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1-05 09:30:56
东吴卷:
忠謇方直张子布
张昭是东吴首席谋士,但他并不以谋略见长,而是以德行扬名后世。他先辅孙策建立基业,又佐孙权鼎足江东,清正为臣,从无二心,堪称忠臣中的典范。孙权每有不当之举,他立刻匡正,从不避讳什么,且经常犯言直谏,让孙权又敬又惧,可算诤臣中的极品。就这一点而言,即使唐代魏征,恐怕也稍逊他一筹。
张昭(图1301)
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他早年非常好学,跟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博览群书,通晓六经,与琅邪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为友,三人并知名当世。二十岁时张昭被郡上察举为孝廉,但他拒绝报到。这在当时也是一种风气,许多名士拒绝朝廷辟命,甘做隐士,张昭也是这样。闲来无事,他喜欢与王朗等人议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子陈琳对他非常敬佩。另外,他的书法造诣非常之高,尤其擅长隶书。
陶谦到徐州任刺史,举张昭为茂才。张昭还是老样子,拒不应命。陶谦以为张昭是轻视自己,一怒之下把他收监下狱,想逼他就范。结果张昭软的不吃,硬的更不吃,死活不答应,弄得陶谦骑虎难下。好在赵昱不明就里,倾身相救,陶谦才借坡下驴把张昭放了。虽说张昭没做陶谦的官,但他对陶谦却很是钦佩。陶谦死后,张昭专门为他写了一篇祭文表示哀悼及崇敬之情:“猗欤使君,君侯将军,膺秉懿德,允武允文,体足刚直,守以温仁。令舒及卢,遗爱于民;牧幽暨徐,甘棠是均。”这就是张昭的性格,公允无私,爱憎分明。陶谦为官清正,爱民如子,选贤举能,平定黄巾,屯田养民,富庶一州,所有这一切,张昭不能不由衷崇敬。
然而张昭最终也没做陶谦的官,在曹操大军杀向徐州的时候,他渡江而南,避乱江东。后来孙策创业,听说张昭有才能,亲自上门请张昭出山,让他做了自己的长史,抚军将军。孙策对张昭的敬重绝不亚于刘备对诸葛亮,虽说没有三顾茅庐,但他得到张昭之后,与他一同升堂拜母,待之以师友之礼,丝毫没有把他看作自己的下属。张昭在孙策军中的地位也和诸葛亮在刘备那儿一样,是仅次于孙策的二把手,相当于总经理。孙策把军中大小事务都交给张昭统筹安排,而张昭通权达变,不负所望,把一应事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随着孙策事业的迅猛发展,张昭经常收到北方士大夫送来的书信,来信往往把孙策的事业归功于张昭,这让张昭非常为难。把信藏起来不让孙策看,恐怕孙策怀疑有私情;把信拿给他看,又恐怕他不高兴。孙策听说这件事,大笑着说:“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孙策就是如此大度,确实有明主风范,也难怪张昭倾心于他。可惜孙策疏于防范,被小人所害,年二十六而终。
日期:2013-11-05 11:50:42
孙策临终时,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当时孙权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痛哭不止,张昭提醒他说:“孝廉,此时宁哭邪?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然后帮孙权换好戎装,亲自扶他上马,巡视各营,以明确东吴有主,稳定军心。张昭的做法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敏锐与果断。国主逝世,举国震动,局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便会出大乱子。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稳定——稳定军心,稳定民心,稳定局势。为此,张昭一面上表汉室为孙权请命,一面告示诸县国有新君,同时命令内外将校,保持一级战备,高度警惕,以防不测。就这样,在张昭的统筹之下,江东政权实现了平稳过渡。
十九岁的孙权很快就表现出了与他年龄不符的稳重与大气,这让张昭非常欣慰。然而孙权身上也有一些小毛病,需要他经常提醒、匡正。比如孙权喜欢玩一种很危险的游戏——射虎。每当外出打猎的时候,他总喜欢亲自骑马射虎。有几次,因为没射中发生了险情,老虎跳将过来,攀上马鞍向孙权发起攻击。张昭见状大惊失色,好在有众将在侧,孙权才没被老虎吃了。事后张昭及时进谏:“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於原野,校勇於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孙权态度还不错,诚恳地接受批评,承认错误:“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而孙权并没就此改掉这个嗜好,他依然喜欢射虎,只是为了安全起见,命人特制了射虎车,他可以躲在里面,即使射不到老虎,老虎也伤不到他。张昭再进谏,孙权就只是笑笑了事了。事实上,张昭的话他并没当成耳旁风,最关键的那一句他牢记在心,时刻不忘。“驾驭英雄,驱使群贤”,确实是人君之本,而孙权这方面做得非常之好。他的手下,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能尽其器能,且大多数忠心耿耿,勤勉为国,此足见孙权用人有方,御人有术。这中间也不乏张昭的谆谆教导之功。
孙权高兴的时候,喜欢做长夜之饮。这种时候,别人一般不敢劝谏,只有张昭能阻止孙权。有一次孙权到武昌,临钓台,大宴群臣,不知不觉就喝醉了,他先是让从人用水洒向群臣,然后传下命令:“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群臣没人敢提异议,只有张昭一脸严肃,不声不响地走出去坐到自己车里去了。孙权虽说有点醉了,但张昭的这点异常他还是觉察了,他知道张昭有意见,便派人请他回来对他说:“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张昭回答说:“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听了这话,孙权面有惭色,于是宣布罢酒。这事现在看起来感觉张昭有点让人扫兴,孙权又不是天天如此,何必让他不高兴呢?可张昭不这样想,他认为一国之君,不能太放纵自己,一次不加以节制,就会有第二次,长此以往,难免生出祸端。
张昭在朝堂之上,清正立身,威严持重,每每辞气壮厉,义形于色,孙权对他非常敬畏。孙权一般称呼群臣都称其字,唯独称张昭为“张公”,可见对他的敬重。
日期:2013-11-05 15:45:20
有一件事人们大都无法理解,建安十三年,当曹操夺取荆州向东吴送来战书的时候,身为东吴首席谋士的张昭居然主张向曹操纳降。按照鲁肃的说法,众人迎操,都是为自己着想,事实果真如此吗?
别人怎么想不好说,但张昭绝对不会只为自己着想。张昭的问题在于军事上的无知,他没看到一点胜利的希望。仅凭这一点,他就无法跻身一流谋士的行列。这件事还反映了张昭的志向。他辅佐孙策兄弟,不过是想为汉室外藩,从没想过辅佐他们称王、称帝。就是这点局限使他无法做出主战的选择。张昭明确主降,还表现了他内心的坦荡。他认为天下大势已定,抵抗只是徒劳,而这种抵抗在他看来也毫无意义,不如痛痛快快投降,让百姓早些过上安宁日子。正如裴松之所言:“若使昭议获从,则六合为一,岂有兵连祸结,遂为战国之弊哉!虽无功於孙氏,有大当於天下矣。”
事实上张昭错了。周瑜在赤壁大胜曹军,孙权的事业由此更上一层楼。后来孙权称帝,张昭举起笏板想颂扬一下孙权的功德,没等他说话,孙权先说话了:“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这下张昭可太难堪了!他从来没这样理亏过,一时羞愧难当,伏地流汗。事后,张昭也干脆,上表推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去一切官职。孙权也觉悟自己有点过分,便竭力挽留,但张昭的性格使他不可能接受挽留,于是孙权封他为辅吴将军,位亚三司,封娄侯,食邑万户,从此可不必上朝。在家里无事,张昭开始著书立说,作《春秋左氏传解》和《论语注》。
讲到这里,大家会感觉张昭的故事该完结了,其实不然,他最精彩的一页才刚刚开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