这么来的,多了一个月。(参考 马汉麟教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注16】安阳是个很常见的地名,不少书都标注的很混乱。具体位置参考辛德勇教授《巨鹿之战地理新解》的推导。

  【注17】宋襄的这个相应该不是相国,因为齐相国是田荣,李开元教授将其翻译成“国务大臣”,较为合理。
  【注18】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史记?项羽本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