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宋——蒙宋金三国战记》
第27节作者:
英雄旗主 蒙古方面,虽然南下灭宋已成必然,但由于大军调动尚需时日,因此在全面占领河南之后,并没有马上出兵,而是再度派王檝出使南宋,指责南宋单方面开衅渝盟,为战争制造借口。王檝这次出使,本来就是蒙古为调集军队所使出的缓兵之计,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窝阔台连国书都没有给他准备,但宋理宗为了尽一切可能来避免战争的爆发,还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破例在便殿接见,并马上派使臣邹伸之去蒙古谢罪求和。不过这一次,等待宋使的则不再是歌舞和美酒,而是蒙古宰相耶律楚材的一句狠话:“你们只恃大江,我朝马蹄所至,天上天上去,海里海里去。”(1)态度已经大不一样了。
对此,南宋方面也早有心理准备,当年金国兴起时,就时而说战,时而言和,把宋朝搞得直迷糊,宋理宗这一代人早就已经吸取了教训,况且蒙古在金国灭亡之前,就曾好几次侵犯过南宋的领土,所以南宋方面对议和成功并没有寄予很高的期望,仍命南宋的诸位边将抓紧时间组织战备。
当时南宋的防区与宋金对峙时一样,仍是以长江流域划作为主防线,并分出西、中、东三大片区,即位于长江上游的川陕防区、中游的京湖防区、下游的江淮防区,这就是宋人常说的“三边”。对于南宋而言,三大防区构成了一个整体的防御体系,缺一不可,任何一条防线失守都将对南宋造成致命的威胁。比如说四川虽然远离南宋朝廷所在地,但既是南宋的重要赋税区,又占有长江上流之利,蒙军如果攻破这里,不但会使南宋的经济遭受沉重的打击,而且还能随时顺流而下,与下游蒙军对南宋实施东西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而位于长江中游的京湖战场,上可通川蜀,下可达江淮,如果这道防线丢失,长江上下游之间的联系也将中断,蒙军既可以走汉江进入四川,又可以走长江进入江南,南宋整条长江防线就崩溃了。而位于长江下游的江淮战场,由于距离南宋朝廷所在地最近,历来就是南宋防御的重中之重,如果被蒙军在这里突破进去,马上就能直达临安,南宋王朝也将当场毙命。
不过,这三大防区虽说都是关系到南宋生死存亡的要害之地,但又都有可以凭借的险要之处。比如说在西部战场上,宋军主要沿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沔州(今陕西略阳)等地布防,这一片是由陕西进入四川的必经之路,号称“蜀口”,地势极为险要,以易守难攻而闻名,早在南宋初年之时,名将吴玠就曾在这一带多次打败过金国大将完颜宗弼的进攻,最终迫使不可一世的完颜宗弼只能饮恨而归。
而在江淮战场上,南宋总体防御思路是以长江为门户,以两淮为藩篱。淮河虽然不能称之为天堑,但由于南宋历来很重视江淮地区的防御建设,始终都在这里布有重兵,也不是很容易突破,况且即便蒙军攻入淮南,还将受阻于长江天堑。长江下游地区,是长江江面最为宽阔之处,一向被北方民族视为畏途,南宋还在建康府(今江苏南京)设有沿江制置司,主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务,是阻挡蒙军大军下江南的坚强壁垒。
在中路的京湖战场上,尽管这一带的长江江面不如下游那么宽阔,但南宋控制着大片的江北地区,蒙军如果想逼近长江,首先要突破长江以北的唐、邓、信阳、枣阳等州县,还要面对襄阳这种军事重镇,这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宋理宗为了加强这一带的防御力度,还特意将自己的爱将赵范转为京湖制帅、知襄阳府,又派名将孟珙屯兵于黄州(今属湖北)措置边防,按理说也不至于出现大乱,谁知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向被宋理宗寄予厚望的赵范却突然掉了链子,给南宋的京湖防线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公元1235年6月,蒙古大汗窝阔台正式传诏大举伐宋,而且一上来就摆开了全面进攻的架势,在三大战场上同时出击。西路军由窝阔台二子阔端率领,入侵四川;中路军由窝阔台另一个儿子曲出率领,进攻京湖;东路军则由成吉思汗的侄子口温不花率领,主攻江淮。在这三大战场当中,京湖战场是距蒙军最近的一个战场,也是这次调整力度最大的一个战场,宋理宗为了加强这里的力量,特地把自己的心腹爱将赵范调了过来,谁知正是因为这个看似合理的安排,却使京湖战场最先闹出了乱子。
赵范调任到襄阳之后,宋蒙两国局势已经非常紧张,大战随时有可能爆发,可是赵范为了故作镇定,对所有军情文书一概不理,终日与几个心腹饮酒作乐,以至“民讼边防,一切废驰”(2)。当时襄阳以北的唐、邓两州,原是金国的辖区,金亡后又纳入南宋的版图,城中的守军也是原金国的军队,被称为“北军”。北军由于是投降过来的军队,难免会有一些疑惧之情,所以军队上下都不太安分,赵范对此也有掌握,本来他很多办法可以处理好这件事情,或者将军队遣散、或者把军队换防到后方、或者推心置腹得找北军将领谈话,消除他们的疑虑,总之办法很多,时间也足够,但赵范始终没有任何举措。直到当年六月,也就是蒙古大军开拔的那一个月,唐州守臣杨侁又过来报告,说北军统制官郭胜好像要叛乱,赵范这才觉得该处理一下了,然后就派几个人跟杨侁回唐州,准备把郭胜抓过来。可是赵范如果笨想一下就会明白,郭胜如果肯束手就擒,就说明他根本没想过叛乱,如果郭胜有心叛乱,单凭杨侁这几个人又怎么抓得住他?这种安排不简直就是在胡闹嘛!果然杨侁等人刚回到唐州,郭胜就立刻发起叛乱,把这些人全部杀掉,然后举城向蒙古人投降。
赵范这才觉出来大事不好,急忙派知随州全子才、知枣阳军刘子澄带兵平叛,可这两军刚到,蒙军也到了唐州,全子才是被蒙军打怕的人,顿时望风而逃,唐州又轻易地落入了蒙军手中。然而这件事情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唐州刚降,原属金国的均、邓等州守将也立即杀掉南宋监军降蒙,使南宋未等于蒙军交战,就失掉了好几座城池。
当年九月,蒙军开始攻打枣阳(今属湖北),守将樊文彬急忙向赵范告急,而此时赵范又变得畏敌如虎,无论樊文彬如何求救,赵范就是一兵不发,枣阳城内只有数千守军,最终在抵抗一个多月后,被蒙军攻破了城池,其后蒙军又乘胜攻克了光化军、德安府,并开始屠城。因战前窝阔台曾命人寻访儒、道之士,所以这几座城内的读书、修道之人得以幸免,其余数十万百姓,全部死于蒙军的屠刀之下。
十一月初,蒙古都元帅塔察儿率大军来到襄阳城外,并给赵范送去了一封劝降信,赵范为人还是很有气概,不启封就给烧了,于是蒙军开始攻城。襄阳自从公元1134年被岳飞收复之后,经过南宋方面一百余年的苦心营建,已极具规模。该城周长九里,三面环汉水,一面傍岘山,又与北侧的樊城夹汉水相望,宋军在汉江中植木建桥,贯以铁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非常难以攻克,塔察儿打了不到一个月,自知在这里占不到便宜,也就撤围而去。
然后刚刚转过年去,中路蒙军在得到补充后再度南下,而与此同时,赵范的爱将王旻却在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境内招纳了一支刚刚叛乱的北军,有四千八百人之多,并把这支军队带进了襄阳。这支北军进城后,引起了襄阳原守军的极大忧虑,可偏偏主将赵范对此满不在乎。二月,南宋朝廷听说蒙军又要来攻襄阳,便派镇江都统李虎赶来支援,李虎也是个很粗线条的人,进城就大呼要剿除叛军,这就又使北军大为疑惧,终于在二月二十一日晚上纵火作乱,但是很快就平息下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