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宋——蒙宋金三国战记》
第26节

作者: 英雄旗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八月一日,蒙军来到洛阳城下向宋军搦战,南宋由监军徐敏子率部出战,倒也没吃多大亏,与蒙军胜负略相当,可是此时宋军的粮草已经断了,士兵们只能杀战马充饥。这一来,宋军几员大将都知道洛阳万难守住了,只好决定撤军。次日一早,宋军打开洛阳城门仓惶南逃,但刚走出不远就被蒙军追上,宋军正处在逃跑期间,谁都无心恋战,一触击溃,被蒙军追杀了近百里,死者十之八九,监军徐敏子被流矢所伤,战马也不知道跑到了哪里,最后是在徒步之下,绕了好几个大弯才勉强逃回宋属光州,狼狈已到了极点。

  宋军在洛阳溃败的消息传到汴京后,赵葵和全子才知道大事不好,这两个人在出兵前叫的最凶,但真碰到蒙军之后,又吓得要命,商量了半天还是认为只有逃跑才最保险,随即召集部队整装出发。由于在撤退之前,他们没跟士兵们交代清楚,所以士兵们都以为是去增援洛阳,结果出城之后才发现是往回走,顿时人心大乱,其实这个时候蒙古大军还没有到,宋军在撤退途中连个鬼影子都没碰见,可是由于人心已经乱了,组织工作又没有落实到位,所以撤军途中极无纪律,致使后军溃散,全部辎重遗弃殆尽,损失极为惨重。

  就在赵葵、全子才撤军之时,宋理宗还没有得到前方失利的消息,因此仍然沉浸在收复三京的喜悦当中,并给这次出兵的几个“功臣”都加官进爵,正式发表赵范为京河关陕宣抚使、知开封府、东京留守;赵葵为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全子才为关陕制置使、知河南府、西京留守。由于河南凋敝,宋理宗还美滋滋地下旨:“河南新复郡县,久废播种,民甚艰难,江、淮制司发米麦百万石,往济归附军民。”(6)然而,诏书刚刚发出,前方兵败的消息就传了回来,收复失地的大计顿时沦为一场黄粱美梦。

  这件事情史称“端平入洛”,历来被看为蒙宋之战的导火索,实际上也不尽然。尽管从表面看来,南宋出兵进入蒙古控制下的河南地区,确实有背盟的嫌疑,但实际上,在金国已经灭亡大前提下,宋蒙之战已不可避免,即便南宋不出兵,蒙古也会主动挑起战争,就宋军出兵河南的同时,窝阔台也在草原上召开诸王大会,当众说道:“先皇肇开大业,垂四十年。今中原、西夏、高丽、回鹘诸国皆已臣附,惟东南一隅,尚阻声教。朕欲躬行天讨,卿等以为何如?”(7)这是在自己地盘上说的话,其中并没有指责南宋背信弃义,可见宋理宗就算不搞“端平入洛”,窝阔台也会搞“蒙军下江南”,因为蒙古是一个极度嗜血的民族,只有在战争中,他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分析一下蒙古与其他民族有什么不同。从十世纪初起,北方先后崛起了三个了不起的民族,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契丹、女真、蒙古,他们分别建立了辽、金、元三个王朝,抛开蒙古先不去讨论,辽、金在刚兴起时,也都是非常强盛的民族,但为什么不能全面战胜汉族呢?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注重财富,愿意享乐。就拿金国来说,完颜阿骨打建国时,女真人穷得要命,但是剽悍异常,当时人称“女真满万不可敌”,经常将十倍于己的辽、宋兵打得大败,战斗力绝不低于后来的蒙古,可是在相继灭亡辽和北宋之后,女真人迅速致富,吃喝玩乐全都不愁,战斗力马上就呈现出惊人的退化,士兵们普遍厌战。到了岳飞那个年代,金军常常在数倍于敌的情况下,被宋军杀得大败,而此时距完颜阿骨打建国才不过二十多年。

  这个问题恐怕也是所有少数民族的共同问题,就是在这个民族非常艰苦的时候,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能力,可是一旦致富,这种能力马上就消失了,比如说在辽、金后期,契丹、女真人跟汉人的区别已经不大了,甚至因为有特权可享,反倒不如汉人,又比如清朝后期的八旗子弟,几乎就成了“二世仔”的代名词。然而蒙古人却不太一样,蒙古到了金国灭亡的时候,立国已近三十年了,所征服的地区已经远远超出辽、金两国的全盛时期,由于在世界各地掠夺来大量的财富,每个蒙古人都富得流油,可是他们却没有退化,还是一如既往地那样嗜血、那样渴望战争,这是个很奇怪的问题,也就是他们为什么不去享受生活、偏要打仗不可?要知道在金国灭亡之后,南宋仍旧抵抗蒙古入侵长达四十多年,此时的蒙古人都是成吉思汗那一时代蒙古人的孙子辈了,如果他们能够消除野性,安心享受祖先给他们创造的财富,安心去当二世仔,那么南宋凭借长江天堑,说不定就不会被他们灭亡了,可是事情的最终结果却并非如此。

  回过头再说南宋的“端平入洛”。南宋这次出兵,历时不过两个月,不但一寸土地没能收回来,反而损兵折将,还丧失了大量的辎重,可谓得不偿失,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南宋出兵操之过急,连粮草都没有备齐;朝中大臣们的思路不统一,奉命为出征将士们筹集粮草的史嵩之竟然抗命不办;前线将帅胆小如鼠,在首战失利后就急于撤军等等;这些都是导致端平入洛失败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根本原因。其实此时摆在南宋面前的机会确实很好,偌大个河南无人驻防,使宋军轻而易举地就收复了北宋三京,如果不是有这么好的机会,恐怕南宋也不会贸然出兵。

  然而,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南宋平日文恬武嬉,事到临头去搞投机,不失败才怪了,以宋军目前的整体素质,如果在河南那种平原地区遇到蒙军,只有死路一条。赵葵、赵范等人提出的“恃险而守”并没有错误,但是想以潼关、黄河为屏障阻挡蒙军南下,纯属痴心妄想,就如大臣吴潜所说:“黄河自潼关到清河(今江苏淮阴西南)三千余里,须用兵十五万,又须百战坚忍如金人,乃可持久岁月,今南兵及忠义等兵,决不能持久。”(8)黄河作为一道险阻而言,本身的防御能力远不如长江,况且长江背后仍然水道纵横,不利于蒙古骑兵的迅速展开,而黄河背后则是以平原地区为主,宋军显然不具备在这种地理条件下与蒙军作战的能力,所以南宋想与蒙军夹黄河对峙的设想本身就是个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端平入洛的失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真让宋军在河南站稳脚跟,南宋不可避免要将大量精锐兵力布置到河南,最终也必然会遭到更加惨痛的失败,还不如早去早回,安心守好“三边”,也就是以长江为险隘的川陕、京湖和江淮三大边防线。而随着端平入洛的失败和蒙古大军的南下,南宋的三边防线也即将遭到严峻的考验。

  (1)见《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七。
  (2)见《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七。
  (3)见《齐东野语》卷五《端平入洛》
  (4)见《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七
  (5)见《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三《史嵩之传》
  (6)见《宋史》本纪第四十一《理宗一》
  (7)见《元史》列传第六《塔思传》
  (8)见《宋特进左丞相许国公奏议》卷一《奏论今日进取者有甚难者三事》

  日期:2010-06-04 12:15:38
  第六章 血透长江——疯狂的三边大战
  第一章 襄阳内乱
  端平入洛失败后,南宋方面知道蒙古大举南侵已不可避免,从上到下都慌作一团,主战派成了百口交侵的对象,但主守派也拿不出御敌的良策,不免使朝政更为混乱。宋理宗迫于压力,只好将当时声望很高的理学大师真德秀、魏了翁召入朝中,分授翰林学士和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准备让他们参政。但对主战派人士,宋理宗却并没给与严重的处分,主将赵葵被削一秩,受命措置河南、京东营田边备;前锋全子才也被削一秩,措置唐、邓、息诸州营田边备。赵范则由两淮制置大使转为京湖安抚制置大使、知襄阳府,品秩干脆没动,而力主出兵的右相郑清之不但没降,反而被升为左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