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首相的故事——徐阶的隐忍、高拱的傲骨、张居正的勃发》
第3节作者:
任平生如是说 跟现在的教育制度可以一拼的是,科举制度也被无数人唾骂,都说他禁锢思想,愚化国民云云。这话不太对,每个时代的教育特征一定是与它的社会特征紧密相连。
所谓的教育,不是说谁想改或是说谁不肯改就能左右的,什么都要务实,不是到处喊口号煽动人就能决定的。对封建帝国来说,科举制为它笼络了大批的社会精英,让他们为统治者服务。唐太宗那句话“天下士人,入吾彀中矣”,就是这个意思。
对读书人实事求是的讲,在当时,这已经是一种较为合理的人才选拔方式,他摒弃了出身、门第等限制,让读书人在一条公平的线上较量,让你有机会进入体制。
就好比当下的,纵有万般不是,你一言我一语也不能迅速改变得了什么,先这么着吧。
常常引以为荣的考试拼学历,不过是一种进身的手段,别太在意。读书就是读书,别太功利。徐阶以及之后的高拱、张居正,都看清了这些,路漫漫其修远,人因努力而幸运,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智慧来经营人生。
在县学里,徐阶算是一粒活跃分子。他独立思考能力强,不喜欢事事都一板一眼的,遇到问题喜欢与 人争辩,对书中的圣人之言会大胆地提出质疑。高谈快论,张力十足。在大家眼中,这个年轻人总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日期:2013-10-11 18:42:20
有人曾问过年轻气盛的徐阶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风云际会,条件成熟,可以成为苏东坡、王临川,可以成为李白、郭子仪,可以成为姜子牙、比干,你将如何选择?”
这一次徐阶不做分证,而是不假思索地作出了回答:
“愿效王安石。”
王安石即王临川,治世之臣也。
正德十四年(1519),徐阶前往南京参加乡试,结果不幸落榜,铩羽而归。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在第二年,一位新任知县的到来,将影响徐阶的一生。
他名字叫做聂豹,是一个不平凡的知县。
聂豹,字文蔚,江西永丰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到华亭县上任伊始,这里就遇上一场水灾。在他的带领下,百姓们疏浚河道,恢复耕种,把治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在工作之余,聂豹喜欢跑到县学里。在这儿听先生讲课,跟秀才们交流探讨。他认为,这里是一个可以发掘人才的地方。
一天,邻居上海县的知县郑洛书前来拜访,聂豹便拉着他一同去县学逛逛。
县学里,秀才们正埋头读书,气氛挺压抑。原来这次的乡试,华亭、上海两县没一个人中举。为了缓和一下紧张空气,聂豹随口说道:“上海秀才不第,只为洛书。”
听见朋友的调侃,只见郑洛书不慌不忙,应声答道:“华亭百姓当灾,皆因聂豹。”
“洛书”谐音“落输”,“聂豹”谐“业报”。对答得妙趣横生,宾主双方哈哈大笑,讲堂的气氛就开始活跃起来。
这时,里面夹杂着一个声音传来:“原来洛书不落输,居然业报是善报。”
这更有意思了,预示着聂豹治理有方,秀才们依然斗志昂扬。
话音未落,众人的笑声都停住了,几十双眼睛齐刷刷错愕地盯住了刚脱口而出的徐阶。
年少轻狂,才华横溢——这是徐阶留给聂豹的第一印象。
第二天,聂豹在县衙里约见了徐阶。
一番交谈之后,聂豹大吃一惊。
眼前这位普普通通的秀才,对诗云子曰和对事物的领悟能力很不一般。更重要的是,在徐阶的言语之间,聂豹隐隐约约闻到了心学的气息,感觉这小伙子有点意思。
聊天过后,当徐阶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聂豹笑着问道:“徐生员,你很不错。往后跟随我学习怎么样?”
师从于知县大人,还不错嘛。随即,徐阶做出了肯定的回复。
说聂豹不是一个平凡的知县,并非因为他的工作干得好。那是在几年前,他曾在江西路遇一人讲学,听其所讲观点十分新奇。当时聂豹年轻气盛,十分不以为然,就上前与之反复争论,最终被其人品和学说,深深地折服。此即王阳明和他创立的心学。
后来,聂豹虽未拜师入门,却蒙阳明先生倾囊传授,掌握了心学的真谛。
从父亲那里,徐阶获得了心学朦胧的概念,算是体验版。
此后,他跟随聂豹学习,逐渐揭开了心学的神秘面纱,慢慢地理解了心学的精粹。这是一个新奇的世界,读书做学问和为人处世之道与以往的理学教材大为不同。徐阶日夜不辍地钻研,用心地领悟,这些东西可以受用终生。
心学的精要在于“知行合一”四个字,究竟什么意思我也说不清。此时的徐阶可以把心学的理论和老师的教诲烂熟于胸。但,知行合一究竟说什么呢?心学真的有用吗?短短的这四个字蕴藏了先贤一生的智慧,徐阶不曾真正的经历过生活,这一切还不得而知。
当然了,经书教材还是一定要看的,再一次落榜复读可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过不多久,聂豹找到正挑灯备考的徐阶,跟他说起了,放下书本,出门去走一走吧。
这个是有讲究的,不是叫你到处踩别人的足迹,攒些什么纪念品,也不在于如何炫耀。且不说“行万里路”,古人讲究养气为文,以周览四海名山大川养浩然正气,所谓功夫在文外——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一句话,见见世面,写写文章。
没有犹豫,出去玩玩是好事,徐阶听从了老师的话。
于是这才有了前面在扬州的见闻,第一回没走出多远。回家之后,徐阶讲述了在扬州的情况,这位皇帝的荒唐行为,真让大家长了见识,唏嘘不已。摊上这样的统治者,小老百姓还能说什么呢?
尽管是半途而废,但这次外出也并非一无所获,这帮统治者不干活,瞎捣乱的态度给徐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德十五年(1520)春,徐阶开始了第二次远行。
这趟没什么特别之处,一路向北到了山东济宁,济宁曲阜,来瞻仰孔圣人。徐阶游览了孔府、孔庙、孔林,见识了齐鲁大地的风土民俗。谁说天下衣冠仰圣门,原来传闻中的圣人之乡并非是想象中的那样诗礼簪缨,钟鸣鼎食,破落得让人有些难受,心下一丝失望。
这一年十月,徐阶返回了家乡,准备参加乡试。
嘉靖元年(1522),应天府乡试如期举行,徐阶前往南京应试,几场试考下来,徐阶自我感觉还不错。心想,这回该十拿九稳了吧,不料,意外发生了。
当时,乡试和会试都是分房考试,分房的名字今天还在用,叫号房。分房考官叫做房师。也就是阅卷老师。
大概是徐阶的文章不太合这位房师的口味,看过后,被他随手扔在了落榜堆里。眼看着这份辛苦完成的考卷就要成为废纸了。这时,碰巧主考官董圯巡视经过这里,随手捡起一张落选了的卷子,打上眼看了几句,感觉有点意思,于是仔细读了起来,读完时董圯连声称赞,评语脱口而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